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年 39卷 5期
刊出日期:2004-10-15

处理方法
目录
经验交流
外刊题录
消息
采集技术
综合研究
讨论
地震地质
非地震
综述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4 Vol. 39 (5): 0-0 [摘要] ( 185 ) [HTML 1KB] [PDF 785KB] ( 550 )
0
英文摘要
2004 Vol. 39 (5): 0-0 [摘要] ( 52 ) [HTML 1KB] [PDF 472KB] ( 321 )
采集技术
501 霍全明, 程增庆, 彭苏萍, 胡朝元
一种经济高效的三维三分量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本文从研究地下介质中地震转换波的传播规律出发,提出了一种实用的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三维三分量观测时,P波和转换波的接收窗口不一致,但在中等炮检距上两者均为最佳接收窗口,而为保护浅层资料,有利于AVO分析,还必须保留一部分大、小炮检距资料.为此,设计观测系统的有效窗口要使P波和转换波获取率均能达到85%,即三维三分量采集设计的双85%准则,实现了P波及PS转换波用一个排列片进行采集的设计方法,保证PS转换波的覆盖次数基本不出现周期振荡.此项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2004 Vol. 39 (5): 501-504 [摘要] ( 336 ) [HTML 1KB] [PDF 520KB] ( 655 )
505 王振国, 周熙襄
再论利用瑞利面波调查表层结构的可行性
瑞利面波是一类频率较低、能量较强的次生波,且主要沿着介质的分界面传播,其能量随着与界面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它与反射波、折射波一样都含有地下介质的地质信息.本文基于瑞利面波表层调查的基本方法,以多层、倾斜层的实际数据为实例进行表层结构计算,再次证明利用地震勘探单炮记录中的瑞利面波进行表层调查是可行性的.
2004 Vol. 39 (5): 505-508,538 [摘要] ( 326 ) [HTML 1KB] [PDF 360KB] ( 733 )
消息
504
河北省石油学会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分会召开2004年技术研讨会
2004 Vol. 39 (5): 504-504 [摘要] ( 85 ) [HTML 1KB] [PDF 173KB] ( 282 )
805
中国石油学会西部地区第十二次物探技术研讨会在新疆召开
2004 Vol. 39 (5): 805-805 [摘要] ( 203 ) [HTML 1KB] [PDF 0KB] ( 127 )
处理方法
509 曹茂森, 任青文, 万林梅, 罗勇
Length分形维算法拾取地震波初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Hausdorff分形维和Divider分形维算法,采用拓扑映射工具,提出了Hausdorff分形维和Divider分形维的统一简化算法——Length分形维算法.该算法的实现过程为:①在地震道上确定一个窗口宽度,并计算窗口内地震道采样序列的分形维,将该值标记在工作窗右边界采样点上;②使窗口沿地震道以一个采样间隔步长向前移动,并计算每个窗口的分形维,从而得到一条分形维变化轨线;③随着初至逐渐进入窗口,局部轨线呈现清晰的"V"字形状,把"V"字形轨线左支顶端点的局部进行区域放大,第一个突降点即为初至开始进入工作窗的标志,亦即对应的初至到达.理论分析和实际资料试算表明,Length分形维方法具有计算量小、无须设置度量(覆盖)尺度、可消除坐标标度的不协调性、对地震波初至反映敏感、窗口宽度对计算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影响较小、抗噪能力较强等优点,而且在计算分形维数时对初至波的波型没有限定.
2004 Vol. 39 (5): 509-514 [摘要] ( 262 ) [HTML 1KB] [PDF 556KB] ( 604 )
515 张丽琴, 王家映, 严德天, 徐健
稳定的同伦路径跟踪算法及其应用
地球物理反问题大部分是非线性问题,基于路径跟踪的同伦法是求解该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同伦法有时会发生路径跳跃而不能有效地解决精确路径跟踪问题.本文提出了稳定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同伦路径跟踪算法,它利用同伦零点曲线的局部曲率来控制预测步长,用文献[19]中改进的牛顿迭代终止判据,进一步提高了同伦路径跟踪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精确的路径跟踪,避免了跟踪过程中路径跳跃问题.数值计算实例说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对初值的选取没有严格的限制,即使任意选取的初值远离目标函数的解,解仍能很好地收敛,因此它是一种大范围收敛的方法,适合于地球物理非线性反问题的求解.
