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4年 29卷 S1期
刊出日期:1994-12-30

目录
论文
   
目录
0
目录
1994 Vol. 29 (S1): 0-0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0KB] ( 89 )
论文
1 焦湘恒, 王成礼, 卢春喜, 李秉富
斜井VSP波场特征及其分离方法
斜井VSP方法是一种特殊的VSP观测方法,由于并轨迹的变化,致使VSP的波场特征随之而变化。文中介绍了三种斜井VSP的观测方法及垂直入射斜井VSP的波场特征。理论和实际资料表明,在均匀或层状介质的假设条件下,垂直入射升井VSP与垂直井零井源距VSP的波场相似,从而提出一种分频波场分离法。实例表明,该分离方法具有实用价值,可以纳入常规生产流程。
1994 Vol. 29 (S1): 1-9 [摘要] ( 252 ) [HTML 1KB] [PDF 605KB] ( 583 )
10 石殿祥
AVO分析中求角道集新方法
Zoeppritz方程及其各种简化形式给出的是反射系数与反射角(入射角、折射角)及介质的各种弹性参数的关系。因此,把CDP道集转换为角道集是AVO反演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注意到常规求取角道集方法的局限性和缺陷,提出插值法和加权叠加法求角道报幅的两种新方法,并认为在速度模型选择方面,层间连续介质速度模型比层状介质模型和连续介质模型更接近地下的实际情况。文中还分析了新方法与常规方法的差异,给出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1994 Vol. 29 (S1): 10-19 [摘要] ( 298 ) [HTML 1KB] [PDF 783KB] ( 485 )
20 胡中平
AVO分析与转换波的叠加响应
波场调查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过程。振幅与炮检距关系(AVO)的分析可以为波场调查提供许多信息。通过理论分析及模型运算表明,要得到好的叠加剖面,不仅要考虑AVO,还要考虑到其它因素。特别是从事转换波勘探时更要全面考虑,因为接收转换波要求炮检距较大.使得吸收、扩散、动校正畸变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将从AVO特点、动校正畸变及叠加响应三个方面分析转换波。
1994 Vol. 29 (S1): 20-23 [摘要] ( 249 ) [HTML 1KB] [PDF 323KB] ( 507 )
24 吴光大, 徐尚成
AVO技术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天然气检测中的应用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第四系沉积稳定,构造条件简单。含气地层时代新、埋藏浅、厚度大、孔渗性好、含气饱和度高、波阻抗和泊松比低,其顶底均为巨厚的第四系湖相泥岩,加之表层结构均一,人文干扰小,是利用AVO技术检测天然气的理想地区。利用AVO技术关键在于叠前地震数据的精细处理,恢复和保持相对振幅信息。为此,对叠前地震资料进行了几何扩散校正、吸收与衰减的补偿、迭代精细速度分析与动静校正、地表一致性和振幅平衡等处理。对柴东第四系含气区300km的地震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取得了振幅包络差、P波、S波、泊松比、梯度与限制梯度、潜在碳氢显示和线性回归系数叠加等八种AVO成果剖面,为该区天然气检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经钻探证实:AVO技术在该区不仅能预测天然气存在与否,还可以宏观上描述天然气藏的空间分布。
1994 Vol. 29 (S1): 24-31,41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749KB] ( 542 )
32 马瑞伦
倾角校正(DMO)方法的比较
当地下反射界面的倾角较大时,地震资料常规共中心点叠加遇到的问题只能用叠前偏移解决。但是,使用叠前偏移方法十分昂贵,因此用倾角校正(DMO)与常规叠后偏移方法结合,可获得与叠前偏移方法相当的结果,而且成本较低。本文对已发表的各种DMO方法的精度、效率、振幅等问题,作了分析、比较后得出:叠后DMO方法灵活、方便,可扩展到三维或用于老资料处理,能获得与曾前偏移相近的效果。它对硬件环境及机时的要求条件较低,可在中小型计算机上实现。
1994 Vol. 29 (S1): 32-41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806KB] ( 454 )
42 宋子齐, 谭成仟, 袁秉衡
灰色系统理论在中岔口油田地层岩性精细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精细评价地层岩性的灰色多元加权归一方法,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与岩相有关的信息,将地层剖面岩性归类于若干个测井评价参数范围(灰数)。然后,采用这些测井地质评价参数及其范围,与岩。心录并剖面进行详细对比,统计确定出每个评价参数的标准,即确定灰色信息系统中每一个灰数的特征值,建立起多元统计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模型对地层岩性进行评价与预测。将该方法实际用于廊固中岔口油田30多口井的测井资料,处理了连续并段追20200m。从总体上看,处理结果与该区地质分析和钻井取心资料基本趋于一致。对62个层段统计分析的结果,岩心分析资料与该岩性精细分析结果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
