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年 42卷 1期
刊出日期:2007-02-15

处理方法
目录
经验交流
地震性质
采集技术
综合研究
讨论
非地震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7 Vol. 42 (1): 0-0 [摘要] ( 80 ) [HTML 1KB] [PDF 0KB] ( 84 )
1
英文摘要
2007 Vol. 42 (1): 1-1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500KB] ( 196 )
采集技术
1 狄帮让, 孙作兴, 顾培成, 魏建新, 徐秀仓
宽/窄方位三维观测系统对地震成像的影响分析——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方法研究
"在复杂地区采用宽方位还是窄方位观测问题", 成为近十年中三维地震方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考虑到该问题的复杂性, 本文结合中国东部滩海地区的地质特点, 选择了一个水退模式扇形薄砂体构建地质模型, 设计了16线4炮全方位和6线4炮窄方位两个观测系统, 对扇体进行了地震物理模拟分析。通过对三维偏移数据体时间切片的宏观全局分析和偏移剖面的微观局部分析, 得出如下认识:在上覆地层相对平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的地质背景下, 通过采用CMP叠加偏移处理, 宽方位和窄方位三维采集都能对地下目标实现基本正确的地震成像, 且两者的成像分辨率基本相当。
2007 Vol. 42 (1): 1-6 [摘要] ( 1327 ) [HTML 1KB] [PDF 6996KB] ( 1429 )
7 董世泰, 刘雯林, 乐金
压制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方法研究
三维地震勘探在资料采集、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数据体的脚印现象, 其中尤以采集脚印的影响最甚, 因为在地震数据采集中, 任何地面观测系统设计不当, 都会在三维数据体上留下烙印, 在时间和深度切片上表现为振幅和相位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 采集脚印会引起地震成像中出现地层结构模式发生规律性变化的假象。引起脚印发生的因素可归为观测系统影响因素和非观测系统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 根据采集脚印的成因, 应在采集阶段使其最小化, 通过模型模拟采集脚印在不同观测系统上的反映来选择最佳观测系统, 尽量选择较宽模板、增加覆盖次数、减少野外炮点和接收点的移动, 从源头上削弱采集脚印。处理中压制采集脚印不符合"三高"处理要求, 应尽量少用。
2007 Vol. 42 (1): 7-10 [摘要] ( 1351 ) [HTML 1KB] [PDF 5817KB] ( 1488 )
处理方法
11 刘定进, 印兴耀
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保幅地震偏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方程的保幅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首先从保幅的单平方根算子方程出发, 将保幅的上、下行波场进行组合近似表示为全声波波场, 然后推导出由双平方根算子定义的单程波方程;根据摄动理论把速度场分裂为层内常速背景和变速扰动, 求得整个均匀层波场深度延拓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各层的偏移时移量及振幅校正系数, 得到最终的波场延拓值, 实现了共炮域公式到CMP域公式的转换。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 该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和成像精度, 而且可以输出正确反映地下反射系数的振幅信息, 有利于AVO/AVA地震属性分析, 提供精确的岩性识别与储层预测地震数据。
2007 Vol. 42 (1): 11-16 [摘要] ( 1208 ) [HTML 1KB] [PDF 1747KB] ( 1023 )
17 丁伟
互均衡处理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互均衡处理技术作为提高时移地震资料一致性的最有效的处理技术在时移地震资料处理中被广泛地应用, 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和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表明:互均衡处理技术应用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野外采集资料本身的一致性水平, 而且与互均衡滤波器设计的时窗位置、大小、滤波器长度等有关;正确选择互均衡处理流程可以有效消除或克服野外采集所造成的不可重复性噪声, 控制和减小处理方法本身对有效时移地震异常的畸变;认真分析经互均衡处理后的地震差值剖面中剩余能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弱异常时移地震监测非常重要。
