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年 46卷 1期
刊出日期:2011-02-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综合研究
地震地质
非地震
综述
作者介绍
   
目录
0
目录
2011 Vol. 46 (1): 0-0 [摘要] ( 677 ) [HTML 1KB] [PDF 315KB] ( 1170 )
0
英文摘要
2011 Vol. 46 (1): 0-0 [摘要] ( 500 ) [HTML 1KB] [PDF 685KB] ( 1027 )
采集技术
1 李晓东, 祝文亮, 陈浩林, 翟桐立, 叶苑权, 刘军, 张洪军, 牛金福
大型港口航运区特殊观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大型港口航运区地表复杂,在此类地区实施三维采集,将面临炮点和检波点严重缺失,目的层资料不完整,环境噪声大,中深层有效反射能量弱等诸多难题。本文尝试在港口区内进行特殊观测系统设计,其基本思路是:按照束状观测系统设计方案,结合区内的码头、航道、集装箱储运区和散货物流等地表、地物特点,利用高精度卫片和现场实地勘测成果,因地制宜地采用陆域和水域的合理拼接、非纵向观测、增加排列线密度、相同物理点多次激发和接收等针对性解决方案,进而总结出一套针对港口区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将这套方法应用于BH港口区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11 Vol. 46 (1): 1-5 [摘要] ( 1425 ) [HTML 1KB] [PDF 9333KB] ( 4402 )
6 徐维秀
浅水域检波点自动重定位技术
在传统检波器二次定位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浅水域检波点自动重定位技术。从几何声学角度,建立检波点定位的三维数学模型,既考虑了直达波,又兼顾了折射波;文中对模型中的几个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估了各参数对最终计算结果的影响;探讨了适合浅水域地震数据的初至自动拾取方法,改进了能量比法,并设计了详细的自动重定位算法流程;针对地震采集对定位的高精度和实时性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和措施。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定位精度高、过程自动化,主要性能指标均高于常规定位技术。
2011 Vol. 46 (1): 6-11 [摘要] ( 1958 ) [HTML 1KB] [PDF 3144KB] ( 2287 )
12 张虎, 姜建军, 蒋先艺
模拟退火算法在海上地震勘探航线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针对海上拖缆法地震勘探中采集航线及施工路径的优化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能进行整体搜索和全局最优计算的模拟退火算法(SA)。在沿航线进行的采集作业中,以航线路径长度类推采集成本,应用该算法可有效缩短勘探船在海上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冗余航程,节省采集作业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2011 Vol. 46 (1): 12-16 [摘要] ( 1386 ) [HTML 1KB] [PDF 7363KB] ( 2124 )
17 易昌华, 方守川, 曹国发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海上地震勘探导航定位算法
本文分析了海上地震勘探船的导航定位系统及数据同步采集的特点,提出利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建立表征海上勘探船运动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GPS设备输出的时间更新和位置测量更新,预测下一时段内勘探船定位网络的解,以此确定勘探船的位置及其与地震勘探设计航迹的相对关系等信息。在海上现场实际应用的效果表明,本文算法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
2011 Vol. 46 (1): 17-21 [摘要] ( 1257 ) [HTML 1KB] [PDF 1313KB] ( 1896 )
22 赵虎, 尹成, 陈光明, 李轩波
炮检距属性的非均匀性系数分析
三维地震观测系统中炮检距均匀分布一直是野外地震采集设计的目标,炮检距分布对速度分析和叠加成像精度都有很大影响。目前人们对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属性进行定性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手段是炮检距分布属性图。本文将炮检距分布与覆盖次数和最大炮检距联系起来,提出了定量化分析公式和非均匀性系数的新概念,用以描述每一个面元炮检距分布的均匀性状况。通过对四种不同类型束状观测系统和四种不同横纵比正交观测系统的炮检距非均匀性系数分析,定量地推断出炮检距相对最为均匀的观测系统,为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中炮检距均匀分布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2011 Vol. 46 (1): 22-27 [摘要] ( 1589 ) [HTML 1KB] [PDF 5437KB] ( 4115 )
