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年 31卷 3期
刊出日期:1996-06-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外刊题录
人物介绍
综述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1996 Vol. 31 (3): 0-0 [摘要] ( 167 ) [HTML 1KB] [PDF 766KB] ( 449 )
论文
309 王宏伟
菲涅耳体地震层析
传统的走时地震层析方法都是建立在射线理论的基础上,而实际地震信号的能量是来自一个连接激发点和接收点的菲涅耳体,并非单纯地来自于一条假想的射线。本文的目的是把菲涅耳体的概念引入到层析成像中去,其优点是;①菲涅耳体层析成像会保持数据本身的分辨率;②增强射线覆盖量;③抗误差(在层析正演过程中由于初始速度场的不准确性造成的射线误差)能力强。理论模型测试证实了菲涅耳体层析成像的这些优点。在理论模型的制作中,我们发现了从理论记录上拾取的走时和直接计算的走时存在着差异:当射线穿过高速异常时,理论模型的走时往往小于计算的走时;反之,当射线穿过低速异常时,理论记录的走时又大于直接计算的走时。对于任何一种以射线走时为基础的层析方法,都将会受到这种走时异常的影响。
1996 Vol. 31 (3): 309-326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1661KB] ( 541 )
327 赵振飞, 陈静
拟合—差分法吸收边界全声波方程三维偏移
本文从拟合法原理及其模式出发,独立地给出一个波动方程偏移数值方程。该数值方程既可以是三维的,也可以是二维的;既可以是有吸收边界的,又可以是无吸收边界的;既可用差分法也可以用拟合法实现,这只取决于方程内各项数值算子的系数如何填写。按照这个原则,本文对该方程设计了具有吸收边界条件的π/4坐标旋转方程拟合—差分法三维偏移及其算法程序。理论试算和实际资料的计算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96 Vol. 31 (3): 327-336 [摘要] ( 281 ) [HTML 1KB] [PDF 900KB] ( 596 )
336
SEG北京联络部北京和涿州地区举行1996年第一次学术活动
1996 Vol. 31 (3): 336-336 [摘要] ( 232 ) [HTML 1KB] [PDF 106KB] ( 547 )
337 罗国安, 杜世通
小波变换及信号重建在压制面波中的应用
面波是地震勘探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规则干扰波,在资料处理中要去除面波又十分棘手。常规的滤波方法在滤除面波的同时也对与面波处于同一频带的有效信号造成了损害。本文基于在较低频率处面波的能量强于反射波、在小频率范围和小空间范围内面波能量变化缓慢的假设条件下,提出在小波变换频带分解的基础上,先用面波的视速度对面波作线性时移,使面波逐道相干,再利用KL分解或沿x方向进行小波变换的方法来提取面波,并将其从原始资料中减去。经过合成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证明,这种方法可以十分有效地消除面波,同时不损失反射波的低频成分。
1996 Vol. 31 (3): 337-349 [摘要] ( 322 ) [HTML 1KB] [PDF 1708KB] ( 703 )
350 方伍宝, 陈林, 管路平
实测井间反射高分辨率成像
鉴于井间地震资料波场的复杂性,现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利用初至波的旅行时数据来进行井间层析成像。本文将VSP资料处理技术应用于井间地震资料之中,对两个共炮点道集和两个共接收点道集的上下行反射波作了井间成像,获得了十分理想的高分辨率成像剖面。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剖面的地震分辨率比VSP成果剖面约高4~5倍。此项处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原始资料的利用率。
1996 Vol. 31 (3): 350-358 [摘要] ( 298 ) [HTML 1KB] [PDF 844KB] ( 644 )
358 裘慰庭
中俄区域油气勘探理论与应用技术讨论会在涿州召开
1996 Vol. 31 (3): 358-358 [摘要] ( 242 ) [HTML 1KB] [PDF 112KB] ( 435 )
359 李国发, 李观寿, 张立勤
零相位改进型最小熵反褶积方法
本文对常规最小熵反褶积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改进:①为克服最小熵反褶积对弱反射的压制作用,本文采用对数型规范方差模准则;②为了减少最小熵反褶积对输入记录相位的改造,本文对反褶积算子加入了零相位约束;③为了克服局部极值问题并加速收敛,本文按输入记录傅氏谱的特征给出了确定迭代初始滤波器的方法。理论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较理想、较实用的反褶积方法。
1996 Vol. 31 (3): 359-366 [摘要] ( 274 ) [HTML 1KB] [PDF 891KB] ( 479 )