2007 Vol. 42 (1): 17-23 [摘要] ( 1059 ) [HTML 1KB] [PDF 6424KB] ( 1337 )
24 孙成禹, 倪长宽, 李胜军, 张玉华
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特征及校正方法研究
本文从Zoeppritz方程出发, 讨论了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的振幅和相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并选用单一界面模型和薄储层模型, 说明广角反射与小角度反射在地震道集上的主要区别, 进而阐述了广角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的必要性, 并给出了具体的校正方法。通过对一个四层介质模型的广角反射道集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 分析了均方根速度等因素对校正效果的影响, 并对校正后的道集做了叠加。经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分析, 得出了广角地震数据校正的特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为广角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7 Vol. 42 (1): 24-29 [摘要] ( 1492 ) [HTML 1KB] [PDF 2832KB] ( 1143 )
30 宋常瑜, 裴正林, 狄帮让, 王守东
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
本文提出了一种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 首先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然后采用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井间地震走时计算, 反演出井间速度结构;最后采用相邻道比值法消除震源对成像结果的影响, 完成共炮集记录的振幅衰减成像。通过对含洞层状模型用黏滞声波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合成的井间数据的计算表明:本方法与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计算的初至走时精度吻合较好, 波场快照不但精确描述了正传方向和反传方向上地震波前面的特征, 而且定量描述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振幅衰减值层析成像剖面准确刻画出了模型中洞的大小和位置。
2007 Vol. 42 (1): 30-33 [摘要] ( 1317 ) [HTML 1KB] [PDF 4902KB] ( 988 )
34 吴常玉, 王棣, 王立歆, 李守济
叠前预处理技术
利用常规野外观测系统采集的地震数据进行积分法叠前偏移处理是不满足叠前偏移处理要求的, 尤其在进行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时, 由于不同区块的资料存在严重的不一致性问题, 因此存在更多不适于叠前成像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GX断裂带叠前深度处理要求和叠前数据特点, 对叠前地震数据规则化处理技术和叠前随机噪声衰减技术的使用技巧和参数选取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 使GX断裂带地区地震资料的断面形态更加清晰, 潜山及其内幕成像清楚, 解决了速度横向变化引起的叠后偏移归位不准确的问题, 取得了理想的叠前深度偏移效果。
2007 Vol. 42 (1): 34-37,56 [摘要] ( 1161 ) [HTML 1KB] [PDF 6303KB] ( 1718 )
综合研究
38 孙思敏, 彭仕宓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
地质统计学反演结合了地震反演储层预测方法和随机建模储层预测方法的优势, 充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综合不同尺度的数据(如模拟过程可综合构造和地层信息), 反演时从井点出发, 在井点处忠实于测井数据, 井间符合地震数据, 通过从地震道中抽取反射系数与子波褶积生成合成地震记录,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与原始地震道的残差修改反射系数, 得到新的反射系数序列, 通过反复迭代, 从而得到一个最佳逼近地震道的反射系数序列, 通过反射系数序列可以求得多个等概率的相对波阻抗数据体。随机模拟方法包容了地震资料中的噪声, 并考虑到数据在一定空间内的相关性, 拓宽了地震数据频带, 使随机模拟结果符合地震数据, 使最终反演结果同时符合井数据、地震数据以及已知信息的地质统计学特征, 结果的多个实现可用于不确定性评价, 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储层的变化。
