[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年 44卷 6期
刊出日期:2009-12-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综合研究
测井技术应用
地震地质
非地震
正演技术
总目次
   
目录
0
目录
2009 Vol. 44 (6): 0-0 [摘要] ( 74 ) [HTML 1KB] [PDF 0KB] ( 104 )
0
英文摘要
2009 Vol. 44 (6): 0-0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557KB] ( 286 )
采集技术
651 全海燕, 韦秀波, 郭毅, 刘原英
利用地震道头数据进行深海拖缆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技术
在深海进行拖缆数据采集过程中,往往产生许多辅助数据和地震数据,为了确保数据的质量,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现场质量监控。本文以Pioneer三维拖缆船为例(Pioneer三维拖缆船数据记录系统是SERCEL公司SEAL系统,船载处理系统是ProMax),通过分析拖缆船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的道头数据和对应的现场处理系统,开发了船载现场处理质量监控的功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拖缆数据采集的船载系统质量控制技术。实践应用表明,这套质量监控方法有利于保障地震资料采集的质量和生产时效的提高。
2009 Vol. 44 (6): 651-655 [摘要] ( 1494 ) [HTML 1KB] [PDF 5258KB] ( 1360 )
正演技术
656 陈生昌, 毕亚杰, 林晨
地震观测系统评价的波动方程方向照明方法
针对基于层状介质假设的常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在复杂构造区所受的局限,本文根据地震波场传播原理,结合反射地震勘探激发接收对地下复杂构造倾向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构造区的基于波动方程方向照明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炮点和检波点对地下构造的方向照明,而且能在目标区进行针对地下构造倾角和反射角的地震观测系统评价。
2009 Vol. 44 (6): 656-661 [摘要] ( 1558 ) [HTML 1KB] [PDF 2470KB] ( 1307 )
662 郝奇, 何樵登, 王德利, 李培培, 侯艳飞
二维层状VTI介质的梯形块状建模及qP/qSV反射波运动学射线追踪
本文首先根据Zelt提出的针对各向同性介质的梯形块状建模方法,建立了二维层状VTI介质中的梯形块状模型;然后推导了VTI介质中qP波和qSV波遵循精确的Snell定律公式,归纳出该类介质中的qP波及qSV波射线追踪的算法流程;最后分别通过水平和起伏界面下VTI介质中初始值射线追踪模拟实例,证明本文建模方法对多层、界面起伏的VTI介质中的射线追踪的适用性及本文射线追踪方法对此类模型模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009 Vol. 44 (6): 662-670 [摘要] ( 1445 ) [HTML 1KB] [PDF 3769KB] ( 1128 )
671 齐宇, 魏建新, 狄帮让, 刘震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纵波方位各向异性物理模型研究
Ruger公式表明: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当各向异性参数、纵波阻抗、横波速度、介质密度已知的情况下,反射系数是方位角和入射角的二元函数;若采用固定炮检距观测方式,只改变测线与裂缝方向之间的夹角,则反射系数可化简为方位角的一元函数,根据Ruger公式便可得到不同炮检距下的反射系数值。本文基于Ruger公式,运用物理模型模拟方法,在水中以50,100,150mm的炮检距观测了HTI介质的地震响应,了解了反射波振幅、反射旅行时随裂缝方位角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在不同炮检距情况下,裂缝层顶、底界面的反射纵波振幅均出现方位AVO响应,即当方位角为0°时,纵波反射振幅最大,当方位角为90°时,纵波反射振幅最小;裂缝对纵波旅行时也产生影响,即反射时间随方位角增大而增大。物理模拟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近,从而为裂缝识别和预测提供了借鉴。
2009 Vol. 44 (6): 671-674,689 [摘要] ( 1903 ) [HTML 1KB] [PDF 2527KB] ( 1675 )
处理技术
675 李曙光, 徐天吉, 唐建明, 刘天佑
基于频率域小波的地震信号多子波分解及重构
多子波分解是将一个地震道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波集,并针对不同的目标地质异常体,选择不同频率的单一地震子波或子波段,重构新的地震剖面和数据体,以便进行更精准的地质地球物理解释和储层特性描述。文中根据频率域小波的解析表达式及小波变换时间—尺度域和时间—频率域的转化关系,提出一种能适应多子波分解精度要求的处理方法。对合成地震信号及含气裂缝模型正演剖面的多子波分解与重构处理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处理结果能直接用于含油气特征的检测;对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得到的单频剖面也可明显地表征含油气储层的特征信息。
