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7年 22卷 6期
刊出日期:1987-12-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外刊题录
新书介绍
简讯
摘要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1987 Vol. 22 (6): 0-0 [摘要] ( 56 ) [HTML 1KB] [PDF 0KB] ( 73 )
73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一九八七年目录
1987 Vol. 22 (6): 738-748 [摘要] ( 128 ) [HTML 1KB] [PDF 787KB] ( 388 )
论文
619 李庆忠
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若干问题(续)
地震反射构形能否代表地下地质体的外形反射构形意指反射图形的结构形状。由上述各个例子可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反射构形直接地认为是地下结构。
1987 Vol. 22 (6): 619-635 [摘要] ( 166 ) [HTML 1KB] [PDF 1728KB] ( 453 )
636 程乾生
信噪比与分辨率及线性滤波与反滤波
本文定义了时域信噪比和时域含信比的概念,并指出这两个概念与李庆忠1986年提出的频域视觉信噪比和视觉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文中给出了子波的时域与频域分辨率的定义。详细讨论了最佳线性反滤波,指出某些反滤波方法是最佳反滤波的特例。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最佳反滤波方法并不能保证提高时域信噪比,甚至有时会使信噪比降低。文中最后指出,从概念上区别反褶积和褶积分解的不同含意是有必要的,并指出了褶积分解应研究的课题。
1987 Vol. 22 (6): 636-643 [摘要] ( 191 ) [HTML 1KB] [PDF 445KB] ( 456 )
644 陆基孟, 王铁男
反向断层地震物理模型的设计和制作
本文介绍作者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地震声学实验室工作期间,利用该实验室的设备,设计制作的一个主要供试验DMO(倾角时差校正)和PSI(叠前成像)方法用的二维反向断层模型。此模型选用硅橡胶 3120号材料与催化剂S按10:1混合成的材料来浇注。文章着重介绍了地震模型的设计、制作过程,数据采集和原始资料。通过实例说明,用这个反向断层模型的数据来试验DMO和PSI方法是合适的、成功的。
1987 Vol. 22 (6): 644-652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922KB] ( 406 )
653 张双喜, 张旭, 熊维纲
地震图象的压薄处理
本文基于微分法提出两种压薄地震图象纹理的数字图象处理方法——梯度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地震图象的压薄处理可突出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有利于纹理追踪。通过对绕射波模型和复杂的超声模型实测记录的处理表明,梯度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对突出反射波的边界,增强图象的清晰度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证明对复杂图象使用低通滤波是不适合的。
1987 Vol. 22 (6): 653-657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419KB] ( 425 )
658 刘明义
东濮凹陷断块油气藏封堵条件的分析方法
东濮凹陷的构造油气藏多数是依附于断块形成的。因此,查明断块在空间能否圈闭是判断断块油气藏存在的关键。为此,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对该凹陷的断块封堵特点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此凹陷影响断块油气聚集和保存的主要因素是断块(或断块区)的封堵和侧向遮挡条件的优劣。只要断块的封堵条件良好,一般就会有丰富的油气聚集。文中从分析断块的储盖条件和断层要素入手,提出一种断块圈闭参数的取值法。利用断层落差(L),断面倾角(φ),盖层厚度(H)和断块地层倾角(α)等参数制成T_R量板,依此可以较快地判别断块的圈闭质量。文中对T_R量板的制作及应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
1987 Vol. 22 (6): 658-664 [摘要] ( 184 ) [HTML 1KB] [PDF 644KB] ( 433 )
665 邓富求
山区地震勘探中的接收问题