367 刘学伟, 邰圣宏, 何樵登
一种考虑噪声干扰的地表风化层Q值反演方法
风化层对地震波的吸收十分强烈,补偿风化层对地震波的吸收,可以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反演风化层的品质因数Q是补偿吸收作用的重要一步。现今有很多反演Q值的方法,但各种方法求出的Q值的可靠性均与信噪比有关。当记录信噪比较低时,没有任何一种现行方法能求出可靠的Q值。本文提出一种考虑噪声干扰近地表风化层的Q值反演方法,并用理论记录和实际记录作了实验,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1996 Vol. 31 (3): 367-373 [摘要] ( 264 ) [HTML 1KB] [PDF 442KB] ( 653 )
374 杨慧珠, 阴可
用切变模量近似P-SV波反射系数及在多波AVO反演中的意义
本文从精确的P-SV反射系数公式出发,推导出了作为射线参数函数的近似公式。该式说明,在非法线入射时,P-SV波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两个弹性参数:①反射界面两侧介质体密度之差与平均体密度之比△ρ/ρ;②反射界面两侧切变模量差与平均体密度之比△μ/ρ。文中还给出了数值实例,以说明该式的计算精度,同时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并与Aki和Richards(1980)的近似式的数值结果作了比较。本文采用阻尼最小平方反演理论计算出的反演参数的结果表明,在AVO资料线性反演中,估算△μ/ρ比估算泊松比差△σ精度高。
1996 Vol. 31 (3): 374-381 [摘要] ( 252 ) [HTML 1KB] [PDF 585KB] ( 670 )
382 马涛, 严又生, 刘文利
塔里木盆地速度场的建立及应用
塔里木盆地具有特殊的地震地质特征。建立该区高质量的速度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系统地给出了塔里木盆地速度场建立的基本流程及软件实现的主要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以落实埋深5000m左右,幅度20~30m左右的有利构造圈闭为目标,探讨塔里木盆地速度场的建立方法及提高局部精细构造解释应用效果的措施。速度场的建立,为塔里木盆地大范围的速度研究、构造成图及地质、地球物理区域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1996 Vol. 31 (3): 382-393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957KB] ( 585 )
394 庄东海, 肖春燕
用人工神经网络计算薄层厚度
薄层厚度与薄层地震反射特征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一个3层人工神经网络来描述。选取地震道中时窗内的最大振幅值、振幅谱的最大值及对应的频率、自相关函数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中心频率和低频能量这6个地震反射特征值作为网络的输入,将网络的输入值和输出值作适当的数值转换,就可以根据地震资料求出薄层的厚度。对模型进行试算,当地震资料的信噪比较高时,用文中的神经网络可正确地计算出薄层的厚度;用信噪比较高的样本道训练的神经网络也可正确地计算出信噪比较低的地震资料的薄层厚度。用该方法处理实际资料的效果令人满意。
1996 Vol. 31 (3): 394-399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438KB] ( 481 )
400 王棣, 杜世通
用神经网络预测二维地震剖面的地层岩性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对二维叠后地震剖面的地层岩性进行估计。首先选择井眼处地层的孔隙率、泥质含量作为网络的预测对象,将井旁地震道的地震属性参数(瞬时频率、相对波阻抗等)作为输入样本,求取各层节点的权值。当井旁地震道训练结束后,再利用已确定好的孔隙率网络和泥质含量网络外推,计算其余地震道相应地层的孔隙率和泥质含量剖面。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选择径向基函数作为隐层的激励函数,可以得到较好的样本拟合效果。
1996 Vol. 31 (3): 400-409 [摘要] ( 309 ) [HTML 1KB] [PDF 782KB] ( 584 )
410 刘克安, 刘宏伟, 郭宝琦, 管叶君, 高兴有
二维双相介质波动方程孔隙率反演的时卷正则迭代法
应用时卷正则化方法对在二维双相介质的波动方程中参数─—孔隙率进行反演,可通过引入辅助边界脉冲源的响应,导出关于孔隙率增量的线性化积分方程,并利用正则化方法求解,以便构成一种构造简单、稳定的迭代方法。文中给出的数值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1996 Vol. 31 (3): 410-414 [摘要] ( 316 ) [HTML 1KB] [PDF 311KB] ( 704 )
415 汪炳柱