2009 Vol. 44 (6): 675-679 [摘要] ( 1434 ) [HTML 1KB] [PDF 2496KB] ( 1327 )
680 朱遂伟, 张金海, 姚振兴
高阶优化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偏移
利用增加高阶项和优化系数的方法都能提高傅里叶有限差分(FFD)算子的精度。但增加高阶项意味着计算量增加,而利用优化系数的方法能够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提高算子的精度。本文利用多参量全局优化系数的方法对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中的高阶有限差分校正项进行了优化,旨在不提高方程阶次的情况下尽量提高算子的相位精度,即用较低阶的方程达到高阶方程的逼近效果,既大大减少了高阶项产生的计算量,又明显提高了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的精度。此法不同于其他方法之处在于还考虑了频率和延拓步长等多参量的影响。经理论误差分析和脉冲响应测试,均表明二阶优化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的精确传播角度可以接近90°。通过二维SEG/EAGE盐丘模型实验,表明此法的陡倾角和盐下构造的成像精度明显高于未优化的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2009 Vol. 44 (6): 680-684 [摘要] ( 1443 ) [HTML 1KB] [PDF 2075KB] ( 1221 )
685 高少武, 魏庚雨, 赵波, 贺振华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子波最小相位化方法
本文从可控震源地震记录采集时使用的扫描信号参数出发,计算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再将可控震源扫描信号进行自相关求出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然后利用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求出将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的转换算子。最后利用该转换算子,将可控震源零相位子波转化为最小相位子波,实现了把可控震源零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转化为最小相位震源子波的地震记录的功能。
2009 Vol. 44 (6): 685-689 [摘要] ( 1992 ) [HTML 1KB] [PDF 2236KB] ( 1456 )
690 张海燕, 刘怀山, 童思友, 张进, 王欣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弹性参数变化率多阶段叠前反演
本文在张海燕等人(2008)提出的自适应免疫遗传算法的研究基础上,借鉴在多角度遥感中二向性反射物理模型的反演方法,研究了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弹性参数变化率多阶段叠前反演方法,即首先用部分观测数据反演最敏感的模型参数,以求观测数据中有限信息量的有效应用;在这一部分参数的不确定性降低之后,再用观测数据的另一子集反演另一部分参数。因此多阶段反演不是用所有的观测数据同时反演所有的未知参数,而是利用不同的观测数据子集进行分阶段反演的过程,在其间逐步减小敏感性较高参数的不确定性。文中针对三层含油气砂岩模型进行了不分阶段反演和多阶段反演的对比试验及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近道PP波反射率对Δρ/ρ和ΔVP/VP较为敏感,远道PP波反射率对ΔVS/VS更为敏感。
2009 Vol. 44 (6): 690-694 [摘要] ( 1415 ) [HTML 1KB] [PDF 942KB] ( 1295 )
695 樊计昌, 刘明军, 王夫运, 海燕, 赵俊猛
小波包节点域和空间域倾角扫描高阶相关去噪技术
小波包去噪就是根据信号和噪声在不同节点、不同层上的差异,在节点域利用其他数学方法(如相关、阈值化处理等)对含噪信号的系数进行缩幅、置零、相关等处理,最后重构原信号。空间域相关是指对经节点域高阶相关后的分量剖面的相邻道进行相关。由于剖面上相邻道的信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随机噪声的相关性较弱,可利用该特征增强信号,抑制或消除噪声。基于小波包方法、高阶相关方法的特点以及小波包方法在高频段分辨率高的优势,本文提出了小波包节点域和空间域倾角扫描高阶(3阶)相关去噪技术。首先对原始地震记录剖面进行4层小波包分解,得到16个分量剖面,并对这些剖面的每道在节点域对相邻频段的小波包系数进行高阶相关;然后在空间域对同一分量剖面相邻道的小波包系数进行倾角扫描高阶相关;在完成所有分量剖面的空间域相关后,对这些分量剖面进行重构,最终得到去噪后的地震记录剖面。数值实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小波尺度域和空间域高阶相关去噪方法,也明显优于常规小波包节点域2阶相关去噪方法。经本文方法去噪后,高斯白噪声得到了明显的压制或消除。
2009 Vol. 44 (6): 695-699 [摘要] ( 1451 ) [HTML 1KB] [PDF 1924KB] ( 1114 )
700 严哲, 顾汉明, 赵小鹏
基于蚁群算法的非线性AVO反演