2007 Vol. 42 (1): 38-43 [摘要] ( 1706 ) [HTML 1KB] [PDF 5476KB] ( 1464 )
44 刘小平, 杨晓兰, 曾忠玉, 张亚中
多参数联合反演在火成岩储集体预测中的应用
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四灶地区勘探主要目的层阜宁组火成岩发育, 已在阜宁组二段和三段玄武岩及辉绿岩中获得商业油流。但该区火成岩分布复杂, 受火成岩影响地震资料品质较差, 依据地震资料准确地识别火成岩有较大难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火成岩储层的地震剖面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 应用伽马和深侧向电阻率曲线构建拟声波曲线, 并以高分辨率波阻抗、伽马拟阻抗和深侧向电阻率拟阻抗反演为载体, 进行了高分辨率参数反演。在此基础上, 利用贝叶斯多参数综合识别方法进行多参数信息融合, 形成融合数据体, 预测出火成岩的平面及空间展布特征。经实际资料应用表明, 多参数融合技术可有效地利用波阻抗反演和参数反演的结果, 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火成岩的变化特征。
2007 Vol. 42 (1): 44-49 [摘要] ( 1194 ) [HTML 1KB] [PDF 7469KB] ( 1525 )
50 谭成仟, 刘池阳, 赵军龙, 张蓉蓉
鄂尔多斯盆地高自然伽马值异常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为了解鄂尔多斯盆地浅部与深部高自然伽马异常特征的主控因素, 本文从单孔测井曲线、典型剖面测井曲线对比、不同地层高自然伽马异常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放射性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等方面, 研究了该区高自然伽马异常的平面及纵向展布特征后认为:①铀含量变化与自然伽马幅值变化呈良好相关性, 自然伽马异常主要是由铀含量增加直接引起, 铀的活化和聚集呈现一定的地区差异;②自然伽马异常平面特征与地层沉积特征关系密切;③造成盆地高自然伽马异常特征的主控因素是盆地沉积环境的变迁和历经的构造运动, 进而决定了铀的时空分布特征, 盆地深部和浅部的铀异常也具有一定的关系。
2007 Vol. 42 (1): 50-56 [摘要] ( 1344 ) [HTML 1KB] [PDF 4984KB] ( 965 )
57 夏竹, 刘兰锋, 任敦占, 魏文博, 张振生, 宋建国
基于地震道时频分析的地层结构解析原理和方法
地震时频分析是通过对地震信号采用多种数学变换, 实现从时频域角度对信号的局部特征进行分解, 剖析信号细微特征所对应的地层结构。在应用地震时频分析技术过程中, 人们对于这项技术能否真正有效地解决实际地质问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从时频原理综合分析的角度出发, 对地震道时频谱中各种频率特性参数和时频旋回直接转化成对地层结构逐级、分步的解析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时频分析原理不仅是对地震数据进行特殊数学变换, 实现对信号的分解, 而且充分利用了地层厚度的调谐效应及岩性调谐效应;时频谱与地质结构特征之间的良好响应关系为地震地质精细解释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2007 Vol. 42 (1): 57-65,69 [摘要] ( 1394 ) [HTML 1KB] [PDF 6919KB] ( 1126 )
66 戴晓云, 刘在枢, 金玉洁
复杂构造区叠加速度分析
在地震勘探中, 当目的层上覆地层存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时, 基于双曲线动校公式中的叠加速度只是一种等效速度, 而不是常规意义下的均方根速度。在地震数据处理中, 用于目的层叠加成像的速度受这种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很大。若使共中心点道集内的反射同相轴校平后能够同相叠加, 叠加速度则会出现一些低或高的异常。其原因是共中心点道集内远、近炮检距的射线穿过上覆地层的旅行时差随速度的横向变化而偏离双曲线变化趋势, 从而使正常动校时差发生改变。因此以共中心点道集反射同相轴校平为准则求取的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2007 Vol. 42 (1): 66-69 [摘要] ( 1422 ) [HTML 1KB] [PDF 2136KB] ( 1050 )
70 殷积峰, 李军, 谢芬, 李登华, 程炎
川东二叠系生物礁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生物礁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岩性油气藏, 由于其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使得生物礁的地震勘探难度很大。本文针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点和资料情况, 以生物礁气藏为研究对象, 从已知井井震响应特征分析出发, 通过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参数地震反演等多项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方法, 建立了生物礁和生物礁储层的判别模式, 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其中以伽马、补偿中子及声波为目标曲线的多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对于预测和评价生物礁特别有效。
