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年 52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偏移成像
微地震
综合研究
岩石物理
地震地质
非地震
软件开发与应用
   
目录
0
目录
2017 Vol. 52 (4): 0-0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498KB] ( 542 )
0
英文摘要
2017 Vol. 52 (4): 0-0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182KB] ( 361 )
采集技术
631 芮拥军, 邹志辉, 王胜阁, 尚新民, 张一鸣, 马锐
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常规检波器数据低频振幅和相位同时恢复方法
常规检波器对地震信号产生振幅和相位两方面畸变,已有的补偿方法虽然使低频地震信号的振幅畸变有所改善,但其相位畸变仍然存在。这种相位畸变在时间域体现为某些频率出现由检波器引起的时移,明显地影响了频率成分丰富的地震信号。本文提出的基于高低频联测的反褶积低频恢复方法,通过将常规检波器数据转换为目标低频检波器数据,从而实现同时恢复常规检波器数据的低频振幅和相位的目的。此方法以少量高低频联测点为参考道,联合参考道的低频检波器和常规检波器数据通过反褶积构建反滤波器,并通过褶积将反滤波器应用于所有常规检波器数据以实现低频恢复。为应对实际资料中各类噪声,将从不同参考道获得的常规检波器低频恢复数据进行叠加,可以提高低频恢复方法的抗干扰能力和计算稳定性。数值实验和实际资料应用都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恢复常规检波器数据的低频振幅和相位,达到与目标低频数据较好的符合效果,且该方法具有实施简捷、效果稳定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2017 Vol. 52 (4): 631-643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10981KB] ( 1620 )
644 王新全, 刘晖, 王林, 高启才, 何俊杰, 刘阳
南祁连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地震勘探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冻土带分布国,尤其在青藏高原分布大面积的永久冻土区,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2008年在南祁连盆地LM地区首次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在HLH地区天然气水合物二维地震勘探中,开展了小道距、高覆盖观测系统、低频可控震源宽频激发和数字检波器宽频接收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7 Vol. 52 (4): 644-650 [摘要] ( 149 ) [HTML 1KB] [PDF 9262KB] ( 917 )
处理技术
651 曹思远, 余江奇, 樊平, 马媛媛, 潘晓
CVS资料处理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料处理方法——速度谱约束(Constraints of Velocity Spectrum,CVS)。该方法首先对叠前CMP道集进行速度分析,拾取有效信号速度,经过动校正后利用横向滤波技术将校平后的信号和未校平的噪声分离;再进行反动校;再次进行速度分析拾取干扰波速度,经过动校正后将校平的干扰波与未校平的有效信号分离,对分离的有效信号利用干扰波速度反动校后再利用有效信号速度动校正;最后进行水平叠加。该方法在提高资料信噪比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且具有很好的保真度。
2017 Vol. 52 (4): 651-659 [摘要] ( 98 ) [HTML 1KB] [PDF 14884KB] ( 781 )
660 张如伟, 李洪奇, 张宝金, 文鹏飞, 杨中国
OBS观测系统反射点与转换点轨迹的计算方法
文中讨论了海底地震仪OBS(Ocean Bottom Seismometer)观测系统水平界面情况下反射点轨迹计算的精确解,同时推导了转换点轨迹的计算公式。由于转换点轨迹的计算方程不能用根式求解,因此采用三角函数的近似解法,具有快速和误差极小的特点,可用于实际OBS数据的P-SV波的处理,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2017 Vol. 52 (4): 660-668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1918KB] ( 825 )
669 段文胜, 王鹏, 党青宁, 姚晓龙, 彭更新, 雷雪
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
通过在室内设计出一套适合NY连片工区的观测系统,应用具有反假频能力的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在五维数据空间实现了基于该观测系统的数据重构,既满足了观测系统的单一性要求,又解决了大范围的不规则采样问题,实现了OVT(Offset Vector Tile)域的连片处理。基于此数据的实际处理表明,重构的数据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成像质量,可用于速度建模和深度域成像。
2017 Vol. 52 (4): 669-677 [摘要] ( 166 ) [HTML 1KB] [PDF 14908KB] ( 1153 )
678 李钟晓, 李振春
基于交替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的鲁棒多道预测反褶积方法