本文针对四川山区的特点,分析了表层介质的滤波特性、地面—检波器的耦合关系、地形和地下地层倾角及观测排列位置等因素对地震波接收的影响,指出选择和改善检波器的埋置条件是改进检波器和地面耦合关系的关键。文中具体指出什么样的条件下埋置检波器的效果是好或坏,并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改善埋置条件的方法。在讨论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时,指出要尽量缩小一个CDP道集内反射点的离散,建议采用中间放炮观测系统,缩短最大炮检距。目前在四川采用的观测系统类型较多,也必须因地制宜采用,同时要使一条测线上的偏移距不要变化太大,尽量使炮井井位分布均匀。
1987 Vol. 22 (6): 665-676 [摘要] ( 158 ) [HTML 1KB] [PDF 1151KB] ( 459 )
677 蔡振京
松辽盆地高精度航空磁测的效果
松辽盆地通过高精度航空磁测,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105个具有磁性界面的地震局部构造,航磁都有反映,而且还新发现了埋深为2.5—4.0km的较深的局部异常42个;查明了西斜坡并非单斜,拗陷中还有凹陷;确定了一批新的断裂。这些高精度航磁成果,扩大了该盆地寻找油气田的新领域,开创了航空磁测由研究区域构造为主转入研究沉积盖层构造和直接寻找油气田为主的新局面。
1987 Vol. 22 (6): 677-683 [摘要] ( 204 ) [HTML 1KB] [PDF 541KB] ( 361 )
684 王家林, 王一新, 万明浩, 沈毅
用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确定密度界面
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用于研究单个或为数不多的密度不均匀体的分布和位置,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是,用于确定密度界面的经验却不多。本文通过模型试验,总结了一套与苏联学者伊利塞伐不同的极值点分类准则,强调了利用极小值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讨论了剖面长度、取样点距、谐波数的选取和背景场的消除对归一化总梯度场特征的影响。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对确定断层、确定密度不均匀体的分布和密度界面的起伏是有效果的。模型和实例说明,这是一个定性和半定量解释密度界面的较好方法。
1987 Vol. 22 (6): 684-692 [摘要] ( 202 ) [HTML 1KB] [PDF 594KB] ( 463 )
693 陈超
利用傅里叶变换反演密度界面
在给定密度界面初始模型之后,可以计算出地下某一起伏界面引起的重力异常。将此异常向上延拓到地面,并与实测异常对比,求出模型的修正量。用此修正量修改初始模型,如此反复选代,直至满意为止。由于上延计算可利用傅里叶变换转换到频率域进行,因而使计算大为简便、快速。文中还介绍了对初值平均深度进行修正的方法。理论模型试算表明,在界面两侧密度差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反演效果是良好的。
1987 Vol. 22 (6): 693-698,713 [摘要] ( 183 ) [HTML 1KB] [PDF 470KB] ( 466 )
699 王文良
回归分析法在滤波器截频设计中的应用
回归分析法本来是研究随机现象中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本文提出,在一定条件下,用研究随机现象中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回归分析法去研究具有确定性关系的变量(频率与网络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原有数字地震仪滤波器可补充设计新的滤波器截止频率。文中以 DFS-V数字仪为例,对高、低截频滤波器的截止频率进行了具体地设计计算,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现有数字地震仪的性能和适应能力。
1987 Vol. 22 (6): 699-704,732 [摘要] ( 187 ) [HTML 1KB] [PDF 431KB] ( 407 )
749 崔绍贤
反映多种地质结构的地震剖面
LF—203剖面是一条通过武清凹陷和廊固凹陷的地震剖面。它清楚地反映了上第三系、下第三系及古生界三个构造层,以及分开两个凹陷的河西务东主断层。
1987 Vol. 22 (6): 749-749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619KB] ( 211 )
简讯
652 立早
石油部第六次石油物探情报会议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一次通讯员工作会议同时在成都举行
石油部第六次石油物探情报会议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一次通讯员工作会议于1987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同时举行。会议第一天的开幕式及最后一天的闭幕式是联合举行的,其它会议日程分开进行。
1987 Vol. 22 (6): 652-652 [摘要] ( 148 ) [HTML 1KB] [PDF 86KB] ( 366 )
737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与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学家学会签定长期技术合作协议