用样条函数法求重力异常二阶垂向导数和向上延拓计算
对于二元三次样条函数的插值问题,本文给出了插值系数的求法及利用样条函数求导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统一计算公式,并用二元三次样条函数对地质模型进行了重力异常二阶垂向导数和向上延拓的计算。模型试其值和理论值的比较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精度高且方便实用。
1996 Vol. 31 (3): 415-422 [摘要] ( 560 ) [HTML 1KB] [PDF 447KB] ( 514 )
经验交流
422 一江
1995年河北省科技期刊评比揭晓
1996 Vol. 31 (3): 422-422 [摘要] ( 259 ) [HTML 1KB] [PDF 76KB] ( 476 )
423 朱生旺
信号方向约束叠后噪声压制
目前叠后随机噪声压制方法众多,但去噪效果往往过于依赖剖面信噪比本身,从而在提高剖面高频段信噪比方面发生困难,难以真正展宽输出剖面高频段有效频带。方向约束叠后噪声压制方法在高频段有效信号的估计中,用易于求取的信噪比相对较高的低频段有效信号方向来约束。这样做的结果,使高频段有效信号的估计更加准确,能更好地改善去噪效果,从而达到拓宽有效频带的目的。
1996 Vol. 31 (3): 423-429 [摘要] ( 259 ) [HTML 1KB] [PDF 1221KB] ( 555 )
430 郑鸿明
折射波法相对静校正
以往基于折射波的各种静校正方法(如广义互逆法、延迟时法、ABC法等)均要求有准确的折射波初至时间,且需要追踪同一高速折射层。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折射波法相对静校正方法。该法不需要拾取折射波初至时间,而是利用折射波组相邻道互相关求取各检波点的相对时差,再以中值滤波方法选取中值,作为两检波点的时差。然后,求取相对浮动基准面的剩余校正量和以控制点为基础的基准面校正量。文中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解决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1996 Vol. 31 (3): 430-441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843KB] ( 608 )
442 常新伟
衰减与频散的补偿方法
大地滤波作用不仅引起高频成分的迅速衰减,而且造成子波相位特征的畸变。要进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处理;必须对上述衰减和频散进行补偿。本文采用李氏经验公式计算的衰减因子Q值,提出一种具有空变和时变特性的Q值补偿方法。补偿处理是在单道上进行的,可以是动较正后的叠前道,也可以是叠后道,使用非常方便。
1996 Vol. 31 (3): 442-447 [摘要] ( 377 ) [HTML 1KB] [PDF 448KB] ( 752 )
448 李云典
利用时窗拟合法求取AVO属性剖面
时窗拟合法是利用CDP道集内时窗振幅序列求取AVO属性剖面(P、G剖面)的一种方法。它与传统的、利用单一样点振幅序列拟合法相比有如下优点:(1)能削弱由于CDP道集同相轴波形不一致、相位不齐等因素所引起的G剖面假异常;(2)参加拟合的数据增多,统计意义明显,噪声的影响相对减弱;(3)由时窗拟合法求取的属性剖面同相轴连续,波形光滑,信噪比有明显提高。
1996 Vol. 31 (3): 448-453 [摘要] ( 270 ) [HTML 1KB] [PDF 561KB] ( 575 )
综述
454 刘青松, 王宝仁
应用微磁寻找油气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本文探讨了应用微磁寻找油气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微磁异常的形成机制。文章指出:有多种因素可导致微磁异常,如碳氢渗漏环境中产生的磁性矿物,岩石中的碎屑磁铁矿,沉积岩的热变质作用产生的燃烧渣以及其它干扰因素等。由于微磁的形成与分布存在三种不确定性:①在碳氢渗漏环境中微磁的形成与分布的固有的不确定性;②由地下水的“移流效应”导致的不确定性;③化探异常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应遵守一定的准则,并将微磁纳入到非地震找油法的系统中,以多方法、多参数的结合为手段来提高信息准确度。
1996 Vol. 31 (3): 454-463 [摘要] ( 260 ) [HTML 1KB] [PDF 803KB] ( 517 )
外刊题录
464
外刊题录
1996 Vol. 31 (3): 464-465 [摘要] ( 172 ) [HTML 1KB] [PDF 187KB] ( 376 )
人物介绍
466
地球物理学家 王家林
王家林先生是我国一位知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他生于1942年,江苏省昆山市人。
1996 Vol. 31 (3): 466-466 [摘要] ( 174 ) [HTML 1KB] [PDF 193KB] ( 402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