将一次波的L1范数最小化约束引入多道预测反褶积,提出基于交替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的鲁棒多道预测反褶积方法。所提方法利用距离算子求解L1范数最小化优化问题,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只需计算一次矩阵求逆,计算复杂度较低。首先介绍了多道预测反褶积方法的数学模型,然后给出鲁棒多道预测反褶积的优化问题,并阐述了交替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求解优化问题的步骤。相对于基于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法的鲁棒多道预测反褶积方法,文中方法在保持多次波压制效果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相对于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道预测反褶积方法和基于交替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的鲁棒单道预测反褶积方法,文中方法能有效地均衡一次波的保护和多次波的压制。另外,所提方法利用了多道预测反褶积方法的优势,比单道预测反褶积方法能更好地适应海底的起伏变化。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当水层多次波具有周期性时,文中方法能在保护一次波的同时,有效地压制水层多次波,并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当水层多次波的周期性假设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时,很难对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进行直观判断。
2017 Vol. 52 (4): 678-688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4800KB] ( 979 )
689 刘晗, 张建中, 黄忠来
基于同步挤压S变换的地震信号时频分析
S变换(ST)被广泛应用于时频分析,但受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制约,其分辨率有限。同步挤压S变换(SSST)是一种正反无损可逆变换,通过对S变换时频谱在频率方向上进行挤压,使能量聚集到信号的真实瞬时频率上,显著地压制了虚假频率成分、提高了信号的时频谱的分辨率。将SSST方法应用于合成信号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所得结果表明SSST比ST具有明显的提高地震信号时频分辨率的能力,有利于薄层识别和储层描述。
2017 Vol. 52 (4): 689-695 [摘要] ( 170 ) [HTML 1KB] [PDF 5354KB] ( 1135 )
696 程亮, 孔庆丰, 宋建国
步进迭代法井地联合地震资料拓频处理
为了精细描述储层,将步进迭代法应用于井地联合地震资料拓频处理中。针对两种地球物理资料的差异,通过步进迭代法降频处理测井资料。优化步进迭代方程参数提高测井与地震资料在地震中、低频范围内的匹配程度。降频后的测井资料可用于提取匹配因子,进而建立高分辨率地震地质模型,采用联合反演技术对三维地面地震数据体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拓宽了地震频带宽度,丰富了地震资料频率成分,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2017 Vol. 52 (4): 696-703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9028KB] ( 1032 )
微地震
704 曹俊海, 顾汉明, 尚新民
基于局部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追踪算法识别微地震信号
多道匹配追踪算法是将地震记录中的每一道信号分解成一系列相同位移参数、频率参数及相位参数但振幅不同的匹配原子的线性组合。在地震剖面中,有效信号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为了利用信号的方向性等特征,提出了基于局部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跟踪算法。利用局部窗口内的相关谱作为权重,对每次匹配跟踪的方向进行约束,对模拟以及实际的三分量微地震信号分别采用传统的多道匹配跟踪算法和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处理。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采用STA/LTA算法对其结果进行事件拾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相关谱约束的多道匹配跟踪算法能显著提高微震信号的信噪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微震事件误判的机率,且使STA/LTA算法的峰值提高1.2倍左右,提高了微震事件检测的可能性,可较为准确地识别出微震信号。
2017 Vol. 52 (4): 704-714 [摘要] ( 114 ) [HTML 1KB] [PDF 8462KB] ( 913 )
偏移成像
715 姚振岸, 孙成禹, 邓小凡, 伍敦仕
任意空间取向TI介质弹性波速度特征分析
相速度和群速度是表征地层介质物性特征的重要参数,在各向异性地震波传播理论研究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应用中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本构坐标系下TI介质的弹性矩阵出发,通过Bond变换给出任意空间取向TI介质(ATI介质,Arbitrarily Transverse Isotropy)在观测坐标系下的刚度矩阵。联合弹性动力学的本构方程、柯西方程和牛顿运动微分方程,得到ATI介质的弹性波波动方程和Christoffel方程。通过本征值方法求解Christoffel频散方程,导出了ATI介质中3D相速度精确解析式;借鉴Crampin推导各向异性群速度公式的思路,推导出ATI介质中弹性波群速度公式。研究表明,本文给出的ATI介质弹性波速度解析式具有一般性,在特定条件下能退化成TTI、EDA介质,对各向异性射线追踪和偏移成像等具有重要意义。数值计算实例表明,ATI介质三维相速度和群速度曲面关于其对称轴对称,在观测坐标系下,不同类型TI介质的速度各向异性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可实现地下周期性细薄层或裂缝的走向识别。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在VTI、HTI、TTI、EDA和ATI五种TI模型介质中开展了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对比分析了波场快照和群速度解析解,验证了ATI介质弹性波速度公式的正确性,同时明确了群速度控制着地震波场的波前形状。此外,还讨论了各向异性参数对地震体波相速度、群速度特征的影响。