消息
11
缝洞型储层地震识别理论与方法
<正>在我国以往50多年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活动中,一直以陆相碎屑岩储层为主要勘探开发目标。至于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由于遭受剧烈的成岩作用,岩性、物性复杂多变,地表条件恶劣,一直成为地震勘探的困难地区。
2011 Vol. 46 (1): 11-11 [摘要] ( 828 ) [HTML 1KB] [PDF 461KB] ( 1457 )
88
沉痛悼念牟永光教授
<正>中国当代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原地球科学系牟永光教授,于2010年12月20日10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2011 Vol. 46 (1): 88-88 [摘要] ( 878 ) [HTML 1KB] [PDF 478KB] ( 1221 )
16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年会在北京昌平召开
2011 Vol. 46 (1): 163-163 [摘要] ( 791 ) [HTML 1KB] [PDF 463KB] ( 1301 )
处理技术
28 郭向宇, 蒋小松, 张国娟, 霍丽娜
复杂区三分量转换波数据处理技术
转换波数据处理较常规纵波数据处理更为复杂,在复杂区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振幅补偿及成像难度大,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难以实现转换波的正确成像。本文利用配套的静校正技术逐步解决静校正问题,对于各种噪声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压制,经过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等处理,形成一套转换波迭代的静校正、叠前去噪、偏移速度分析及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处理流程。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运用这套处理流程,获得了较好的三维转换波成像数据体,为纵波、转换波数据联合解释、提高油气识别精度提供了条件。
2011 Vol. 46 (1): 28-34 [摘要] ( 1337 ) [HTML 1KB] [PDF 14494KB] ( 2576 )
35 熊章强, 毛承英
声波数值模拟中改进的非分裂式PML边界条件
如今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被认为是最好的吸收边界条件,但常规PML吸收边界条件存在变量个数多、计算存储量大、编程复杂以及场源靠近截断边界时吸收性能有所下降等缺点。本文推导出一种适用于声波方程改进的非分裂式(NPML)吸收边界条件。该方法基于非分裂式PML吸收边界条件,采用复频移伸展函数,将PML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分解为正常项和衰减项并单独进行迭代更新。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声波数值模拟时不但具有优良的吸收衰减性能,而且有计算方程简单、编程实现容易、PML辅助变量占内存小等优点。
2011 Vol. 46 (1): 35-39 [摘要] ( 1828 ) [HTML 1KB] [PDF 1297KB] ( 2550 )
40 高建军, 陈小宏, 李景叶
三维不规则地震数据重建方法
不规则采样地震数据会对多道处理技术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本文针对有限带宽三维不规则地震数据,将二维空间非均匀Fourier变换理论和贝叶斯参数反演方法相结合,进行反演重建。首先,采用分频重建策略,对每一个时间频率依据最小视速度确定出待重建数据的空间频率带宽,从不规则地震数据中估计出重建数据的空间Fourier谱。然后,将不规则地震数据重建视为谱重建的地球物理反演问题,运用贝叶斯参数反演理论估计出空间Fourier谱。在反演求解时,采用Delaunay三角网格剖分方法来确定不规则采样点的权值。此外,为避免复数矩阵求逆,使用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来保证求解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11 Vol. 46 (1): 40-47 [摘要] ( 1675 ) [HTML 1KB] [PDF 9589KB] ( 4253 )
48 高秦, 田子奇, 王智茹, 张克诚, 周夏丽, 张媛
时空变换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在三维地震数据、非纵地震数据、弯曲测线地震数据中,线性噪声的时距关系表现为非线性特征,用常规去噪方法难以有效去除。本文通过定义一个新的空间距,利用已知的地震波速度计算其在新空间下的时距关系,对数据进行等间距时空变换,将非纵及三维测线中呈非线性变化的线性噪声线性化,再将其去除。经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应用,效果明显。