2007 Vol. 42 (1): 70-75 [摘要] ( 1262 ) [HTML 1KB] [PDF 6122KB] ( 1105 )
经验交流
76 苑春方, 余钦范, 彭苏萍, 彭晓波, 杨超, 陈云
AVO反演预处理中的检波器非径向接收能量补偿
在地震勘探中, 当炮检距非零时, 检波器接收方向与反射波传播方向的夹角是非零的(即非径向接收), 这一非零夹角必将产生能量损失, 进而对AVO反演产生显著影响。为此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非径向损失补偿公式, 以模型实例讨论了非径向接收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非径向能量损失补偿方法。对比用该方法做非径向损失补偿前后的AVO反演结果, 其差异显著, 说明本文方法能够明显改善AVO反演的质量。
2007 Vol. 42 (1): 76-80 [摘要] ( 1531 ) [HTML 1KB] [PDF 4529KB] ( 953 )
81 郭向宇, 蒋小松, 朱志军
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效果
由于三分量地震数据具有特殊性, 常规纵波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不能满足其需要。本文基于三分量地震数据的特点, 对三分量转换波地震数据处理的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实用性研究, 其中包括转换波水平分量的坐标旋转处理、转换波的共转换点(CCP)计算、转换波的静校正及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迭代计算和针对转换波的去噪技术等。文中展示了这些处理技术在中国西部T气田的三分量地震数据处理中取得的良好应用效果, 在P波及PS转换波的最终处理剖面上可见目的层的P波和PS波的振幅和波形均有明显差异, 这为综合应用纵横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藏识别的精度和成功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数据, 展现了三分量地震勘探的良好应用前景。
2007 Vol. 42 (1): 81-86 [摘要] ( 1155 ) [HTML 1KB] [PDF 6814KB] ( 1173 )
87 陈广坡, 潘文庆, 郑多明, 张亚光, 崔海峰, 巩固
碳酸盐岩潜山中火成岩体的地震识别与预测——以塔里木油田英买力地区为例
碳酸盐岩潜山由于经历了长期的风化剥蚀, 岩溶储集体非常发育, 而火成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的发育, 导致碳酸盐岩潜山进一步复杂化。由于火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与岩溶的地震响应特征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 使得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体的识别和预测更加困难。为了对碳酸盐岩潜山发育的火成岩进行识别和预测, 本文通过对典型地区的岩溶型储集体、火成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 建立了四种火成岩地震相模式, 并总结出了一套利用地震相干、沿层地震属性特征与地震剖面的地震相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将该套方法用于塔里木盆地塔北英买力地区碳酸盐岩潜山的火成岩识别和预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 Vol. 42 (1): 87-93 [摘要] ( 1408 ) [HTML 1KB] [PDF 17420KB] ( 1050 )
94 张延庆, 吴清龙, 王霞, 柴巧英, 孟丽
TBM地区低孔渗高产气储层预测
本文从TBM地区目的层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出发,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综合利用人工和神经网络波形分类等定性储层预测方法和利用反演及敏感地震属性分析, 对TBM地区低孔渗砂岩分布区开展了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和天然气高产区预测研究。根据研究结果部署了10口钻井, 已完钻的4口井中有3口获得高产气流(其中DK27井日产天然气36.8×104m3)。值得指出的是, 目前所用的预测方法还不能预测厚度小于6m的单砂层或砂层组构成的储层。