2017 Vol. 52 (4): 715-733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15288KB] ( 674 )
734 崔超, 黄建平, 王自颖, 国运东
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方法
当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振幅、波形相差较大时,动态时差矫正(Dynamic Image Warping,DIW)方法拾取的旅行时时差精度较低,易导致目标泛函收敛失败。为此,本文通过修改目标泛函,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Double difference Wave Equation Reflection Traveltime Inversion,DWERTI)方法,并对传统的DIW方法进行正则化约束以提高时差估计的稳定性。在编程实现算法的基础上对Sigsbee 2A模型进行反演测试。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双差的波动方程反射波旅行时反演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旅行时信息反演的稳定性,为后续常规全波形反演提供更为可靠的初始速度场。
2017 Vol. 52 (4): 734-742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4744KB] ( 1006 )
岩石物理
743 张广智, 何锋, 张佳佳, 裴忠林, 宋佳杰, 印兴耀
微观与介观波致流下的速度频散与衰减
地震波在含软、硬孔隙斑块饱和介质传播过程中会诱发多个尺度孔隙流体流动而产生衰减和速度频散,并且多个尺度间的流体流动相互影响。综合考虑微观喷射流与介观尺度流体流动的相互作用,从Biot理论出发,推导出一个新的衰减模型——双尺度模型,以及该模型下流体流动引起的固体相位移、弹性模量、相速度及衰减系数的表达式,并与层状斑块饱和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基于双尺度模型,分析了改进湿岩石骨架参数以及不同的储层物性参数对纵波传播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湿岩石骨架会增加岩石骨架刚度,减小介观尺度下界面处流体流动引起的固体相位移,增加速度频散与衰减,进而解释了微观喷射流与介观波致流相互作用的机理;当上、下层介质饱含不同的流体类型时,双尺度模型在整个频段上会出现两到三个"频散台阶",喷射流与介观流有可能作用于同一频段;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纵波衰减峰值增大,且向低频移动,当含水饱和度达到较大值时,衰减峰值移向高频、衰减减小,速度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
2017 Vol. 52 (4): 743-751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3457KB] ( 856 )
752 李世凯, 文晓涛, 阮韵淇, 张懿疆, 刘婷, 曹均
基于黏滞-弥散理论的含气砂岩数值模拟与分析
黏滞-弥散波动方程理论能够将含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与频率紧密联系起来,而斑块饱和模型则常用来描述经典含气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根据Johnson理论,通过计算岩石动态体积模量可以得到等效纵波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频散关系,改变含气饱和度能够对砂岩中地震波速度的衰减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在地震频段可高达数百米每秒。当地震频率较高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强;地震频率足够低时,含气饱和度越高地震波衰减越弱。根据Carcione衰减机制,结合叠前相移加插值黏滞-弥散波动方程正演,对三类经典含气砂岩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增大含气饱和度可使储层下界面反射产生明显"时间延迟",且地震波在欠压实和中等压实的砂岩储层中表现出一定的主频降低现象;渗透率的增大能够改变介质中流体的流动性,但对含气储层的地震响应影响相对较小。
2017 Vol. 52 (4): 752-759 [摘要] ( 91 ) [HTML 1KB] [PDF 3571KB] ( 820 )
综合研究
760 郑笑雪, 杜启振, 孟宪军, 陈刚, 霍国栋
横向约束分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
针对部分实际地震资料信噪比分辨率不高、PP波反演结果不稳定、反演过程不适定等问题,提出了横向约束分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方法。首先利用Stewart的PP波和PS波反射系数近似式得到纵、横波速度信息;然后将获得的纵、横波速度作为已知背景项代入传统的Aki-Richards PP波三参数反射系数近似式,并在卡尔曼横向约束下进行AVO反演获得密度信息。理论分析及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横向约束分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改善了三参数AVO反演不稳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噪声,提高了密度等参数的反演精度。实际资料测试结果表明,在纵、横波角道集同相轴匹配一致的前提下,横向约束分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能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反演的密度和纵波速度剖面很好地反映了储层特征。