1987年8月,中国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简称 SPG)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在河北省涿州市召开联合会议期间,拟定了长期合作协议书。1987年10月12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SEG第57届年会期间,物探委员会主任孟尔盛及SEG主席R.J.Graebner以双方代表身份在此协议书上签字,此协议立即生效。
1987 Vol. 22 (6): 737-737 [摘要] ( 130 ) [HTML 1KB] [PDF 142KB] ( 346 )
新书介绍
676
《石油勘探中的重力法和磁法》
《石油勘探中的重力法和磁法》一书由[美] L.L.Nettleton著,苏盛甫、高明远译,并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3.70元。本书精辟地论述了重力法和磁法的基本原理、各种仪器、野外工作方法、数据整理、制图和资料解秆,特别着重多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解释,可作为野外工作和解释的指
1987 Vol. 22 (6): 676-676 [摘要] ( 201 ) [HTML 1KB] [PDF 79KB] ( 433 )
经验交流
705 杨治楷
四川东部陡构造地震资料解释
陡构造变动剧烈,形态复杂。它具有地层上陡下缓,差异悬殊,构造两翼不对称,地层倒转逆掩、下盘牵引,厚度变化,断面平躺等特征。在地震资料上各类波干涉严重,时间剖面的位置和形态都有严重畸变,因此认识陡构造的地质规律和地震波特点是解释陡构造资料的基础。本文对陡构造的地质和地震波特点作了细致分析,用勘探实例和图幅论述了陡构造地震资料解释的复杂性和有效作法。文中指出,在利用钻井资料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地面地质资料;在资料解释中强调解释工作与处理紧密结合,并用正演模型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
1987 Vol. 22 (6): 705-713 [摘要] ( 251 ) [HTML 1KB] [PDF 1440KB] ( 399 )
714 瞿杰
湖盆三角洲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及其沉积模式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受河流水量、携带的物质数量、气候、湖盆古地形及构造等因素的控制。其中某些因素只对某种三角洲影响较大,因而有多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存在。中国东部已发现的湖盆三角洲大多数沿湖盆的长轴方向分布。按分布发育的特征可分为长轴三角洲和扇形三角洲两大类;按地震的反射外形可分为低角度S形、高角度S形、平行斜交型、切线斜交型和斜交型等五种前积反射结构类型。低角度S形为低能量沉积体,以细粒沉积为主;斜交型(包括平行斜交型、切线斜交型)为高能量沉积体,粗碎屑岩占30~50%;高角度S形为高能量沉积体,粗碎屑岩占35%以上。
1987 Vol. 22 (6): 714-723 [摘要] ( 232 ) [HTML 1KB] [PDF 1112KB] ( 433 )
724 王东辉
检波器组合的工作特性
本文通过对地震检波器的运动特性的分析指出,电路组合方式不同,即外路阻抗Z不同,将会影响到检波器的有效灵敏度、阻尼系数和频率特性。而这三个参数正是关系到野外采集质量的重要因素。文中还对特定的PE-3型检波器组合的灵敏度进行了估算,并示出了三种检波器及不同组合的室内测试结果;提出了使用 PE-3型检波器的注意事项。最后,就施工设计中确定检波器串、并联方式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以便设计最佳组合图形时参考。
1987 Vol. 22 (6): 724-732 [摘要] ( 195 ) [HTML 1KB] [PDF 704KB] ( 428 )
外刊题录
733
外刊题录
1987 Vol. 22 (6): 733-733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91KB] ( 162 )
摘要
734
中加地震资料解释经验交流会(1987.9,涿州)部分论文摘要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胡杏源、杨甲明东沙隆起是一个长期发育的正向构造单元,总面积为13500km~2。碳酸盐岩是隆起上广泛分布的储层。
1987 Vol. 22 (6): 734-734 [摘要] ( 137 ) [HTML 1KB] [PDF 108KB] ( 331 )
735
SPG/SEG地震方法讨论会(1987.8,涿州)部分论文摘要
空间—频率域SCHRODINGER 方程偏移,王咏娟、许云在时空域坐标变换和傅氏变换的基础上,可用有限差分法求解SCHRODINGER方程实现有限差分偏移。SCHRODINGER 方程不含空间坐标z的二阶导数项,因此满足解的存在与唯一性定理。
1987 Vol. 22 (6): 735-736 [摘要] ( 132 ) [HTML 1KB] [PDF 208KB] ( 406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