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年 38卷 4期
刊出日期:2003-08-15

处理方法
测井技术
目录
经验交流
编者·作者·读者
会议消息
消息
采集技术
综合研究
非地震
综述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3 Vol. 38 (4): 0-0 [摘要] ( 194 ) [HTML 1KB] [PDF 39KB] ( 279 )
0
英文摘要
2003 Vol. 38 (4): 0-0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498KB] ( 204 )
采集技术
341 徐淑合, 于静, 胡立新, 刘泰生, 时兴文
多级延迟爆炸震源的研究与应用
多级延迟爆炸震源是根据当前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聚能震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爆炸震源。文中介绍了多级延迟爆炸震源的原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测试及现场的多种地表结构和不同勘探对象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提高激发的能量和方向性、扩展高频信号、减少因爆炸产生的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等方面,多级延迟爆炸震源比常规的炸药震源有明显的优势。
2003 Vol. 38 (4): 341-349 [摘要] ( 294 ) [HTML 1KB] [PDF 3332KB] ( 464 )
350 凌云研究小组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应用研究
近年来地震勘探硬件设备正在逐步发展,地震采集道数已从原来的几百道发展为几千道,甚至上万道。由于采集道数的增加,陆上宽方位角三维地震勘探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中国西部的宽方位角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实例研究,在比较了宽、窄方位角三维地震在振福成像、相干数据体和相位的差异后,认为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性裂缝勘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 Vol. 38 (4): 350-357 [摘要] ( 472 ) [HTML 1KB] [PDF 1586KB] ( 755 )
358 张秀红, 乔大军, 田新琦
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本文结合东濮凹陷深层地震勘探的实际情况,针对深层地震信号衰减快、频率低和能量弱的特点,对深层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和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深层地震勘探中应考虑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洋细的分析。在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进行的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所得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2003 Vol. 38 (4): 358-362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1424KB] ( 537 )
363 陈浩林, 宁书年, 熊金良, 王长春, 郭健
气枪阵列子波数值模拟
气枪阵列作为震源具有很多优点,在海上地震勘探领域应用已久。国内对气枪的理论研究不多,认识不足。本文探讨了国际上主要的几种气枪单枪理论模型,同时对于气枪相干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气枪阵列子波的算法。结合现场实际资料,进行了对比和验证,得到了较为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2003 Vol. 38 (4): 363-368 [摘要] ( 418 ) [HTML 1KB] [PDF 664KB] ( 714 )
369 冯刚, 张光德, 胡立新, 郑泽继
合肥盆地二维地震采集方法
合肥盆地集山地、丘陵、平原、沼泽、水网等复杂地表于一体;低降速带变化频繁,地层倾角变化大,地层界面反射能量弱,噪声干扰严重,资料信噪比低。在合肥盆地的地震采集施工中,针对地表情况,设计了高覆盖次数、大地检距、小道间距的观测系统;利用卫星照片,结合地质露头调查资料,合理选择接收、激发条件,并及时调整观测系统,采用高爆速炸药激发技术,所得资料较老资料品质有明显改进,效果非常理想。
2003 Vol. 38 (4): 369-374 [摘要] ( 271 ) [HTML 1KB] [PDF 3342KB] ( 463 )
消息
368 牛毓荃, 李志明
CPS/SEG北京2004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征文公告
经与SEG协商,原定于2003年6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CPS/SEG北京2003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推迟到2004年3月31日至4月3日举行。会议宗旨不变,主题仍然是“地球物理走向西部”。
2003 Vol. 38 (4): 368-368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106KB] ( 433 )
处理方法
375 崔兴福, 张关泉
背景速度替换与波场延拓速度场重建
在共中心点一半炮检距域中,利用波动方程的叠前双平方根算子,实现了炮点及检波点分层向下延拓。通过使用替换速度替换上覆地层速度,消除了背景速度对地层成像的影响,达到了提高深层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目的。利用叠前双平方根算子,将炮点和检波点波场向下延拓,并进行逐层剥离、速度场重建,消除了上覆地层对速度的影响,提高了速度分析的精度,为叠前偏移成像提供了可靠的速度信息。
2003 Vol. 38 (4): 375-380,404 [摘要] ( 312 ) [HTML 1KB] [PDF 2968KB] ( 436 )
381 王宏琳
基于网络的地震数据处理——从集群计算系统到网格计算系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基于网络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面临新的技术飞跃。近年在地震数据处理应用中发展极其迅速的集群计算,就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它对实现高精度地震成像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开始逐渐普及的客户/服务器模式,正在向Internet地震数据处理方向发展。正在探索中的网格计算则可以实现远程数据和计算资源共享、团队协同工作,将对未来的地震数据处理产生深远影响,并有助于改进油气勘探的工作流程。
