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年 46卷 6期
刊出日期:2011-12-15

目录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综合研究
论坛
地震地质
非地震
总目次
   
目录
0
目录
2011 Vol. 46 (6): 0-0 [摘要] ( 568 ) [HTML 1KB] [PDF 317KB] ( 1171 )
0
英文摘要
2011 Vol. 46 (6): 0-0 [摘要] ( 416 ) [HTML 1KB] [PDF 595KB] ( 986 )
采集技术
837 罗岐峰, 于宝华, 吴明生, 翟俊伟, 潘建勇, 马立新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富含天然气藏,以往在地震数据采集中多采用突出炮点、检波点组合作用的方法压制和削弱干扰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今采用高精度地震勘探,突出观测系统的优化设计,并利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水平叠加进行噪声压制,充分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本文针对目标工区地质任务及地震勘探难点,对比研究噪声干扰特性,剖析以往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叠加响应对高精度地震勘探所起的积极作用,为该区天然气勘探提供高质量、高精度地震数据。
2011 Vol. 46 (6): 837-843 [摘要] ( 1271 ) [HTML 1KB] [PDF 10952KB] ( 2692 )
844 窦伟坦, 杜玉斌, 于波, 邓述全, 姚宗惠, 王学刚, 杜中东, 王学智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黄土塬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源于常规非纵地震勘探方法,并借鉴了三维地震勘探中非纵观测能够避开部分干扰波的技术优点。本文论述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黄土塬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以非纵地震技术为基础,针对探区地质目标特征进行非纵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和论证,通过基于山地微测井表层结构调查的激发因素设计,并利用该设计的非纵三维观测系统完成了地震数据采集,获得了高质量三维数据体,促进了该区的油气勘探开发。
2011 Vol. 46 (6): 844-850 [摘要] ( 1557 ) [HTML 1KB] [PDF 13105KB] ( 3737 )
850 吕公河
弱弹性介质中炸药震源大基距面积组合激发效果分析
针对地震勘探中弱弹性介质(弹性较差的介质)地震波激发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弱弹性介质的弹性性质是改善激发效果的关键。根据井中炸药震源激发的特点,通过大面积组合激发可以增加对弱弹性介质的作用面,即可以较好利用弱弹性介质的弹性特点,从而激发出较强的弹性波。在黄土塬和灰岩区分别进行了不同组合井距的面积组合激发试验,对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随着组合基距的增大,不仅激发地震波的信噪比提高,而且地震波的能量也有所提高。这一结果表明,增大激发作用面可以有效地改善在弱弹性介质中的激发效果。
2011 Vol. 46 (6): 850-855 [摘要] ( 1353 ) [HTML 1KB] [PDF 17068KB] ( 3152 )
处理技术
856 孙成禹, 张文颖, 倪长宽, 丁玉才
能量约束下的高斯射线束法地震波场正演
高斯射线束法同时考虑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并且无需两点试射追踪,因此运算速度快、精度较高。Zoeppritz方程反映了地层界面上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能量。本文将高斯射线束正演与Zoeppritz方程联系起来,将高斯射线束正演得到的波场记录赋予能量信息,并利用模型对波动方程、常规射线法和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11 Vol. 46 (6): 856-861 [摘要] ( 1086 ) [HTML 1KB] [PDF 3104KB] ( 1613 )
862 殷学鑫, 刘洋
二维随机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及其波场分析
本文通过弹性波方程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了地震波在二维弹性随机介质中的传播,得到了球面波传播的单炮记录和波场快照以及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为了考察二维弹性随机介质的波场特征,将平面波自激自收记录分成直达波区、散射波区、反射波区三个区域,并在三个区域中分别计算了能量相对值、主频、有效频带宽度三个特征量。通过研究这三个特征量与随机介质模型的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等因素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直达波、散射波、反射波的能量相对值随随机介质模型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以及震源主频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直达波的主频和频带宽度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小;散射波的主频主要受自相关长度的影响,散射波的有效频带宽度很窄,受各因素影响也很小;反射波的主频随自相关长度、粗糙度因子、扰动标准差的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而反射波的频带宽度主要受扰动标准差的影响。