2011 Vol. 46 (1): 48-52 [摘要] ( 1167 ) [HTML 1KB] [PDF 16446KB] ( 3174 )
53 杨宁, 贺振华, 黄德济
基于系数相关性阈值的波原子域叠前地震资料信噪分离方法
本文提出了基于波原子域的叠前地震资料信噪分离方法,首先在波原子域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根据能量集中原则,采用不同尺度间系数相关性分离有效信号和噪声。数值模拟及实际资料的处理表明,基于系数相关性阈值的波原子域叠前地震资料信噪分离方法可以有效压制随机噪声,同时能兼顾抑制部分相干噪声。处理后地震剖面的信噪比得到了大幅提高,反射同相轴更加连续,为后续的处理解释提供了高信噪比的数据。
2011 Vol. 46 (1): 53-57 [摘要] ( 1184 ) [HTML 1KB] [PDF 5993KB] ( 3456 )
58 冯智慧, 刘财, 冯晅, 王典, 王兆国
基于互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地震层位自动拾取方法
为了解决强相干高斯色噪声干扰下地震层位无法正确拾取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互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地震层位自动拾取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算法。该方法利用地震层位上横向波形的相似性以及互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对高斯噪声不敏感的特点,实现了同相轴的时间延迟估计;同时对直接影响地震层位拾取精度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设定。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对相干高斯色噪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信噪比达到-10dB。实际资料应用结果与原始数据的地质层位吻合较好,断层、断点位置准确,其拾取精度不亚于人工方法的精度,而效率远远高于人工方法。
2011 Vol. 46 (1): 58-63 [摘要] ( 1207 ) [HTML 1KB] [PDF 3884KB] ( 2480 )
64 高少武, 赵波, 祝树云, 罗国安, 贺振华
余弦函数自适应法识别与消除单频干扰
50Hz左右的强单频干扰波一直是人们的研究对象,现有的压制50Hz强单频干扰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计算效率低、运算费时、损害有效信号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余弦函数频率自适应算法快速估算单频干扰频率;采用时延自适应公式直接计算单频干扰时延;采用振幅公式直接计算单频干扰振幅。此法可以快速地估算出单频干扰频率,达到消除这种干扰的目的,并且不损害干扰附近的有效信号,提高了单频干扰频率分量附近数据的信噪比。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2011 Vol. 46 (1): 64-69 [摘要] ( 1332 ) [HTML 1KB] [PDF 4568KB] ( 2978 )
70 张华, 陈小宏, 杨海燕
地震信号去噪的最优小波基选取方法
利用小波技术进行地震信号去噪处理的效果与最优小波基的选取有关。本文在剖析地震信号特点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讨论小波基选取准则,再从实验角度进行对比选择,提出在进行小波分解和重构时应分别选择不同的小波基函数,以保证重构信号的精确度,增强对地震信号的处理能力。此方法改变了以往分解与重构处理时均采用同一小波基函数的做法。文中最终选择适合于地震信号去噪处理的bior2.4小波基。对实际资料处理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应用bior2.4小波基处理地震数据,不仅去噪效果好,而且在结果数据中能提取地震信号的有效低频和高频成分,拓宽了地震信号有效频带,并同时提高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2011 Vol. 46 (1): 70-75 [摘要] ( 1902 ) [HTML 1KB] [PDF 3966KB] ( 2483 )
76 李桂花, 朱光明, 马德堂
井间地震数据处理方法——以大庆某采油厂井间地震勘探为例
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井间地震资料为实例,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资料处理的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互相关叠加、波场分离、直达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三口井的井间地震剖面首尾相接,可看出剖面接缝并不明显,同相轴连续性很好,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说明该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2011 Vol. 46 (1): 76-82 [摘要] ( 1570 ) [HTML 1KB] [PDF 24236KB] ( 3003 )