1994 Vol. 29 (S1): 42-50 [摘要] ( 246 ) [HTML 1KB] [PDF 637KB] ( 647 )
144 刘玄烨
东濮凹陷潜山的地质特征与储层分析
东濮凹陷潜山为后期断块山,按其成因和构造特征分为四种类型:①残丘型;②断块侵蚀型;③断块型;④断背斜型。东濮凹陷的加里东侵蚀面是潜山的良好储集场所,钻探结果表明:油气显示均在侵蚀面以下0~150m的地层内。
1994 Vol. 29 (S1): 144-148 [摘要] ( 221 ) [HTML 1KB] [PDF 374KB] ( 391 )
149 王丙坤
玉门地区可控震源“双初至”“多初至”问题浅析
玉门地区可控震源施工中出现的“双初至”、“多初至”现象,在共炮点记录上表现为超前型和滞后型。它们与正常初至具有完全相同的产状和结构,只污染原始记录面貌,不改变、歪曲有效反射特征。在常规叠加处理中,只要合理选择叠加速度,就可大大压制“汉初至”、“多初至”波的能量,并可避免由此而可能造成的一次波剖面上的相关虚像。
1994 Vol. 29 (S1): 149-152 [摘要] ( 199 ) [HTML 1KB] [PDF 358KB] ( 367 )
153 乔敏
前苏联油气勘探的回顾与展望
前苏联的石油工业发展史大约经历了130年。在这漫长的时期内,石油天然气工业在北高加索、外高加索、南恩巴,甚至在北伏尔加河流域、哈萨克斯坦、中亚、乌克兰以及在西伯利亚广大领域内都取得一定的成绩。石油和凝析油的采集量从50年代的1.1一4亿t至80年代增加到57一64.2亿t。1990年,天然气的采集量达到8150亿m3,占世界采集量的20%一35%。
1994 Vol. 29 (S1): 153-155,165 [摘要] ( 201 ) [HTML 1KB] [PDF 358KB] ( 460 )
156 钟绍华
二维地震勘探灵活观测系统施工设计
二维地震勘探遇到无法设置炮点或检波点的障碍物时,可以根据障碍物的大小和已知的施工参数,采用文中给出的计算公式,能准确地设计出通过障碍物满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
1994 Vol. 29 (S1): 156-162 [摘要] ( 405 ) [HTML 1KB] [PDF 439KB] ( 446 )
163 李其敏
多用途三维测量施工程序的应用
所谓三维地震测量, 用测量俗语说即为面积测量, 就是把地震测网设计方案放样到实地中 去, 测出每个炮点 、 检波点桩号的纵 、横坐标和高程 。
1994 Vol. 29 (S1): 163-165 [摘要] ( 238 ) [HTML 1KB] [PDF 280KB] ( 496 )
166 李其敏
地震测线交点高程计算程序的编制及应用
在地震资料综合处理中, 地震测线交点高程和坐标计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如何控制地震 测线资料的质量,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是本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
1994 Vol. 29 (S1): 166-167 [摘要] ( 196 ) [HTML 1KB] [PDF 193KB] ( 416 )
168 郑鸿明, 王在民
CYBER计算机系统的地震作业预检
本文介绍的CYBER计算机系统的预检程序,能对已编好的地震作业自动生成一个地震道,模拟运行其作业的每个软件模块,最终自动形成一个记录预检作业执行状况的局部文件。若该预俭作业失败,则程序自动指出出错软件模块的名称和出错原因,供用户修改作业时参考。预检程序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地震作业的出错率。实践证明,对地震作业进行预检是提高地震作业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理想手段。
1994 Vol. 29 (S1): 168-170,172 [摘要] ( 207 ) [HTML 1KB] [PDF 335KB] ( 365 )
171 李杰
计算机硬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已广泛地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 管好、用好 、 维护好计算机, 给生产和科研提供一个很好的用机环境, 对拥有计算机的单位和部门至关重要, 否则只能造成极大的浪费。
1994 Vol. 29 (S1): 171-172 [摘要] ( 173 ) [HTML 1KB] [PDF 218KB] ( 450 )
51 宋立斌, 翟国勤
莫里青断陷西部双二储层横向预测
从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入手,首先用速度—岩性转换技术,对砂岩层横向变化作出预测。然后,利用砂岩组分速度分离技术、孔隙率预测技术对砂岩储层孔隙率作出预测。用此方法,对莫里青断陷西部双二储层作了预测,得出了双二砂体分布和孔隙率分布等值图。经钻探证实符合程度好。
1994 Vol. 29 (S1): 51-57,79 [摘要] ( 229 ) [HTML 1KB] [PDF 596KB] ( 562 )
58 梁光河
减少地震岩性模拟技术多解性的方法