2011 Vol. 46 (6): 862-872 [摘要] ( 1270 ) [HTML 1KB] [PDF 920KB] ( 2093 )
873 严红勇, 刘洋, 赵前华, 李绪宣, 江南森
一种提高VSP分辨率的反Q滤波方法
由于VSP记录的地震波的衰减程度与地面地震记录的地震波的衰减程度不同,因此对VSP资料进行反Q滤波处理,直接应用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是不准确的,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本文基于Wang处理地面地震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VSP资料的反Q滤波方法,即先对VSP资料上、下行波场进行分离,然后根据VSP上、下行波各自的波场特点,分别进行反Q滤波补偿。采用此法对模型数据和实际VSP资料分别进行反Q滤波补偿处理,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011 Vol. 46 (6): 873-880 [摘要] ( 1027 ) [HTML 1KB] [PDF 7181KB] ( 1463 )
881 张金淼, 陈宝书, 汪小将, 刘军荣, 杨小椿, 杨锴
等旅行时面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克希霍夫成像理论,对共反射面元(CRS)叠加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等旅行时面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CRSOIS)原理及其测试效果。指出CRSOIS是对于传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重要改进,它简化了传统CRS叠加方法,可以同时得到信噪比大幅度提高的叠前道集与零炮检距成像剖面。该方法首次被用于南海深水二维地震数据处理, 处理结果表明基底与莫霍面的成像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提高了剖面的可解释性。
2011 Vol. 46 (6): 881-889 [摘要] ( 879 ) [HTML 1KB] [PDF 8832KB] ( 1080 )
890 孙歧峰, 杜启振
任意广角波动方程频率—空间域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成像是实现精细勘探和解决复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技术。本文在任意广角波动方程研究基础上,推导了频率—空间域任意广角波动方程,并利用有限差分高阶分裂法求解,从而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波动方程叠前偏移成像算法。脉冲响应测试表明,优化系数任意广角波动方程具有阶次低且能对陡倾角成像的特征。Marmousi模型深度偏移试验及与现有方法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具有强横向速度变化和陡倾角地质结构情况下取得好的成像效果。与纯粹时间—空间域任意广角方程偏移算法相比,该方法有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2011 Vol. 46 (6): 890-896 [摘要] ( 1073 ) [HTML 1KB] [PDF 1205KB] ( 1787 )
897 董烈乾, 李振春, 王德营, 刘磊, 高君微
第二代Curvelet变换压制面波方法
鉴于现有去除面波方法会损害有效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第二代曲波变换压制面波的方法。该方法将地震数据分为多个尺度和方向,根据有效波和面波在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特征的差异,设计了多级曲波变换压制面波的流程,该方法充分利用有效波和面波在曲波域不重叠的特性,仅对含面波的尺度和方向上的曲波系数进行处理,最终获得压制面波后的地震数据。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压制面波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有效信号,是一种有效的相对保幅去噪的方法。
2011 Vol. 46 (6): 897-904 [摘要] ( 1356 ) [HTML 1KB] [PDF 4866KB] ( 2450 )
论坛
889
SPG/SEG深圳2011国际地球物理会议召开