2007 Vol. 42 (1): 94-97 [摘要] ( 1155 ) [HTML 1KB] [PDF 6848KB] ( 910 )
98 聂凯轩, 陆正元, 冯斌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LZ21-4构造带储盖层综合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位于辽中凹陷北洼部位的LZ21-4构造带储盖层进行了预测。在东营组上段T3AU, T3BU, T3CU三组反射中解释了4套储盖组合, 并分别对T3BU, T3CU反射层中发现的3个单砂体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LZ21-4构造带的T3CU地层中的2砂体储集物性好, 且盖层条件也好。在此构造以南的LZ21-1S构造上的T3CU地层中的2砂体也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
2007 Vol. 42 (1): 98-101 [摘要] ( 1165 ) [HTML 1KB] [PDF 5536KB] ( 979 )
非地震
102 何展翔, 王绪本
油气藏电性异常模式与电磁法油气检测
油气藏的油气水分布特征及其物性差异是地球物理勘探的基础, 油气藏的电性差异是其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同时油气藏又是一个多相动态平衡系统, 其中的双相介质形成的双电层是油气藏激发极化异常产生的根源。分析认为油气藏从立体看来具有“环状三层楼”电性异常模式, 因此可根据探测深度与油气藏的位置来分析电性异常特征。针对油气藏的这种特点, 可以充分利用电磁法的优势, 开展三维高精度电磁油气检测, 立体研究油气藏的电性异常规律, 预测油水边界, 指导勘探部署, 减小钻探风险。“环状三层楼”油气藏异常检测的应用示例表明, 该方法是有效果的。
2007 Vol. 42 (1): 102-106 [摘要] ( 1192 ) [HTML 1KB] [PDF 4515KB] ( 1163 )
107 王若, 王妙月
一维全资料CSAMT反演
本文围绕一维全资料CSAMT反演探讨了一种用于层状地层的反演方法。该方法将网格参数法和剥层法联合应用, 并使用两个控制参数作约束, 使反演结果更理想。网格参数法和剥层法的联合应用具有反演参数少, 不依赖初始模型的优点。文中给出了四个三层及两个五层数字模型进行实验, 反演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再现模型的层状结构, 而且对噪声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将反演方法用于具有层状分布的实际资料, 其反演结果与地质资料基本吻合。这种方法避免了近场校正带来的误差, 为全资料CSAMT反演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2007 Vol. 42 (1): 107-114 [摘要] ( 1130 ) [HTML 1KB] [PDF 2732KB] ( 949 )
地震性质
115 潘良云, 孙星, 孙学栋, 焦文龙
酒泉盆地窟窿山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
窟窿山构造是酒泉盆地南缘山前冲断带最重要的控油构造, 已发现亿吨级的青西油田。以断层相关褶皱和冲断构造理论为指导, 利用地震、钻测井及地面露头资料合理建立了窟窿山构造模式, 落实了整体构造形态。指出窟窿山构造整体上为一个完整的北西向大型断层转折背斜构造, 发育多条北北东向调节断层, 将其切割为五个北东向断块(窿107, 窿11, 窿8—窿7, 窿15和窿14)。油气勘探表明, 不同断块由于地层、岩相(性)不同, 特别是裂缝发育程度的差异, 造成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综合评价认为其中的窿15区块是下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 窟窿山构造深层也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7 Vol. 42 (1): 115-119 [摘要] ( 1244 ) [HTML 1KB] [PDF 7513KB] ( 1044 )
讨论
120 韩喜, 高兴友, 车廷信, 余钦范
利用地震属性沿层分析方法研究河流相沉积环境
在地震垂向分辨率不足的情况下, 可根据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原理, 利用薄层地震反射振幅在横向上的差异, 研究每一种沉积微相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几何形态和沉积特征。本文主要利用三维高分辨率地震沿层切片和沿层地震频谱成像等技术, 并结合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 开展了对河道砂体沉积的地质解释和研究, 推断出了沉积物源方向和砂体发育带, 指出了油气储层的有利区。其中沿层地震频谱成像技术是通过频谱成像的最大能量确定的频率检测对应的地层调谐厚度, 而不是直接利用地震资料的主频计算地层厚度。
2007 Vol. 42 (1): 120-124 [摘要] ( 1235 ) [HTML 1KB] [PDF 3960KB] ( 1170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