2004 Vol. 39 (5): 515-518 [摘要] ( 225 ) [HTML 1KB] [PDF 350KB] ( 727 )
519 辛可锋, 王华忠, 马在田
基于共聚焦点技术的成像速度建模方法研究
成像速度建模是复杂构造深度成像的关键技术,它包括成像速度分析方法和用于综合分析的速度建模技术两部分内容.本文对现有的主要成像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成像速度分析方法的研究应该向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文中对基于共聚焦点(CFP)技术的成像速度建模的体系化和实用化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旅行时相等的原理及算子更新的思想,提出了两种基于CFP道集实现速度分析的方法:①基于谱分析的交互速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建立初始成像速度模型;②层析速度反演方法,主要用于实现成像速度模型的迭代更新.SeisVel速度建模软件为这两种方法的实现提供了集成环境.模型数据试验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共聚焦点技术的成像速度建模的思路是有效的,所研制的方法和软件基本能够满足实用的要求.
2004 Vol. 39 (5): 519-525 [摘要] ( 340 ) [HTML 1KB] [PDF 1115KB] ( 722 )
526 钱丽萍, 刘保华, 王揆洋
近海工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静校正技术
静校正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地震资料叠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陆地地震勘探比较重视静校正问题,而海上地震勘探的静校正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海浪引起的电缆起伏对地震记录所产生的时移,也是不能忽视的.本文以叠加能量最大准则和相关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套对海上地震资料进行静校正的方法.理论模型试算表明,当浪高为0.3m时,就达不到近海工程高分辩率地震勘探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三种静校正方案,可以消除海浪的影响,此法是提高海上地震勘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
2004 Vol. 39 (5): 526-531 [摘要] ( 325 ) [HTML 1KB] [PDF 521KB] ( 588 )
532 赵秀莲, 许士勇, 马在田
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与应用
转换波具有与纵波不同的特点,因此地震转换波数据处理方法也必然有其不同之处,其中转换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就是其中之一.Cary等认为,在地表一致性假设下,在地下构造不很复杂且接收点静校正量很大的情况下,剩余静校正量可以近似等于接收点的静校正量.因而,可以在共接收点(CRP)叠加剖面上,使模型道与CRP叠加道的相关值达到最大来实现叠加能量最大,进而拾取最大相关值所对应的CRP点的静校正量.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实用性,本文不仅进行了理论模型试验,而且对实际转换波数据进行了试处理,表明Cary的剩余精校正方法在效果上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并且非常稳定.
2004 Vol. 39 (5): 532-538 [摘要] ( 282 ) [HTML 1KB] [PDF 1340KB] ( 724 )
综合研究
539 邓传伟
利用波形建立地震相
在地震属性中,波形的总体变化及其分布规律是最重要的地震参数,而且也是经常被人们忽视的参数.用波形建立地震相就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对波形进行分类.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关键参数,实验效果以及对过程的质量控制等关键的技术环节.实践证明地震波形包含了大量的地质信息,拾取并识别出这些信息是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此法有利于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及提高钻探成功率.
2004 Vol. 39 (5): 539-542 [摘要] ( 301 ) [HTML 1KB] [PDF 532KB] ( 799 )
543 凌云研究组
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评价研究
理论模型计算和实例分析表明,只要空间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能够达到相对保持,通过地震属性分析可以获得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层信息.可见,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高分辨率数据处理是识别和评价薄储层的关键.文中从地震数据处理和地质解释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是否满足相对保持的方法.就前者而言:利用三维激发主频振幅检测、三维激发子波检测和基于监控炮的统计频谱分析方法确定所用提高分辨率方法是否满足相对保持要求;是否获得准确的高精度速度场;是否考虑符合传播介质成像理论应用条件.对于后者,要求在勘探区内的目的层附近(满足一个沉积旋回内),存在一个稳定的全区可连续追踪的参考标准层.
2004 Vol. 39 (5): 543-552 [摘要] ( 353 ) [HTML 1KB] [PDF 903KB] ( 658 )
553 侯伯刚, 杨池银, 武站国, 吴伯福
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
地震属性技术在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本文认为重新认识地震属性分类及单时窗沿层地震属性的地质含义,以及属性优化的原则,对应用属性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是有意义的.本文还重点探讨速度、信噪比、频带宽度等因素对应用属性进行储层及含油性预测精度的影响
2004 Vol. 39 (5): 553-558,574 [摘要] ( 433 ) [HTML 1KB] [PDF 523KB] ( 1029 )
559 王大兴, 高静怀, 李幼铭, 夏正元, 王宝江
XF地区中生界砂岩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在鄂尔多斯盆地XF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中,应用了高检测度的地震层序处理解释、三叠系顶部古地貌解释技术,储层横向预测采用地震相自动分类定性识别、带限地震反演、模拟退火反演、能量体衰减分析等技术.利用该方法进行优质储层预测的关键,在于用好能量体衰减分析、伯格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变换瞬时频率分析等技术,揭示储层的结构、岩性变化及储集层与油气的关系.目前,该区已完钻X1等6口井,用这些井资料检验针对长81 段储层所做的预测,砂岩厚度符合的有4口井,预测成功率为66.7%,为该区三级石油储量含油面积的圈定提供了依据.