地震勘探的最终目的是岩性的直接识别,这就需要能从地震反射资料中准确地反演出它所包含的岩性参数。最近发展起来的地震岩性模拟方法SLIM(Seismic Lithological Modelling),通过对初始模型的反复修改,并采用迭代技术,可较好地解决地震岩性参数的反演问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发现了该方法具有多解性的缺陷。导致这种多解性的因素很多,本文就其主要原因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对主要参数密度ρ和速度u的步长变化作了新的约束,使多解性有了一定的收敛。对实际资料的计算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1994 Vol. 29 (S1): 58-63 [摘要] ( 222 ) [HTML 1KB] [PDF 553KB] ( 539 )
64 侯安宁, 何樵登
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记录的傅里叶变换法正演模拟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记录的正演模拟是从事储集层等地震理论研究与实际资料解释的重要手段。文中用傅里叶变换法计算弹性波动力学方程的空间导数,用二阶差分法逼近该方程的时间导数,获得了理论模拟的地震记录。用六方对称弹性介质的计算结果与差分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傅氏变换法的效果较好。
1994 Vol. 29 (S1): 64-71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614KB] ( 654 )
72 易维启, 宋吉杰
声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的匹配──波速频散校正
由于地震勘探与声波测井的工作方法不同,致使地震资料与声波测井资料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同频率波的波这具有频散现象,从而导致声波测井速度大于地震波速度。利用谐振Q模型,通过正演合成地震记录,可对这种频散现象进行校正。实例处理结果表明,校正后的声波资料与地震资料能很好地匹配。
1994 Vol. 29 (S1): 72-75 [摘要] ( 247 ) [HTML 1KB] [PDF 298KB] ( 600 )
76 钱勇先
沃希函数法一维时域声阻抗反演
本文将地震道的褶积模型改写为第Ⅰ类Fredholm积分方程,采用沃希函数法[1]求解该方程,实现了时间域一维声阻抗反演。文中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1994 Vol. 29 (S1): 76-79 [摘要] ( 260 ) [HTML 1KB] [PDF 292KB] ( 574 )
80 汪炳柱, 王硕儒
神经网络法在测井曲线对比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测井曲线对比时,具体使用了先学习后识别的方法,即先用已知井的层序训练网络,再用训练好的网络去识别待测井的层序,而训练网络的误差可调。文中还就BP神经网络法和传统的相关系数法的层序对比结果作了比较,认为利用BP神经网络法的效果更能明显地区分出某种层序模式属于某一类而不属于另一类。
1994 Vol. 29 (S1): 80-85 [摘要] ( 278 ) [HTML 1KB] [PDF 428KB] ( 617 )
86 李桂元
f-k域滤波假频的消除方法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相干噪声对地震资料信噪比有很大的影响。f-k域滤波是衰减强相干噪声的一种较好方法。但由于f-k域滤波存在假频问题,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假频产生的原因,然后给出了消除空间假频的具体方法,使f-k滤波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4 Vol. 29 (S1): 86-92 [摘要] ( 267 ) [HTML 1KB] [PDF 666KB] ( 720 )
93 邓小力
薄层外推相关分析法
目前,识别薄地层的方法一般是根据已知钻井资料薄层的位置,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引伸到地震剖面相应的反射层位上,然后依据该反射层的特征来圈定薄层的分布范围。这种分析方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对圈定的薄层范围作出定量解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薄层定量分析法——相关外推法。
1994 Vol. 29 (S1): 93-97 [摘要] ( 228 ) [HTML 1KB] [PDF 348KB] ( 497 )
98 杨建军
反射强度增益及主要参数选择
在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反射强度增益在算法上与均方根增益、瞬时增益、峰值增益等不同。因此,在突出弱反射层、抑制噪声背景、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已广泛用于地震资料常规处理。
1994 Vol. 29 (S1): 98-101 [摘要] ( 230 ) [HTML 1KB] [PDF 388KB] ( 565 )
102 白玉山
现场处理机在地震勘探中应用
