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第5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2-15
  

  • 全选
    |
    目录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采集技术
  • 马涛, 王彦春, 李扬胜, 柳兴刚, 倪宇东, 韩志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OVT(Offset Vector Tile,炮检距矢量片)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中,并取得良好效果。但该技术在地震数据采集领域应用较少。本文介绍了OVT属性分析技术,给出OVT体属性、片属性定义;将此两种属性应用于观测系统参数论证中,并讨论数据采集现场变观对OVT属性的影响。通过实际应用并对比分析得知:OVT属性中炮检距容差和方位角容差对于观测系统的线距较敏感,可用于对比、评价不同观测系统的优劣;采集现场炮点变观后的恢复性激发方法给地震数据OVT属性带来负面作用,应尽量避免采用此种方式。
  • 刘慧敏, 王振杰, 吴绍玉, 陈英, 张晖, 赵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9-15.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简要介绍了浅海石油勘探中声学二次定位的原理,分析了大入射角情况下浅海声线弯曲误差对声学定位的影响。针对声速测量不准和大入射角观测的问题,提出了顾及声线弯曲的多目标序贯解算方法;根据多目标观测的原理和声线弯曲结构短期内的稳定性,设计了基于序贯最小二乘的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按入射角设置阈值,构建新的声线弯曲模型,并利用模型和参数分段解算声线弯曲误差的改正数。采用仿真实验和南海实测试验对新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在声速测量不准且大入射角观测数据占比例较大情况下,可改善观测模型,显著提高定位精度。
  • 处理技术
  • 张华, 刁塑, 温建亮, 黄光南, 朱雯婷, 白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6-2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野外地表条件及采集环境的影响,实际地震数据经常呈现不规则的空间采样,而常规的曲波变换去噪方法无法对非均匀空间采样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为此,将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引入多尺度、多方向二维曲波变换,建立均匀曲波系数与空间非均匀采样地震数据之间的规则化反演算子,使用线性Bregman算法反演,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采用软阈值对曲波系数去噪,得到无噪声的均匀曲波系数,再进行常规二维曲波反变换,得到去噪后的地震数据。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将非均匀采样地震数据内插为均匀采样数据的同时,有效地压制了噪声干扰。
  • 陈颖频, 彭真明, 李美惠, 喻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24-35,4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广义全变分方法能较有效去除地震信号随机噪声。本文将交叠组稀疏收敛技术引入广义全变分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广义全变分去噪方法。该方法更充分地挖掘并利用了图像一阶梯度和二阶梯度的结构稀疏的先验知识,从而获得比常规广义全变分更好的去噪效果。针对构建的改进模型,基于交替乘子迭代法框架,将多约束问题转化为去耦合的若干子问题,并引入傅里叶变换技术以提高算法运行效率。针对地震信号进行的各类全变分去噪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的去噪性能相比于常规广义全变分方法具有较大提升,尤其对重噪声污染像素点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
  • 吴丹, 龚仁彬, 王从镔, 胥小马, 吴海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36-4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数据不规则和地下照明不均匀是阻碍地震保幅成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利用已知的地下模型信息,采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将原始数据映射到成像空间,在成像空间提取有效特征,再反偏移到数据空间,重建缺失数据。由于偏移算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震波的传播效应,因此成像空间比数据空间更加简单,更易于提取有效的信息特征。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利用迭代算法拟合观测数据从而提高了方法的精度,并分析了该方法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规则化处理,并改善成像质量。