求解连续优化问题的蚁群算法的思路为:①根据问题的性质估计下一最优解的范围,并估计出各变量的取值范围;②在变量区域内剖分网格,每一个空间的网格点对应于一个状态,人工蚂蚁在各个空间网格点之间移动,根据各网格点的目标函数值,留下不同的信息量,以此影响下一批人工蚂蚁的移动方向;③循环一段时间后,目标函数值小的网格点信息量较大,据此找出信息量大的空间网格点,并逐步缩小变量范围,在信息量大的空间网格点附近进行人工蚁群移动;④重复前述过程,直到网格的间距小于预先给定的精度,算法终止。本文从蚁群算法的原理出发,将连续域的蚁群算法应用于非线性AVO反演中,并且针对蚁群算法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停滞和扩散问题,对信息素的数量进行了限制。反演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地球物理反问题。
2009 Vol. 44 (6): 700-702 [摘要] ( 1562 ) [HTML 1KB] [PDF 1424KB] ( 1264 )
703 李大卫, 何艳, 钟萍
频率、相位可控的反褶积技术及其应用
文中借助常规反褶积算法中信号自相关的Toeplitz矩阵,在求得反滤波因子的前提下,结合地震学中的相位处理及反褶积理论,推导出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频率、相位可控的反褶积算法。处理过程大体可分为信号的相位处理及替换处理两步,通过给定任意频率和相位的理想地震子波构造矩阵,在进行信号反褶积过程中进行地震信号的频率、相位的替换,从而达到改变记录频率及相位特征的目的,在不增加额外噪声的情况下使信号纵向分辨率达到最理想状态。此外,文中方法在求取反滤波因子过程中结合了相位处理技术,由此打破了常规反褶积中最小相位的假设,使得反滤波因子的求取没有相位的限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任意信号的盲反褶积处理。模拟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替换过程中剖面的分辨率随替换子波频率升高而提高,但信噪比并没有降低,子波间波形差异造成的影响随替换子波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反褶积前、后资料的能量匹配较好,说明文中方法具有很好的保幅特性,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2009 Vol. 44 (6): 703-707 [摘要] ( 1499 ) [HTML 1KB] [PDF 3468KB] ( 1388 )
708 孙文博, 孙赞东
3D3C VSP资料矢量波场分离方法的研究
本文介绍的矢量波场分离方法可实现对多分量非零井源距VSP资料的波场分离,该方法是一种局部参数反演方法,假定单道记录由上、下行纵波和上、下行横波叠加而成,每种波由傅里叶分量(波形)、视慢度和偏振角度构成。再利用邻近几道记录在有效频带内建立该反演问题的正演模型。当对多分量VSP资料进行波场分离时,往往要在正演模型中引入偏振矢量,这样就增加了反演问题解的惟一性和稳定性,但带来了非线性化问题。本文利用施加约束条件的优化方法,快速有效地计算出最优的偏振角度、速度值,克服了这种非线性问题,并通过求解此线性方程组得出各个波的傅里叶分量信息,最终由逆傅里叶变换到时间域实现了波场分离,也附带求出了各种波(上、下行纵波和上、下行横波)的速度和偏振角度等参数。经过对多分量非零井源距VSP模型数据及实际资料进行波场分离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2009 Vol. 44 (6): 708-719 [摘要] ( 1401 ) [HTML 1KB] [PDF 6103KB] ( 1159 )
720 孙祥娥,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各向异性假设条件下三维VSP与地面地震数据旅行时差分析及参数求取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处在T4(3200m)以上,地层构造相对平缓,速度场空间变化较小,断裂或裂缝方向发育单一,因此从VTI介质和HTI介质的假设条件出发,研究了利用三维VSP数据和地面地震数据联合求解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分析了HTI介质的空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介质具有明显的VTI性质和HTI特点,通过求取VTI各向异性参数和分析HTI介质的空间相对变化,获得了较小的地震波旅行时时差。根据HTI介质空间相对变化与实际裂缝空变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的特点,可进行裂缝储层的有效预测。
2009 Vol. 44 (6): 720-725 [摘要] ( 1453 ) [HTML 1KB] [PDF 4592KB] ( 1582 )
综合研究
726 王世瑞, 狄帮让, 刘春波, 任敦占, 陆道林, 韩龙, 王振国
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青山口组储层预测方法
本文针对楔状型地层提出二分法地震属性的提取方法,即在选定上、下参考标准层时间后,取其二者的1/2点处作为输出的属性点,如此递进细分。文中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在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青山口组储层预测中进行了应用,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通过分析该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规律,确定了有利储层发育区,提出了建议钻探目标。