83 潘树林, 高磊, 吴波, 尹成, 傅丽容
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检点道集动校正后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与道集内各个道进行互相关,求出各个炮、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2011 Vol. 46 (1): 83-88 [摘要] ( 1733 ) [HTML 1KB] [PDF 8521KB] ( 5041 )
89 于承业, 周志才
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估算近地表Q值
品质因子Q本身反映了地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但表层Q值的求取一直是研究难点。利用表层模型反演及面波衰减的Q模型可反演出近地表Q值,但求取的表层Q值精度不够,不能满足高精度地震勘探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估算近地表Q值的方法,通过建立求解地面和井下检波器的峰值频率变化方程组,获得了近地表Q值的解析解。利用大庆油田实际资料对文中方法进行验算的结果表明,算法稳定,计算的表层Q值合理,用反Q滤波可以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三个域内有效地消除近地表影响,尤其是对地震信号相位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2011 Vol. 46 (1): 89-92 [摘要] ( 1425 ) [HTML 1KB] [PDF 2352KB] ( 1820 )
综合研究
93 杜启振, 白清云, 王秀玲, 毕丽飞
多波二维时频分析法油气预测
胜利油田K71井区的主力产层Ng58~10为河流相薄互层沉积,非均质性严重,应用传统的油气预测方法很难准确进行油气预测。本文以测井多井解释结果为约束,对Ng58~10地层利用多波二维时频分析法进行了油气预测,具体流程为:①对多井测井数据进行解释得到目的层(Ng58~10)的解释结果;②对纵波剖面和转换横波剖面进行二维时频分析获得时、空、频域数据体,利用二维S变换将二维地震剖面变成三维数据体,分析不同频段上的油气和水的特征;③将测井解释为水层的时频数据与油气层的时频数据进行差值计算,优选出差异最大的频段作为优势频段,并对优势频段内的纵波和转换横波地震数据进行二维时频分析得到二维瞬时振幅数据。实际应用表明,优势频段内所提取的地震属性放大了油气和水的差异性,突出了油气异常,能够更好地描述横向变化快的河流相储层,油气存在部位在纵波数据体上表现为亮点,在转换横波数据体上表现为暗点。
2011 Vol. 46 (1): 93-97 [摘要] ( 1372 ) [HTML 1KB] [PDF 5356KB] ( 2174 )
98 陈建阳, 田昌炳, 周新茂, 王辉
融合多种地震属性的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建模
本文以大庆长垣X56区块为例,通过综合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地质、测井、岩心以及动态信息,提出了一种在密井网条件下应用多种地震属性进行井间储层预测、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建模新思路:首先采用井属性提取与聚类分析技术,建立地震参数与储层砂体厚度参数之间的转换关系式,通过井、震结合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然后利用变差函数分析工具进行空间结构性分析,采用二维趋势约束的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将从沉积相图中提取的相带边界作为量化约束条件参与建模过程;最终建立一套由动态生产数据验证的完全定量化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研究实例表明,三维储层地质模型在纵向上指示了岩心、测井信息反映的储层垂向变化特征,在平面上反映了地震数据的连续性信息,使得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研究更为精确。
2011 Vol. 46 (1): 98-102 [摘要] ( 1600 ) [HTML 1KB] [PDF 2471KB] ( 2018 )
103 代双和, 陈志刚, 于京波, 谢结来, 毛凤军, 韦添昌, 李永保
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在阿尔及利亚TKT—NGS油田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位于阿尔及利亚OUED MYA盆地东北部TKT—NGS区的油田为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目的层Si油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本文针对该区的地质结构特点,应用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描述了该区油层分布,预测了油藏的含油范围。总结出应用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进行油层解释的步骤为:①对地震数据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②筛选合成更有利于直接油层解释的新的地震道集;③计算地震波频率衰减系数道集;④提取地震分量,并根据钻井获得的油层资料,筛选出对直接油层解释更有效的地震分量。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用于油层解释的效果较好。