  • 胡瑞卿, 王彦春, 尹志恒, 王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45-5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微地震资料信噪比过低,传统方法的初至拾取精度与稳定性大多不理想。将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低信噪比资料中的初至特征检测。针对低信噪比微地震资料进行CEEMDAN处理后,对各阶本征模态函数(IMF)进行PCA,再对各阶IMF的主成分进行加权重构,同时对次要成分进行压制与剔除,使三分量信号中具有较强一致性的初至信息得以保留。设计多组不同信噪比的测试信号,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测试,并最终应用于三分量实测信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极低信噪比条件下仍可实现对微地震信号初至的有效识别与检测。
  • 戴晓峰, 徐右平, 甘利灯, 陈骁, 张旋, 杨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54-6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川中地区前震旦系勘探程度不高,远远满足不了深层地质研究的需求。现今主要依据地震资料研究前震旦系,但由于地层年代久、地层压力大、波阻抗差异小,导致地震波能量衰减大、有效信号能量弱,中、浅层存在的强反射界面容易掩盖深层有效的弱反射能量,大大降低了深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造成构造或地层假象,误导地质解释。为此,在详细分析川中深层地震资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认为深层寒武系和震旦系地震资料存在强多次波,超深层前震旦系的连续层状反射结构主要源于中、浅层强反射层产生的多次波,致使深层和超深层信噪比很低。基于多次波的认识和压制难点,确定了叠前和叠后联合、组合压制多次波的思路,应用层控速度分析、高分辨率抛物线Radon变换、优势炮检距叠加和叠后F-X域滤波压制残余多次波等关键技术压制多次波。高石梯—磨溪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提高了深层地震数据和测井合成记录相关性,超深层低角度席状多次波强反射能量得到有效压制,地层结构特征更为清楚,地震成像质量显著改善。
  • 偏移成像
  • 刘帅, 季晓慧, 芦俊, 荣骏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65-7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震勘探工区规模的日益庞大,造成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算法耗时巨大。目前常用CPU集群方式并行加速该类算法,而集群方法必将导致节点间通信时耗增大;同时受限于CPU结构特点,只能通过扩大集群规模提高加速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PU与GPU协同并行的多分量地震数据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利用OpenMP和CUDA实现CPU与多个GPU的协同并行,使用内存映射方法降低I/O耗费;并根据CPU与GPU的结构特点优化地震数据及速度数据的读取和存储方式,分割成像空间以节省算法内存消耗,每次只计算与开启的GPU个数相同条数的主测线,主测线内部采用一个GPU线程对应一道地震数据的偏移计算方法,以充分利用GPU计算能力。应用约29G的实际工区多分量地震数据分别比较不同个数GPU协同CPU并行的加速比,得知使用6个GPU协同CPU对实际纵波及转换波数据进行并行偏移处理时,加速比分别达到444和449。
  • 姚振岸, 孙成禹, 喻志超, 马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73-8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黏声最小二乘逆时偏移(Q-LSRTM)中,用于反传残差数据的伴随Q传播算子也是衰减的,因此导致其成像分辨率较低。为了改善Q-LSRTM的低分辨率问题,基于点扩散函数(PSF)构建黏声去模糊滤波器,然后将其作为Q-LSRTM迭代过程中的预条件化因子,最终实现高分辨的衰减补偿偏移,因此称为预条件Q-LSRTM。模型测试表明,预条件Q-LSRTM能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更均衡的振幅以及更快的收敛速度。Q值偏移模型的敏感性测试表明,与Q-LSRTM相似,为了显著改善成像效果,预条件Q-LSRTM也需要相对精确的Q值模型和速度模型。
  • 吴吉忠, 左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84-9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地下介质的黏滞特性会导致地震波能量耗散、相位畸变,地震剖面分辨率降低。为此,发展了一种偏移方法,可以在叠前偏移中沿波场传播路径补偿黏滞介质的吸收效应,提高地震分辨率。在Q场建模方面,通过VSP测井资料与地面反射地震资料联合应用求取品质因子Q值,并依据衰减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匹配情况判断Q值是否合理;在压制偏移噪声方面,采用倾角域变偏移孔径的实现方式,通过孔径的自适应改变,有效压制偏移噪声;在提高计算效率方面,采用GPU加速策略,有效解决频率域衰减补偿叠前时间偏移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模拟与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叠前衰减补偿时间偏移在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同时,能较好保持地震剖面的信噪比与波组关系,在衰减强烈且信噪比较低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段沛然, 谷丙洛, 李振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93-10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逆时偏移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一直受限于昂贵的计算成本和巨大的存储需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算子边界存储策略的高效逆时偏移方法:首先将一阶声波方程从笛卡尔坐标系下变换至曲线坐标系下,实现深度域速度场到垂直时间域速度场的转换,在垂直时间域的逆时偏移可降低纵向采样率,克服高速区域的过采样问题,提升计算效率;其次,借鉴震源波场近似的思路,由近似差分公式构造出优化算子,利用优化算子代替特定的差分项,推导了震源波场的近似重构方程,该策略仅需存储一层边界波场,可有效降低逆时偏移的存储量。