2017 Vol. 52 (4): 760-769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9388KB] ( 1004 )
770 张丰麒, 金之钧, 盛秀杰, 刘韬
基于低频软约束的叠前AVA稀疏层反演
叠前AVA楔形字典利用基追踪分解算法实现叠前AVA稀疏层反演,较常规叠前反演具有较高的垂向分辨率,但由于该算法没有考虑弹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引起的不适定性,造成密度反演结果非常不稳定。为此,基于Zhang的常规叠前AVA稀疏层反演,结合Downton的参数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去相关思路,重新推导了叠前AVA楔形字典和叠前AVA稀疏层反演的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低频软约束项补偿反演的低频信息,可以获取全频带的反演结果,进一步降低了三参数反演的不适定性,提高了密度项的反演精度。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试算结果表明,基于低频软约束的叠前AVA稀疏层反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垂向分辨率。
2017 Vol. 52 (4): 770-782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8875KB] ( 935 )
783 钟晗, 刘洋
频变AVO影响因素分析
常规AVO技术是在真振幅恢复后的动校正道集上通过分析振幅(反射系数)随炮检距的变化进行岩性识别和流体预测。因道集上表现出振幅随频率变化特征,且速度也随频率变化,故催生了频变AVO技术。本文对产生频变AVO的速度随频率变化、地层吸收衰减及动校正拉伸等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在速度随频率变化方面,利用White模型,基于三类常见储层分析了频率对速度的影响,并借助弹性、黏弹介质中的AVO理论研究了频散现象对各类储层AVO曲线的影响;在地层吸收衰减方面,基于水平层状衰减模型,定量计算了吸收衰减对AVO曲线振幅、主频及频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不同频率成分的影响;还分析了动校正拉伸对AVO曲线振幅、主频及频宽的影响及其引起的频变现象。经计算与分析得知:在地震频段内,地层吸收衰减、动校正拉伸是引起频变现象的主因;对实际地震资料未做吸收补偿、补偿不准或进行常规动校正,都会引起频变现象,只有消除这些影响因素,观测到的频变效应才是储层本身的真实反映。
2017 Vol. 52 (4): 783-796 [摘要] ( 125 ) [HTML 1KB] [PDF 8245KB] ( 1052 )
797 方中于, 王丽萍, 杜家元, 梁立锋
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非线性AVO反演
针对常规叠前AVO反演存在强烈依赖于初始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值等问题,对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自适应改进,然后将改进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发展了遗传-粒子群算法混合的GA-PSO协同进化智能优化算法;对比改进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及GA-PSO协同进化算法反演的理论模型合成地震记录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及密度,表明后者具有精确的反演结果及更强的稳定性和抗噪能力;最后利用GA-PSO协同进化算法对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叠前AVO非线性反演,验证了算法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
2017 Vol. 52 (4): 797-804 [摘要] ( 97 ) [HTML 1KB] [PDF 6158KB] ( 857 )
805 范明霏, 吴胜和, 曲晶晶, 张佳佳
基于广义S变换模极大值的薄储层刻画新方法
基于频谱分解原理和广义S变换的性质,研究薄层响应相位谱和广义S变换窗函数相位谱对薄层响应广义S变换时频谱的影响机理,并提出针对薄层刻画的广义S变换分频解释方法。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新方法,井上薄层解释与地震时频谱中的薄层解释对应性明显变好,实现了对薄储层结构的刻画,提高了将广义S变换时频分析技术应用于薄储层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
2017 Vol. 52 (4): 805-814 [摘要] ( 113 ) [HTML 1KB] [PDF 9895KB] ( 859 )
815 朱明, 颜承志, 张卫卫, 刘军, 郑彦鹏, 支鹏遥
OBS技术在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储层含气性识别中的应用
当前中国海底地震仪(OBS)技术主要用于地球深部结构或水合物的研究,还未见直接应用于油气勘探的实例。本文首次把能直接采集到转换横波地震资料的OBS技术应用于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油气勘探中。通过OBS数据采集并应用重新定位、重新定向、水陆检合并、波场分离、下行波镜像成像、转换波偏移等技术,在稀疏OBS间隔下获得了较高品质的纵波及转换横波地震数据,并通过纵、横波联合反演获得纵横波速度比用于识别储层及含气性。含气储层表现为低纵波阻抗、低纵横波速比的特征,与理论认识一致。实践表明该方法得到成功应用,并可有效推广到中国近海其他深水、超深水海洋复杂油气勘探区。