随着物探技术的迅猛发展、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于物探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使采集、处理、解释三大环节的融汇贯通就显得更加迫切,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对野外生产进行质量监控成为必然,现场处理工作作为物探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将起到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现场处理就是将常规的处理流程,应用于野外采集之后,迅速准确地将处理结果反馈于生产、指导生产、服务于勘探。其目的是实现对野外施工中的质量监控;其特点是灵活、高效。在这方面,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第四地质调查处运用石油物探局研究院首家推出的GRISYS-90现场处理系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94 Vol. 29 (S1): 102-109 [摘要] ( 210 ) [HTML 1KB] [PDF 932KB] ( 583 )
110 杨贵明, 钱荣钧, 严峰
塔里木盆地大沙漠静校正方法
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特点,我们陆续研究出几种行之有效的静校正方法。其中:①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能够较准确地从低速带厚度中提取低速带速度;②沙丘曲线+数据库静校正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小折射采集引起的长波长静校误差,由于该方法中使用了数据库,这样,在已建数据库区可以不作小折射;③初至折射+数据库静校正方法,此法既能有效地消除炮点、检波点实际高程的变化、井深变化、地表岩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的短波长静校正误差,又能消除由小折射采集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误差,可大大提高静校正精度。使用此法在已建数据库区也可不作小折射,其它地区也可大量减少小折射的工作量。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并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从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4 Vol. 29 (S1): 110-124,128 [摘要] ( 331 ) [HTML 1KB] [PDF 1169KB] ( 563 )
125 李群河
用计算机解释小折射资料
为了取全取准静校参数,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应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计算机自动解释小折射资料。本文就利用计算机解释小折射的方法和原理作一探讨。
1994 Vol. 29 (S1): 125-128 [摘要] ( 233 ) [HTML 1KB] [PDF 301KB] ( 614 )
129 谭明友, 刘福贵, 王立春
埕岛地区速度与剖面极性的研究
在胜利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中,油藏描述发挥了重大作用,无论是复杂断块的油水调查,还是岩性体油藏的开发,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地震油藏描述工作。笔者依据对牛庄、埋岛等地区的油藏描述研究经验,认为油藏描述工作主要应包括以下六个基本步骤:(1)地震地层学研究或沉积相研究;(2)速度与地震剖面极性研究;(3)砂岩储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特征标定,即确定砂岩顶、底界面与剖面上某一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其中包括人工合成记录标定和VSP标定等;(4)储层的人机联作定量综合解释,通过人机交互解释,作出砂体顶、底界面构造图及厚度图、振幅图等;(5)储层物性的模拟研究,包括孔隙率、渗透率、含油饱合度、砂泥岩百分含量等的横向模拟与立体模拟,以便直观地展现储层的物性变化趋势;(6)储量计算,即通过以上工作,提供优质的砂体图件,计算H级探明储量,为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决策性依据。
1994 Vol. 29 (S1): 129-133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438KB] ( 524 )
134 蔡大江
西藏伦坡拉地区高分辨率地震方法试验
首次在位于世界屋脊的伦坡拉盆地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方法试验,获得了以下成果:(1)获得牛三、四井间高信噪比、高分辨率连井剖面,较常规方法获得的信噪比、分辨率有显著提高;(2)掌握了高原地区恶劣条件下野外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及其资料处理的方法技术;(3)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发现了塘奴陇果区块南侧的微构造显示。
1994 Vol. 29 (S1): 134-143 [摘要] ( 210 ) [HTML 1KB] [PDF 890KB] ( 496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