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SPG)和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主办,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物探事业部、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技术服务分公司共同协办的"SPG/SEG深圳2011国际地球物理会议"于2011年11月7~10日在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复杂地表(包括陆上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2011 Vol. 46 (6): 889-889 [摘要] ( 776 ) [HTML 1KB] [PDF 407KB] ( 1160 )
989 曹聿明
有关地震勘探资料分辨率问题的一些看法
油气藏的勘探、描述和管理,对高分辨率地震资料有着非常紧迫的需求。但资料处理中反褶积方法存在的实际的困难,以及对于资料"带限"问题理论上的困惑和资料解释长期形成的模式习惯的困扰,从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各个环节,制约了高分辨率地震的实现。因此就需要解除理论上的困惑,排除习惯上的困扰,克服实际存在的困难,去努力适应石油工业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需求。
2011 Vol. 46 (6): 989-994 [摘要] ( 1160 ) [HTML 1KB] [PDF 12334KB] ( 2842 )
995 李庆忠
石油物探领域的创新意识与求实精神——为庆祝我国物探事业光辉的六十年有感而发
这是作者李庆忠2011年2月在上海"石油物探技术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稿内容,是为庆祝我国物探事业光辉的六十年有感而发。文中归纳了我国石油物探六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不足与遗憾,并针对我国西部特有的低信噪比地区提出十个改进方向。全文由多媒体文件缩写而成,删去了大量图幅。
2011 Vol. 46 (6): 995-1011 [摘要] ( 962 ) [HTML 1KB] [PDF 22463KB] ( 2142 )
综合研究
905 张固澜, 贺振华, 李家金, 李琰, 吴长江, 李可恩
基于广义S变换的吸收衰减梯度检测
利用时频分析可以对地震波进行时频分解,进而获得地震波高频段吸收衰减梯度,用于油气检测。然而当地震记录中高频干扰较强时,高频段时频谱的吸收衰减梯度并不能很好反映真实的吸收衰减情况。本文提出利用目前时频分辨能力较高的广义S变换求取地震波低频段时频谱的衰减梯度,并与高频段的吸收衰减梯度进行对比,以期更好地指示油气。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及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广义S变换的低频吸收衰减梯度可以与高频吸收衰减梯度相互佐证,更可靠地指示油气的存在。
2011 Vol. 46 (6): 905-910 [摘要] ( 1860 ) [HTML 1KB] [PDF 4920KB] ( 12774 )
911 闵小刚, 陈开远, 张益明, 何峰
利用AVO正、反演预测深水浊积扇储层
针对赤几G区块深水浊积扇岩性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的特点,本文在精细井震标定与子波提取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井旁道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含油砂岩振幅响应表现为近道弱、远道强的Ⅱ类AVO异常。基于AVO正演模型,对严重影响中深层成像与振幅保持的近道多次波进行了压制,采取的方法是在数据分解的基础上对多次波进行倾角扫描相干拟合消除,然后再对剩余有效数据进行重构。根据保幅处理后CDP道集上目的层位的AVO截距、梯度属性,合理划分了部分叠加道集的角度范围,判断了界面异常的大致分布。岩石物理分析与AVO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内纵、横波速度比小于2.0、纵波阻抗小于6.5×106kg.m-2.s-1的区域为含油砂岩,横向上自东向西发育两支水道,沉积上以朵叶体为主,含油砂体面积大、横向连通性好,厚度大、孔渗高,储量丰度大。
2011 Vol. 46 (6): 911-918 [摘要] ( 1122 ) [HTML 1KB] [PDF 11651KB] ( 1232 )
919 黄捍东, 赵迪, 任敦占, 王玉梅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薄层反演方法
大量实验表明,地球物理数据符合或近似符合高斯分布,因此可将高斯分布和贝叶斯原理结合并应用于地球物理反演。本文在无噪假设条件下推导出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迭代反演算法,基于贝叶斯原理重新推导了迭代反演公式。经3层和12层砂泥岩互层层状介质模型试算与实际应用,其结果均表明,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波阻抗反演算法与多道反演思路相结合,具有反演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可明显降低噪声影响,而且运算简单,可有效识别薄层。
2011 Vol. 46 (6): 919-924 [摘要] ( 1690 ) [HTML 1KB] [PDF 5514KB] ( 2402 )
925 李建雄, 崔全章, 魏小东
地震属性在微断层解释中的应用