2009 Vol. 44 (6): 726-732 [摘要] ( 1605 ) [HTML 1KB] [PDF 11428KB] ( 1301 )
733 曹来圣, 喻林, 英紫娟, 王泽权, 孙立志, 候守探
辽西凹陷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及储层预测效果
辽西凹陷的勘探程度较低,主要在于沉积模式认识不清。本文通过碳酸盐岩沉积分布特征的研究,总结了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沉积特征的差异性,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分别利用地质统计及岩性反演等有效储层预测方法,预测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勘探证实,预测成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2009 Vol. 44 (6): 733-738 [摘要] ( 1421 ) [HTML 1KB] [PDF 8256KB] ( 1489 )
739 张雷, 王英民, 杨婷, 刘豪, 张新涛, 祝彦贺, 赵刚峰, 王改云
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有利圈闭预测
阿克亚苏地区三叠系中油组是该区最重要的油气产层,但以往对其砂体类型及展布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在中油组砂体发育的层序SQ4内LST4-TST4高精度等时层序地层格架中,根据录、测井资料结合粒度分析手段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湖底扇内扇、中扇、外扇及滨浅湖、半深湖—深湖6种亚相,9种微相,揭示了中油组主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补给水道、辫状沟道及滑塌扇砂体。运用地震相分析并结合Stratimagic波形地震相、地震频谱分解、振幅地震属性及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手段,对LST4主砂体展布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砂体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根据波阻抗反演揭示的砂体分布结合LST4主砂体顶面构造特征,优选出Th2井东侧湖底扇中扇断背斜圈闭和Kz2井南部湖底扇中扇辫状沟道岩性圈闭两个有利目标。
2009 Vol. 44 (6): 739-746 [摘要] ( 1908 ) [HTML 1KB] [PDF 7244KB] ( 1209 )
747 刘立峰, 孙赞东, 杨海军, 韩剑发, 敬兵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应用
针对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多元逐步判别法和核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两种算法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地震属性的优化,并以塔中45井区为试验区,建立了该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模型。实际应用中,剔除模型中对判别结果不敏感的属性,使各属性变量互不相关,很好地处理了地震属性之间的非线性问题,确保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对模型进行回判检验,总符合率达到90.57%,表明所建模型的可靠性,可为地震属性优化与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2009 Vol. 44 (6): 747-754 [摘要] ( 1411 ) [HTML 1KB] [PDF 6443KB] ( 1415 )
地震地质
755 彭文绪, 史浩, 孙和风, 于海波, 郑江峰
郯庐走滑断层右旋走滑的地震切片证据
莱州湾凹陷位于渤海南部海域,郯庐断裂从该凹陷东部通过。笔者首次利用三维地震水平切片获得了渤海海域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在新近纪呈现右旋走滑的直接证据,即新近纪1200ms的水平方差切片上清楚地表明郯庐断裂存在右旋走滑的拖拽现象。另外,调节断层与主走滑断层的组合方式以及走滑断层末端由NNE向转向为NEE向也可以证实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为右旋走滑。
2009 Vol. 44 (6): 755-759 [摘要] ( 1308 ) [HTML 1KB] [PDF 4633KB] ( 1184 )
760 陈书平, 王小群, 王章青, 屈冬萌, 罗义
海安凹陷上白垩统—新生界断裂形成及演化