2017 Vol. 52 (4): 815-825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11186KB] ( 762 )
826 陈雷, 肖创柏, 禹晶, 王真理, 李学良
基于相似性传播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的断层识别方法
针对现有自动地震断层识别方法所存在的精度低、耗时较长及不能获得量化的断层识别结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传播聚类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地震断层识别方法。首先,采用连通区域标注方法确定地震层位的不连续点。然后,利用相似性传播聚类算法对层位不连续点进行聚类,每一类不连续点可以确定一条断层,以此可获得断层的数量和每个类别的聚类中心。最后,基于PCA方法计算出每一类层位不连续点的主方向,将沿着主方向且经过相应聚类中心的线段作为断层。基于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数据将文中方法与现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在峰值信噪比、均方误差、时间消耗和断层条数符合率等方面彰显了文中方法的合理性,并可对断层进行"量化"解释,在地震勘探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2017 Vol. 52 (4): 826-833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4694KB] ( 1019 )
消息
825
本期广告索引
2017 Vol. 52 (4): 825-825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504KB] ( 411 )
884
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国内征文通知
2017 Vol. 52 (4): 884-884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485KB] ( 633 )
地震地质
834 崔海峰, 田雷, 刘军, 张年春
塔西南坳陷奥陶纪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
塔西南坳陷奥陶纪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开展了近15×104km2的地震资料构造解析,恢复了不同时期奥陶系鹰山组顶面构造形态,厘清了奥陶系顶面构造高点迁移特征,明确了奥陶纪构造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塔西南坳陷奥陶系顶面历经北倾向南倾和东倾向西倾的"跷跷板"式改造过程,发育调整迁移型古隆起,不利于油气的富集保存,构造活动的枢纽带是次生油气聚集带;其次,构造活动在奥陶系形成不同期次的断背斜圈闭,其中晚海西期和晚喜马拉雅期定型圈闭内发现油气,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第三,奥陶系鹰山组上段风化壳储层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鹰山组下段内幕白云岩储层则分布较广,在靠近直立的走滑断裂附近最为发育,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第四,奥陶系油气发现主要分布在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调整的枢纽带内,其中坳陷中段的东西向构造活动枢纽带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近期罗斯2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
2017 Vol. 52 (4): 834-840,850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1654KB] ( 828 )
841 陈军, 刘永福, 李闯, 杨宪章, 杨丽莎, 施宇峰
库车坳陷南斜坡古流体势场对陆相油气运聚的控制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斜坡的古近系、白垩系碎屑岩油气藏均为远源型,油气来自北部库车坳陷侏罗系和三叠系的陆相烃源岩,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但圈闭的面积与闭合度较小,导致勘探后期评价构造油气藏的难度较大。为此,以远源型油气藏的运-聚理论为指导,落实了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油气的差异性运移路径,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征采用印模法、层序比值法恢复古埋深,利用Philippone公式恢复古压力,基于Hubbert理论合理地恢复了在关键成藏期的侏罗系和三叠系油气的古流体势场。结果表明:①源自三叠系的湖相烃源岩的油气主要在新近系康村组沉积时沿白垩系底不整合面和晚燕山期断裂运移,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油气主要在库车组沉积时沿古近系底不整合面和晚燕山期断裂运移;②在关键成藏期白垩系和古近系的古流体势场都呈"北高南低"特征,与油气从北部生烃中心(库车坳陷)向南斜坡运移过程中流体势逐渐降低的特征相符,并与库车坳陷烃源岩的主要分布范围相吻合;③玉东-英买力及红旗-牙哈地区在库车组沉积时是侏罗系油气古流体势场的优势运、聚区,却勒、英买力及牙哈地区在康村组沉积时是三叠系油气古流体势场的优势运、聚区,在上述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可寻找古近系、白垩系规模性岩性圈闭。地化及烃源岩厚度资料证实,上述结果准确度高,可用于预测油气在库车坳陷南斜坡的优势运移路径和方向,为寻找规模性岩性油气藏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7 Vol. 52 (4): 841-850 [摘要] ( 81 ) [HTML 1KB] [PDF 14396KB] ( 638 )