2004 Vol. 39 (5): 559-564 [摘要] ( 346 ) [HTML 1KB] [PDF 1019KB] ( 728 )
565 徐刚, 张建宁, 谭明友
BP人工神经网络在济阳拗陷圈闭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圈闭地质评价方法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勘探程度,不同地质情况、不同用户要求,并且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具体参数特点,灵活设置权值大小,使圈闭地质评价达到客观反映和主观评价的统一.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济阳拗陷建立四大类20多种不同类型的典型样本圈闭,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各种类型典型样本圈闭不同地质因素的权重,并对50个圈闭进行了地质评价.在20个已钻圈闭中,有18个圈闭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符,吻合率达90%;在10个未钻圈闭中,有6个圈闭的评价较好,具有较高的勘探价值.
2004 Vol. 39 (5): 565-569 [摘要] ( 333 ) [HTML 1KB] [PDF 721KB] ( 753 )
经验交流
570 杨飚, 李虹
火焰山三维层速度模型与成像效果
在复杂地表条件和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主要表现为静校正和成像,而这两者均与速度模型有关.本文分析了表层模型、近地表模型和层速度模型对静校正和成像问题的影响,研究了静校正和地震成像以及速度模型在资料处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速度模型里包含地表高程和近地表模型的叠前深度偏移实现方法,合理地解决了地表高程、地表风化层、近地表地层对静校正和地震成像的综合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04 Vol. 39 (5): 570-574 [摘要] ( 245 ) [HTML 1KB] [PDF 866KB] ( 599 )
575 薛国强
论瞬变电磁测深法的探测深度
文中分析了瞬变电磁发送线圈等效回路的暂态过程,得出线圈自感信号振幅的理论表达式,认为线圈自感信号的衰减不仅与时间有关,而且与等效回路的材料有关;计算了不同大小线圈的自感信号的幅值和衰减时间范围,得出了瞬变电磁测深法对地探测时存在一个最小深度的结论.由于电磁信号在地下传播时不断衰减,瞬变电磁测深法有一个最大探测深度.对大小不同的线框和不同介质电阻率等常用装置及典型地电情况,给出了估算瞬变电磁能探测的最小和最大探测深度的方法及估算结果.得出的结论对野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2004 Vol. 39 (5): 575-578 [摘要] ( 361 ) [HTML 1KB] [PDF 338KB] ( 722 )
579 刘成斋
胜利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
胜利油田已经完成了189块三维地震数据的野外采集,为了实现区带地质构造和油气富集规律的整体研究,有必要进行多块三维地震数据的连片处理.本文通过对实际连片处理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的基本流程.连片处理过程中针对各区块的非一致性,采用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手段,使得连片数据相位、极性一致性好,频率、能量(或振幅)区块间拼接带自然合理,超覆、不整合、断裂、尖灭等地质现象得到了较好的反映.从整个资料效果看,全区地质现象丰富,地层齐全,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连续性,为提高地震资料解释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4 Vol. 39 (5): 579-585 [摘要] ( 340 ) [HTML 1KB] [PDF 1080KB] ( 671 )
586 孙万军
多种地震属性参数在储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
目前在储层横向预测中广泛使用多种地震属性参数,主要包括与炮检距有关的峰值频率和相位、AVO信息、纵横波速度及波阻抗信息.本文主要使用AVO和FVO属性参数,并结合钻井资料检测油水边界、储层空间展布及厚度.为了提高预测精度,本文特别强调做好"三高"地震资料处理,在叠前提取AVO和FVO信息,然后联合应用AVO和FVO信息进行实际预测.此法用于A油田的检测,获得了成功,使该区多年未查明的油水边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2004 Vol. 39 (5): 586-588 [摘要] ( 255 ) [HTML 1KB] [PDF 464KB] ( 750 )
非地震
589 陈丽虹, 孙建国
稳定电流场的拟线性近似方法研究
拟线性近似方法是Zhdanov在研究电磁散射正反演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近似方法.由于稳定电流场的积分方程与电磁散射的积分方程具有相似性,所以可以利用拟线性近似方法来研究稳定电流场的问题.能否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求出参数是决定这种方法有效性的关键.针对稳定电流场的特点,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几种常见的简单地电模型中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在直流电法勘探中常见的情况,参数可以认为是位置的慢变函数,并且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求得.这个研究结果为利用拟线性近似方法实现稳定电流场的快速反演打下了基础.