2011 Vol. 46 (1): 103-109 [摘要] ( 1798 ) [HTML 1KB] [PDF 13545KB] ( 2273 )
110 文晓涛, 贺振华, 黄德济, 陈学华
基于值域变换的地质异常体突出显示
在对地质异常体进行检测时,若异常体所在位置检测值的值域范围较小,则很难选择合适的配色方案将异常体突出显示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对不同检测值段进行区间放缩的方法突出显示异常体。该方法首先根据不同检测值段出现的频率来放缩该段的值域,再依据线性变换将检测值映射到新的值域,最后通过调色显示新检测值。通过对模型的试验以及对川东北XX区二叠系长兴组潮道和塔河YY区三叠系中油组砂体的处理,证实了该方法效果明显。
2011 Vol. 46 (1): 110-114 [摘要] ( 1260 ) [HTML 1KB] [PDF 3131KB] ( 1680 )
115 李国发, 岳英, 熊金良, 翟桐立, 国春香
基于三维模型的薄互层振幅属性实验研究
为考证振幅属性与砂体累计厚度之间的关系及振幅切片在时间上的变化与砂体沉积演化的关系,文中设计了三个薄互层地质模型,利用褶积模型形成三维数据体,据此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子波干涉之后形成一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累计厚度的变化情况,且反射振幅与累计厚度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可以定性地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②对于薄层干涉之后形成多个复合波的薄互层地层而言,振幅切片能够定性地反映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范围,但反射振幅与砂体厚度不一定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深度振幅切片之间的变化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砂体的演化过程,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第一种情况明显变弱;③反射振幅和沉积砂体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具备时间上的等时性。
2011 Vol. 46 (1): 115-120 [摘要] ( 1312 ) [HTML 1KB] [PDF 6268KB] ( 3403 )
121 孙夕平, 周超
小尺度边缘特征地震检测技术研究
通过对比传统边缘检测算法、小波变换多尺度边缘检测算法和最优滤波二阶差分算法,本文认为:传统边缘检测算法没有考虑多尺度问题,但由于算法以样点为单位,所以在检测小级别边缘特征方面仍有优势,且可较容易获得边缘方向的描述;应用小波变换可以实现多尺度边缘检测;通过最优滤波二阶差分算法也可以实现多尺度边缘检测。以上各种方法可作为相干体技术的重要补充。
2011 Vol. 46 (1): 121-125 [摘要] ( 1254 ) [HTML 1KB] [PDF 7622KB] ( 2988 )
126 许辉群, 桂志先, 孙赞东
边缘检测技术在地震属性中的应用
地震属性图像中有许多点的梯度振幅值比较大,而这些点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并不都是边缘点,若直接利用这些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就会降低预测精度。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利用井资料确定砂泥岩分布范围,再采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求出振幅梯度幅值阈值,并依此阈值作为识别砂岩边界的标准。为了检验上述边缘检测的效果,利用正演模型模拟结果与原始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结果吻合很好,说明上述边缘检测是有效的。
2011 Vol. 46 (1): 126-128 [摘要] ( 2061 ) [HTML 1KB] [PDF 4015KB] ( 2313 )
地震地质
129 黄福喜, 陈洪德, 张宏, 许忠林, 王茂显, 张生斌
吐鲁番拗陷深层构造演化特征与油气关系
综合吐鲁番拗陷深层地震、钻井和露头等资料,本文建立复杂构造带区域地质大剖面,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进行构造恢复。主要目的是动态地再现构造的形成过程,精确地判断出古今圈闭的时空展布,合理地解释油气的运聚成藏及散失与构造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海西期—印支早期为拗隆雏形形成期,变形强度南强北弱;印支晚期—燕山期为构造持续隆升发展变形期,具有由南到北变形渐晚、变形强度减弱的整体特征;喜马拉雅期为深层古构造调整改造定型期,调整改造强度具有北强南弱,以及中段强、东西两段弱的特征。构造运动与圈闭形成的突出特征是印支末期以隆升剥蚀作用为主,中晚燕山期以继承性褶皱加强作用为主,喜马拉雅期以逆冲褶皱改造作用为主。圈闭形成与油气运移的配置有四种关系:海西期—印支早期形成的圈闭早于油气的生排烃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期形成的圈闭大致与油气生排烃同期,晚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稍晚于生排烃期,晚喜马拉雅期形成的圈闭大大晚于生排烃期。