根据近年来在海安凹陷获得的地震资料,对上白垩统—新生界内部断裂特征进行了研究。海安凹陷断层展布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或近东西向。主断层不同段走向不同,深浅层结构不同,控制凹陷结构;次级断层多受主断层控制,其形成和走向受主断层影响。断层活动表现出旋回性特点,控制着盆地结构的旋回性演化。断层展布反映泰州组—阜宁组沉积期间断层为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同时又表现出受右旋扭动的影响;三垛组沉积早期为伸展性断层发育时期,伸展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三垛组沉积晚期,受近东西向挤压,一些断层表现出走滑特点;新近纪早期,断裂继承性活动,晚期主要沿主断裂活动。这种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与板块运动的改变有关。
2009 Vol. 44 (6): 760-766 [摘要] ( 1333 ) [HTML 1KB] [PDF 3709KB] ( 1040 )
767 彭莉, 刘小平, 林畅松, 刘景彦, 阳孝法, 王海平, 李换浦
塔中隆起晚奥陶世古地貌及其沉积相特征
塔中Ⅰ号断裂带古地貌及其沉积相是控制塔中地区晚奥陶世台缘相带和大型生物礁油气藏发育的主要因素,在该区寻找相似的生物礁发育带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分析塔中隆起上奥陶统沉积体系地震反射结构,选择距古隆起顶面最近且全区易追踪的沉积界面作为近似古水平面,恢复了塔中隆起及其邻区上奥陶统沉积前的古地貌,并将其划分为6个单元:台内高隆、台内缓坡、台地斜坡、陆架斜坡、陆架坡折和深海盆地,其中分别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开阔陆棚相和深海槽盆相。研究表明,台内缓坡带具有与塔中Ⅰ号断裂带相似的古地貌及沉积相特征,且主要分布在塔中隆起南斜坡并向和田河东延伸一带,以及西部沿吐木休克断裂一带和顺托果勒低隆段两侧,可能是生物礁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
2009 Vol. 44 (6): 767-772 [摘要] ( 1206 ) [HTML 1KB] [PDF 2546KB] ( 1308 )
测井技术应用
773 刘卫, 肖忠祥, 杨思玉, 王友净
利用核磁共振(NMR)测井资料评价储层孔隙结构方法的对比研究
文中介绍了四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T2弛豫时间分布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结合胜利油田A井实际资料的处理,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孔隙度组分百分比法、相似对比法和平均饱和度误差最小值法没有考虑储层孔隙含烃对T2谱形态特征的影响。三孔隙度组分百分比法适用于孔隙结构较好或较差的储层和水层中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而对于孔隙结构中等的储层则失去其作用;相似对比法和平均饱和度误差最小值法只能用于水层中构造核磁毛管压力曲线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而基于Swanson参数的核磁毛管压力曲线构造方法采用实际测量的核磁共振测井资料,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集层中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通过与岩心资料对比,其结果的可靠性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9 Vol. 44 (6): 773-778 [摘要] ( 1320 ) [HTML 1KB] [PDF 2583KB] ( 1268 )
非地震
779 陈清礼, 严良俊, 付志红, 苏朱刘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二分搜索数值算法
本文分析研究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感应电动势曲线随电阻率变化的规律,认识到感应电动势在任意时刻随电阻率的增大而具有分区单调的特性。据此,设计出了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二分搜索数值算法。该算法可以利用感应电动势数据直接计算不同时刻的视电阻率值。理论数据的计算表明,该算法非常精确,相对误差在0.1%内,文中还给出了二分搜索算法的基本思想和详细步骤、以及流程图。
2009 Vol. 44 (6): 779-782 [摘要] ( 1578 ) [HTML 1KB] [PDF 1114KB] ( 1119 )
总目次
78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第44卷总目次
2009 Vol. 44 (6): 782-794 [摘要] ( 157 ) [HTML 1KB] [PDF 375KB] ( 523 )
消息
795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委员会名单
2009 Vol. 44 (6): 795-795 [摘要] ( 82 ) [HTML 1KB] [PDF 75KB] ( 237 )
796
欢迎订阅2010年《石油钻采工艺》
2009 Vol. 44 (6): 796-796 [摘要] ( 82 ) [HTML 1KB] [PDF 58KB] ( 223 )
797
“一体化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及VSP技术研讨培训班”圆满结束
2009 Vol. 44 (6): 797-797 [摘要] ( 83 ) [HTML 1KB] [PDF 70KB] ( 280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