本文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通过模型正演,综合应用相干体、曲率体、构造导向滤波等技术(和时间切片、大比例尺工业制图等手段),较好地识别出约1300m深度处3~5m断距的微断层和3~5m的微幅度构造,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2011 Vol. 46 (6): 925-929 [摘要] ( 1246 ) [HTML 1KB] [PDF 7124KB] ( 1984 )
930 刘文岭, 韩大匡, 程蒲, 胡水清, 王玉学, 侯伯刚, 王经荣, 王继强
高含水油田井震联合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从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需求的角度,将高含水油田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划分为重构地下构造认识体系、重构地下储层认识体系和重构地下流体认识体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井震联合研究方法———以井上断点数据指示和引导的地震资料小断层识别和解释方法;以地震标准层解释数据为约束的微幅度构造成图方法;以地质小层约束和随机地震反演为特色的高精度薄互层地震储层预测方法;以地震解释的断层、构造和储层预测成果为约束的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方法;以地震约束建立的高精度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油藏数值模拟分层历史拟合小层剩余油预测方法。以在我国东部Z油田的应用为例,综合发挥井震资料分别在纵横向具有密集采样的优势,在开展井震联合攻关对断层、微幅度构造、单砂体横向边界和剩余油分布等方面取得新认识的基础上,重构了研究区地下新的认识体系。
2011 Vol. 46 (6): 930-937 [摘要] ( 1145 ) [HTML 1KB] [PDF 5908KB] ( 1564 )
938 刘传虎, 王学忠
构造—层序分析模型地震响应特征与应用
构造—层序分析的基础是建立有效构造—层序模型,通过对其地震响应特征的研究,建立层序体与时频特征、储层含油性与时频能量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地震信息的定量化分析,结合地质、测井、钻采等多种资料,进行层序分析、旋回划分、储集层预测及目标定量描述。将构造—层序分析技术应用于陆相断陷盆地的陡坡带砂砾岩体、缓坡带三角洲、低位扇体及其他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了较好勘探效益。
2011 Vol. 46 (6): 938-934 [摘要] ( 1286 ) [HTML 1KB] [PDF 9424KB] ( 1337 )
944 武丽, 张永贵, 姜大建, 赵艳平
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储层预测——以四川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例
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有效地进行储层预测成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为主要研究层位,运用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结合野外露头层序调查和研究区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对通南巴构造带飞仙关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建立了区域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飞三段储层进行精细标定,明确了飞三段鲕滩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并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和基于等时地层格架的薄层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对飞三段鲕滩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鲕滩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河坝场构造和马路背构造,而母家梁和黑池梁为储层相对不发育区;储层厚度在河坝场较大,而在马路背相对较小。
2011 Vol. 46 (6): 944-951 [摘要] ( 1074 ) [HTML 1KB] [PDF 16472KB] ( 1116 )
952 王永凤, 王英民, 李冬, 徐强, 黄振凯
珠江口盆地储层特征
早渐新世晚期(30Ma)南海运动后,珠江口盆地大部分进入浅水陆架区,由陆相环境向海相环境过渡,古近纪末(23.8Ma)白云运动后,随着海平面的不断上升,盆地整体进入海相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类型的储层,储层主要发育在上部的晚渐新世—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中。浅水区储层主要包括三角洲砂体、陆架砂脊、滨岸砂、生物礁及扇三角洲砂体沉积,其中由古珠江大河控制的陆架三角洲—滨岸体系及生物礁是已发现油田最主要的产层;深水区储层主要包括海底扇,陆架边缘三角洲,台缘斜坡扇沉积,其中低位的海底扇砂体和陆架边缘三角洲是深水区最具潜力的勘探目标。