2003 Vol. 38 (4): 381-386 [摘要] ( 305 ) [HTML 1KB] [PDF 798KB] ( 439 )
387 黄新武, 吴律, 宋炜
拉东投影法三维叠前时间偏移
对地下地质构造正确成像是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由于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不可能都沿垂直构造走向的方向进行,这就给地震资料的三维处理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将三维叠后拉东投影偏移思想应用于三维叠前处理,提出了三维叠前投影时间偏移算法。利用拉东投影变换的原理,将整个三维叠前数据体投影到各方向的径向线上,使各方位角的构造都包含在其中某条或多条径向剖面上。投影完成后,形成一系列独立的二维叠前径向线,然后采用各种标准的二维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方法来实现各径向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当各径向剖面偏移完成后,在时间切片上进行反投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实际应用表明,用本方法进行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可明显提高剖面的信噪比,边界反射很弱,并且资料的中深层成像效果较好。
2003 Vol. 38 (4): 387-391 [摘要] ( 291 ) [HTML 1KB] [PDF 1500KB] ( 461 )
392 李景叶, 陈小宏
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叠后时移地震数据反演
本文以广义Boltzmann-Gibbs统计理论为基础,采用依赖于温度的似Cauchy分布产生新的扰动模型,选用改进的接收概率公式,并在实际计算中设置记忆器,记忆搜索到的最好结果,得到适合时移地震反演的模拟退火算法。通过分析地震数据和模型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合适的目标函数和流程进行时移地震数据反演,经理论模型试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的反演算法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反演结果稳定性好、精度高,较好地实现了时移地震中较小波阻抗变化的反演。
2003 Vol. 38 (4): 392-395 [摘要] ( 305 ) [HTML 1KB] [PDF 1209KB] ( 533 )
综合研究
396 邹强, 周熙襄, 钟本善
旅行时与波阻抗联合反演求取层速度
层速度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难以求准的参数。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Dix公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地质任务的要求。虽然使用在前旅行时反演或叠后地震道波阻抗反演求取层速度的精度较传统方法都有所提高,但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叠前旅行时反演对薄层的反演精度很低,即对薄层的层速度难以求准,而叠后波阻抗反演又易出现整体的漂移,即对厚层层速度的变化控制不好。因此,本文对叠前、叠后联合反演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叠后波阻抗反演,提高了计算的精度。从试算结果可见,效果是明显的。
2003 Vol. 38 (4): 396-399 [摘要] ( 264 ) [HTML 1KB] [PDF 562KB] ( 464 )
400 梁兵, 王焕弟
储层微裂缝预测技术
对于存在微裂缝的油藏,开展储层微裂缝的评价和预测,弄清微裂缝的分布规律,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平面应力场理论分析入手,介绍了简单褶皱的力学模式、复合构造模式,并进行了构造裂缝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平面应力场的计算,根据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和剪切应力的分布和方向,可分析古、新构造的纵张裂缝、横张裂缝及剪切裂缝的理论发育及其延伸区。本文方法在W2断块的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2003 Vol. 38 (4): 400-404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602KB] ( 468 )
405 朱庆忠, 黄捍东, 魏修成, 叶连池, 毛志刚
复杂油气藏储层横向预测
大兴砾岩体是华北地区十分典型的复杂油气储层,储层不仅横向变化大,而且岩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也较强。本文根据本区速度与岩性的关系、时间与深度的关系,采用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在测井实测的岩性约束下反演得到精确的储层厚度,从而计算出目的层砾岩体厚度在平面的变化,寻找出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的砾岩体储层。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对大兴砾岩体油藏的滚动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3 Vol. 38 (4): 405-408 [摘要] ( 291 ) [HTML 1KB] [PDF 1784KB] ( 586 )
409 陈运平, 席道瑛, 薛彦伟
循环载荷下饱和岩石的应力—应变动态响应
通过对饱和砂岩和大理岩的循环载荷实验,本文研究了应力—应变曲线的细微差异,指出对于不同孔隙流体和不同性质的岩石,其应力—应变滞后回线的形状是不同的。这是由这些岩石在循环载荷下应变相对应力的响应不同造成的,在加载阶段应变的相位可能超前、并行或者落后于应力的相位。本文引入了Preisach-Mayer-goyz模型(简称PM模型),并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模拟。通过构筑PM空间密度函数,求出饱和岩石的应力—应变状态方程,并模拟了其轴向应变—径向应变滞后回线。根据模拟结果可以认为,PM空间中不同的密度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饱和岩石在地震波载荷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响应的不同性质。
2003 Vol. 38 (4): 409-413 [摘要] ( 360 ) [HTML 1KB] [PDF 576KB] ( 474 )
414 夏竹, 张少华, 王学军
中国西部复杂地区近地表特征与表层结构探讨
本文从地质学角度较系统地对中国西部各类复杂的近地表特征和表层结构进行了详细归类、划分和描述,一方面旨在分析、总结和探讨复杂的近地表给地震勘探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可为下一步复杂地区的野外采集施工和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地震勘探技术对策提供必要的帮助。