2004 Vol. 39 (5): 589-593 [摘要] ( 281 ) [HTML 1KB] [PDF 414KB] ( 629 )
594 冯思臣, 王绪本, 阮帅
一维大地电磁测深几种反演算法的比较研究
大地电磁反演算法主要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马奎特法、遗传算法以及模拟退火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本文将三种方法的反演过程、结果及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各自的优点与局限性,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相应条件.研究表明,马奎特法寻找目标函数全局最优的能力较差,只能局部寻优,但运算速度快;模拟退火法和遗传算法寻找目标函数全局最优的能力较强,但运算速度较慢.当对地下地电参数预先有一定程度了解,又可以选取比较合理的初始解时,可选择马奎特法,否则宜选用其他非线性全局寻优能力强的反演方法.
2004 Vol. 39 (5): 594-599 [摘要] ( 264 ) [HTML 1KB] [PDF 579KB] ( 590 )
600 姚长利, 黄卫宁, 张聿文, 张锡林
直接阻尼法低纬度磁异常化极技术
在中低纬度区,磁异常化极是磁测资料解释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克服在低纬度区磁化极不稳定的问题,出现了多种磁化极方法.本文提出了阻尼法化极技术,该方法具有物理意义明确、操作简单直观、控制参数少等特点.经单个模型和组合模型计算检验,表明此法不涉及复杂的参考模型设计,也没有复杂的反演过程,不仅便于实现,而且易于处理大数据量的数据,化极结果可以达到目前化极研究的最好水平.
2004 Vol. 39 (5): 600-606 [摘要] ( 273 ) [HTML 1KB] [PDF 630KB] ( 725 )
外刊题录
606
外刊题录
2004 Vol. 39 (5): 606-606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76KB] ( 222 )
地震地质
607 李建雄, 李明杰, 赵秀岐, 刘春芳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解释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断陷湖盆是中国东部陆相沉积盆地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油气勘探对象,但其相变剧烈,层序对比难度大,物源补给体系复杂.因此,在这类地区的油气勘探过程中,必须依靠地质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即在明确的构造沉积背景条件下,以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确定目标区的沉积层序格架,继而结合应用地震技术,通过沉积微相分析、属性分析、正反演、全三维可视化等工作,确定具体的勘探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4 Vol. 39 (5): 607-613 [摘要] ( 268 ) [HTML 1KB] [PDF 740KB] ( 645 )
614 李洪革, 李本才, 韩龙, 丁冶
伊通地堑二号断层几何学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
伊通地堑二号断层是依通地堑一条重要的断层,分隔鹿乡断陷及岔路河断陷,断层两侧发育有梁家和五星两个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带.本文通过高质量的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二号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分析了其空间变化特征、动态演化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认为二号断层不仅横切伊通地堑,而且具有控盆作用,向东与岔路河断陷的东部边界断层连为一体,其演化经历了早期张扭作用及晚期压扭作用,对两侧构造带发育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同时认为该断层是一条重要的油源断层,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控制作用.
2004 Vol. 39 (5): 614-617 [摘要] ( 294 ) [HTML 1KB] [PDF 544KB] ( 599 )
综述
618 熊翥
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
2004 Vol. 39 (5): 618-623,627 [摘要] ( 228 ) [HTML 1KB] [PDF 747KB] ( 576 )
讨论
624 云美厚
关于“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研究”一文的几点注记
2004年第1期《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上发表的"层状介质时移时差研究"(以下简称"时差")一文有关近似速度反演方法值得讨论,本文给出了直接速度反演的精确公式.通过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对于均匀水平层状介质,相应于同一激发点和检波点的射线路径是惟一的.模型计算表明,在不同水驱条件下,"时差"一文基于同激发点和接收点的时差计算结果普遍偏大,但其所反映出的时差变化规律性与本文所给出的定性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2004 Vol. 39 (5): 624-627 [摘要] ( 328 ) [HTML 1KB] [PDF 365KB] ( 361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