2011 Vol. 46 (6): 952-960 [摘要] ( 1073 ) [HTML 1KB] [PDF 15292KB] ( 1276 )
地震地质
961 程三友, 刘少峰, 苏三, 任金礼
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构造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多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释和平衡恢复,揭示了赛汉塔拉凹陷的发育过程,了解了二连盆地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赛汉塔拉凹陷表现为下部断陷、中部不均衡隆起和拗陷并存、上部超覆拗陷的基本特征;严格受正断层活动控制的沉降主要发生于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一段沉积时期,在腾格尔组二段沉积时期,盆地发生不均衡隆起和拗陷,部分地域的沉降仍受到断裂活动的控制;在赛汉塔拉沉积期主体表现为区域性拗陷沉降和超覆不整合发育,盆地接近消亡;全盆地大体可划分为三个亚构造层序或盆地相,即下部裂陷盆地相(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一段)、中部拆离盆地相(腾格尔组二段和赛汉塔拉组)和上部热衰减或构造反转盆地相,它们分别受控于不同的构造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对二连盆地西南部具有相同成因类型和构造样式的其他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2011 Vol. 46 (6): 961-969 [摘要] ( 1465 ) [HTML 1KB] [PDF 9549KB] ( 1668 )
970 祁鹏, 任建业, 艾能平, 史双双, 周江羽, 张俊霞
歧口凹陷后裂陷期构造特征与浅层油气成藏
歧口凹陷馆陶组底界是一个区域上可对比的不整合界面,将盆地演化划分为古近纪裂陷期和新近纪—第四纪后裂陷期,后裂陷期构造样式主要为断层以及断层相关褶皱、火成岩构造。本文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揭示了歧口凹陷后裂陷期的构造特征,通过计算断层活动速率了解了歧口凹陷的构造活动规律,得出以下认识:①断层构造包括继承性活动的主干断层及在后裂陷期构造应力场下发育的大量近东西向新生断层,在平面上两类断层成小角度相交,整体构成帚状构造,表现出明显的右旋张扭特征;②褶皱构造包括逆牵引褶皱、正形负花状构造、披覆背斜,在平面上披覆背斜、逆牵引褶皱和正形负花状构造基本上依次向东排列,但在局部地区也有相互共存的现象;③火成岩构造表现为一个火山通道发育多个帽型构造,火山顶部表现为强反射层,后裂陷期地层超覆其上,在火成岩构造旁侧断层发育;④断层活动速率计算结果表明,后裂陷期主干断层活动趋势主要分为断层活动速率由逐渐增大到逐渐变小、逐渐增大、混合型三种,其中前两种类型断层对油气的运聚最为有利,控制的油田分布最多。综合分析后认为,歧口凹陷内最有利的浅层油气藏类型是断层相关褶皱型油气藏和潜山披覆背斜型油气藏,火成岩活动对油气的生成和运聚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1 Vol. 46 (6): 970-977 [摘要] ( 1404 ) [HTML 1KB] [PDF 9113KB] ( 1452 )
非地震
978 罗卫锋, 何展翔, 王财富, 董卫斌, 张宏强
大地电磁激电效应油气检测试验
柴达木盆地A气田主要产气层段因与其上、下段电性差异大,呈现明显的高电阻率特征,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能够反映这种电性变化。但影响地层电阻率升高的因素较多,通常应用大地电磁测深也不能准确确定引起高电阻率异常的原因。为此,本文开展大地电磁激电效应试验。结合试验区的地质目标,在电磁法中引入频谱激电法中的柯尔—柯尔模型模拟大地激发极化特性,提取激发极化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气田区呈现高电阻率、高极化异常模式,由此可利用极化异常对高电阻率异常的含油气性进行检测评价,有可能指示油气的存在。
2011 Vol. 46 (6): 978-983 [摘要] ( 1133 ) [HTML 1KB] [PDF 2429KB] ( 1431 )
984 蔡剑华, 胡惟文
Hilbert时频谱在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文中研究了大地电磁信号的Hilbert时频谱特征,并将其用于大地电磁信号的噪声识别、数据筛选和分段平稳分析中。通过内蒙古毛登区实测大地电磁数据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Hilbert时频谱可准确地描述大地电磁数据的突变点、持续时段和频带能量分布,为大地电磁信号的噪声识别、数据筛选和分段平稳处理提供了条件;利用Hilbert时频谱可挑选出信噪比高、能量强且分布均匀的信号段,并可做进一步的参数估计,提高了资料处理质量。
2011 Vol. 46 (6): 984-988 [摘要] ( 1333 ) [HTML 1KB] [PDF 2681KB] ( 1368 )
总目次
1013
2011年第46卷总目次
2011 Vol. 46 (6): 1013-1022 [摘要] ( 626 ) [HTML 1KB] [PDF 498KB] ( 1063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