2003 Vol. 38 (4): 414-424 [摘要] ( 295 ) [HTML 1KB] [PDF 3193KB] ( 632 )
测井技术
425 周灿灿, 杨春顶
砂岩裂缝的成因及其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技术研究
砂岩地层裂缝的产生主要是岩石的脆性成分较多、岩石颗粒及孔隙率较小、岩性较为致密所致。本文详细描述了裂缝性砂岩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并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微球形聚焦电阻率变化、深侧向与微球形聚焦电阻率差值等砂岩裂缝的常规测井资料加强显示方法和依据常规测并资料进行BP神经网络裂缝综合识别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可明显改善砂岩裂缝的有效识别。
2003 Vol. 38 (4): 425-430 [摘要] ( 320 ) [HTML 1KB] [PDF 1464KB] ( 553 )
经验交流
431 张晓斌, 李亚林, 唐建侯, 杨慧珠, 刘洋
利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
本文使用多波资料检测裂缝,根据上行转换横波穿过裂隙介质时产生的分裂特征来研究裂隙特征,采用旋转分析法识别裂缝方位,用NMO速度分析、纵横波垂直速度分析和旋转分析计算裂缝密度。对四川盆地LYS构造实际资料处理证明,多波资料是检测裂缝的有效手段,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003 Vol. 38 (4): 431-434,438 [摘要] ( 319 ) [HTML 1KB] [PDF 860KB] ( 576 )
435 姜亮, 黄捍东, 魏修成, 贺振华
地震道的非线性约束反演
对于复杂波场储层研究,非线性反演在解空间的性质、状态方面比线性反演更具有优势。基于非线性最优化理论,本文提出了构造—测井约束下的地震资料非线性反演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测井约束反演和宽带约束反演等线性反演方法的优点。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算速度快、稳定、精度高,在油气储层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3 Vol. 38 (4): 435-438 [摘要] ( 310 ) [HTML 1KB] [PDF 1499KB] ( 500 )
非地震
439 吴小平, 徐海浪, 万新, 汪彤彤
单极—单极电位误差对视电阻率的影响
通过线性组合,单极—单极电位可以转换到各种装置的视电阻率。但在实际电阻率测量和正演数值模拟中,得到的电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从而对视电阻率计算产生偏差。本文讨论了电位随机误差及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计算中的电位误差对视电阻率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极—单极电位中,微小的随机误差会造成偶极—偶极装置视电阻率很大的误差,而对称四极视电阻率的误差则相对较小。数值计算中的电位误差对视电阻率计算也有一定程度影响,误差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文中的观点。
2003 Vol. 38 (4): 439-443 [摘要] ( 323 ) [HTML 1KB] [PDF 575KB] ( 517 )
444 薛国强, 李貅
从瞬变电磁电性剖面到拟地震剖面的转换
为实现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精细解释,本文提出了回线源瞬变电磁拟地震剖面转换的思路。给出水平层状介质下的转换模型,并提出了转换方法及转换步骤;直接由野外实测的二次感应电压数据,经过傅氏交换,在频率域利用线性数字滤波求出地面波阻抗;再经过反傅氏变换,在时间域利用线性规划法求取瞬变电磁场反射系数序列qm;最终以qm为参数绘制拟地震剖面。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
2003 Vol. 38 (4): 444-446,459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520KB] ( 519 )
综述
447 熊翥
我国物探技术的进步及展望
本文从油气勘探对物探技术的需求出发,力图在总结当前我国物探技术(主要是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找出存在的问题,指明今后的研究方向,建议落实某些研究课题并组织技术攻关,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以满足石油工业发展的需求。 文章对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和偏移、波阻抗反演、AVO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技术展开了讨论;并对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改善深层数据品质、地震各向异性处理、复杂断块油藏描述以及隐蔽油气藏勘探等大家十分关注的若干热门问题和专题,进行了有益的分析,阐述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所得到的某些粗浅认识;最后围绕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向油气田开发服务领域延伸,对紧密相关的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井下与井间地震、时移地震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2003 Vol. 38 (4): 447-459 [摘要] ( 313 ) [HTML 1KB] [PDF 1408KB] ( 521 )
编者·作者·读者
460
作者须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杂志是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科技刊物,它在1992年和1996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蝉联一等奖,在1999年荣获“国家期刊奖”,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双高期刊”。
2003 Vol. 38 (4): 460-461 [摘要] ( 213 ) [HTML 1KB] [PDF 201KB] ( 424 )
会议消息
46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十三届编委会
2003 Vol. 38 (4): 462-462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39KB] ( 209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