非地震
851 陈晓, 于鹏, 邓居智, 葛坤朋, 王彦国, 张华
地球物理联合反演新框架研究
在以往联合反演研究中,人们往往关注某些关键技术,很少关注联合反演的框架;此外,精细联合反演的初始建模人为性较强,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依赖较大。对于这些不足,提出了联合反演研究的新框架,即"多次建模,综合约束,分步反演"的策略。在此框架里,基于多种约束条件,初始建模和联合反演是阶段式实现的。以大地电磁(MT)和地震联合反演为例对新框架进行了诠释,并设计了典型的玄武岩模型来检验新框架。模型试验中,MT和地震方法均表现出了各自的局限性,在联合反演新框架指导下,通过电阻率和速度联合反演,大地电磁和地震两种方法取长补短,选取最常见的初始模型成功解决了玄武岩下伏地层形态不清的问题。与以往要求精细的初始模型的联合反演相比,新框架可以明显降低初始建模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反演结果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程度。
2017 Vol. 52 (4): 851-858,883 [摘要] ( 136 ) [HTML 1KB] [PDF 4270KB] ( 1133 )
859 严波, 李予国, 韩波, 梅晓勇, 贺少波, 许思维
任意方位电偶源的MCSEM电磁场三维正演
在海洋可控源电磁(MCSEM)勘探中,在深水中被拖曳的电偶源很容易受到洋流的影响而偏离预先设定的方位,从而对观测电磁场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研发能够模拟符合实际情况的任意方位的电偶源MCSEM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首先求出任意方位的发射源激发背景模型产生的一次电磁场,然后将一次电磁场作为三维异常体模型的新场源,再求出异常体引起的二次电磁场,实现了MCSEM的三维正演算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发射源附近区域的数值解精度,还可以减少正演模拟网格的剖分数目,从而提高计算效率。采用直接法求解有限差分离散形成的大型线性方程组,不仅便于对多个发射源做并行计算,还可以避免迭代误差。与一维模型的解析解和前人三维模型的数值解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并分析了电偶源的方位、长度对MCSEM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
2017 Vol. 52 (4): 859-868 [摘要] ( 116 ) [HTML 1KB] [PDF 7732KB] ( 700 )
869 张振宇, 王刚, 胡祥云, 李永博, 王大勇, 姚大为
张量CSAMT方法及对比实验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目前主要以标量测量为主,标量CSAMT只能在地下产生单一方向的电流矢量,只能求取标量阻抗,因此只适合一维构造及构造走向与测线垂直的二维情况。对于复杂的三维地电结构,CSAMT可采用张量测量。本文使用V8多功能电法仪进行张量CSAMT试验,发射端采用两个相互垂直的发射源,接收端采用五分量接收,数据处理采用阻抗张量分解技术,与标量CSAMT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结果对比,表明张量CSAMT远区数据与同测点AMT数据曲线整体形态趋势一致,重合性很好,只是天然场信号较弱,高频段AMT曲线不及张量CSAMT曲线圆滑;标量CSAMT数据与AMT数据相差很大,已经不能正确反映地下结构特征。因此,张量CSAMT可以弥补标量CSAMT适用范围的局限性和AMT信号弱、干扰大的问题。
2017 Vol. 52 (4): 869-874 [摘要] ( 110 ) [HTML 1KB] [PDF 999KB] ( 762 )
软件开发与应用
875 盛秀杰, 金之钧, 彭成
PetroV分布式数据存储与分析框架设计
随着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油气田开发等系列新技术带来的快速数据更新,大数据背景下三维数据体的高效存储与处理分析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参考GFS(Google File System,谷歌文件系统)设计理念和消化其关键分布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PetroV(Petroleum Valuation,勘探部署决策一体化软件系统)最新软件架构并研发了系列大数据存储与分析的关键软件技术。利用三维空间下八叉树结构与编码的快速空间定位和多分辨率机制,实现对三维大数据体的结构分层、分块存储与二级内存缓存框架,支持并发访问和不同分辨率流式显示。由数据存取客户端、元数据服务和子数据块存取服务组成的八叉树分布式存储框架,屏蔽了基于八叉树切分后子体数据块在上百台计算机的后台冗余或备份存储事实,实现了几乎与单机文件系统接口一致的分布式文件存取接口;由任务执行客户端、任务管理服务和面向地震、数字岩心或测井数据的系列专业解释算法服务组成的分布式大数据分析框架,利用八叉树分块存储的特点实现"分而治之"并行编程模型,显著降低并行编程模型实现的复杂度。大数据下PetroV软件体系架构设计及衍生的系列专业软件版本,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推动应用导向与新技术发展深度结合,持续追求卓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17 Vol. 52 (4): 875-883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4393KB] ( 1136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