2011 Vol. 46 (1): 129-137 [摘要] ( 1404 ) [HTML 1KB] [PDF 8879KB] ( 2815 )
非地震
138 李建慧, 朱自强, 刘树才, 曾思红, 赵云威
模拟退火法计算大定源瞬变电磁法的视电阻率
利用模拟退火法拟合理论感应电动势和实测感应电动势,可获得大定源瞬变电磁法矩形发射回线内测点的视电阻率,本文采用均匀半空间和三层地电模型验证了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均匀半空间地电模型验证时,采用不同初始模型运行该算法20次,得到的视电阻率大部分与真实电阻率误差在0.5%以内,部分误差在1.5%~6.0%之间,这些误差较大的时刻随机分布。每次迭代计算约40次即可获得高精度的视电阻率值。以三层地电模型验证时,通过与翁爱华利用二分法计算的视电阻率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
2011 Vol. 46 (1): 138-142 [摘要] ( 1294 ) [HTML 1KB] [PDF 1754KB] ( 1568 )
143 索孝东, 董卫斌, 张生, 何展翔
建场测深技术新进展——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结构属性研究实例
石炭系是三塘湖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层系,但由于地震勘探在深层难以得到有效反射信息,导致对盆地内石炭系的内部结构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本文将多频段高信噪比建场测深采集和广义逆二维约束反演为核心的一体化技术,用于该盆地马朗凹陷的油气勘探。应用结果表明,建场测深法能够揭示石炭系多套层系及其中分布的火山岩体,并指出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低阻电性层是泥质碎屑岩发育的烃源层,卡拉岗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高阻电性层是火山岩发育的有利储集层,并为钻探结果证实。
2011 Vol. 46 (1): 143-148 [摘要] ( 1148 ) [HTML 1KB] [PDF 4765KB] ( 1742 )
149 孙娅, 何展翔, 柳建新, 刘颖, 童孝忠
长导线源频率域电磁测深场源静态位移的模拟研究
在长导线源的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测深中,浅层不均匀体在测点处所产生的静态位移已经被广泛认识并得到了较好的校正。根据互换原理,当浅层不均匀体在场源处时电测曲线也会引起类似效应,被称之为场源静态位移,而这类效应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通过三维模型模拟研究场源处于不同地电异常体上时测点的电场及其全区视电阻率变化规律,发现当激发场源长度小于不均匀体或与其相当时,产生的效应与常规静态位移特征和规律完全相同,并且随着场源长度、不均匀体的位置、大小及电阻率变化,这种效应也随之变化;只有当场源大小比不均匀体大得多时,这种影响会减小,而且其特征与静态位移效应也有区别。
2011 Vol. 46 (1): 149-154 [摘要] ( 1506 ) [HTML 1KB] [PDF 3152KB] ( 1757 )
综述
155 刘振武, 撒利明, 董世泰, 刘兵, 方新宇
主要地球物理服务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对标分析
物探技术迅速发展,地震技术已有效地从勘探领域延伸到油田开发和生产管理领域,推动了油田勘探开发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国外主要物探服务公司不断加强特色技术发展,建立并完善业务框架和服务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其快速发展影响和促进了全球物探技术的发展。本文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物探行业现状和主要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整体实力、特色技术和主要产品基础上,对CGGVeritas、WesternGeco、BGP、PGSI、ON等5个国际知名地球物理服务公司的整体规模实力、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对标分析。
2011 Vol. 46 (1): 155-162 [摘要] ( 1241 ) [HTML 1KB] [PDF 3018KB] ( 3100 )
作者介绍
164
作者介绍
2011 Vol. 46 (1): 164-164 [摘要] ( 716 ) [HTML 1KB] [PDF 293KB] ( 1445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