数值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优化算子边界存储策略的垂直时间域声波逆时偏移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常规逆时偏移方法的存储量和计算时间,同时能够对复杂结构精确成像,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微地震
  • 刘星, 金衍, 林伯韬, 向建华, 钟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02-11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前人大多从定性角度利用微地震事件点分析体积缝网的二维建模,或者利用微地震事件点提取个别裂缝参数以校核基于一定假设的随机离散裂缝网络,但缺乏基于微地震事件的稳健、直接的三维缝网重构方法。为此,根据微地震事件点和裂缝面的几何相关性,使用随机模拟一致性算法(RANSAC)识别裂缝面产状,在裂缝几何模型优选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稳健的三维缝网重构方法(RFM3D)。为了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提出了缝网相似性评价指标(ADI),使用蒙特卡罗方法生成随机缝网后离散为人工的模拟事件点,在增加不同比例的噪点后进行RFM3D。研究结果表明:①室内压裂实验发现,可用随机多边形模型描述实际裂缝形状。②RFM3D算法易于匹配复杂的裂缝几何模型,在一般条件下该算法至少能克服10%的噪点干扰,可较准确地重构压裂缝网的几何形态,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③随着噪点比例增大,ADI随噪点比例满足logistic增长模式;随着缝网中裂缝数目的增多,ADI临界点也随之降低。因此,在重构大规模体积缝网时噪点比例应严格控制在10%以下才能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
  • 岩石物理
  • 魏彬, 赵宇, 张玉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12-11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井下瓦斯抽采和地面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气体吸附和解吸会导致煤基质的膨胀和收缩变形。采用自主研发的煤岩气体吸附—解吸变形试验系统,对鹤壁六矿二1煤层贫瘦煤煤样在不同气体压力下的吸附—解吸变形全过程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①煤样在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变形过程中均呈现各向异性特征,垂直层理方向变形量最大,平行层理垂直面割理方向次之,平行层理垂直端割理方向最小;②煤岩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变形量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平行层理垂直面割理方向与垂直端割理方向的变形值之比逐渐减小,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减弱;③煤岩吸附膨胀变形是一个不可逆过程,煤岩吸附—解吸残余变形量与气体压力呈正线性相关性。
  • 杜炳锐, 白大为, 裴发根, 方慧, 仇根根, 付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18-12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介电常数法是探测冻土区水合物的一项有效技术。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冻土区砂岩水合物沉积物的介电特性与水合物饱和度、骨架粒度等因素的关系,对水合物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室以不同粒度石英砂为骨架制备甲烷水合物和四氢呋喃(THF)水合物沉积物样品,并使用探地雷达测量其介电常数。结果显示:不同石英砂粒度条件下,两种甲烷水合物沉积物的介电常数均随饱和度增大而减小;相同饱和度条件下,围岩粒度小的甲烷水合物沉积物介电常数高,推断是孔隙内未反应的水引起的;在相同石英砂粒度条件下,THF水合物沉积物与甲烷水合物沉积物的介电常数随饱和度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介电常数随饱和度增大而减小;在相同饱和度和石英砂粒度条件下,甲烷水合物沉积物介电常数整体大于THF水合物沉积物,推断是甲烷水合物沉积物孔隙中气相因素及未反应的水等综合因素所致。
  • 综合研究
  • 王玲玲, 魏建新, 黄平, 狄帮让, 帅达, 张福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27-13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更关注中小尺度裂缝构造的现阶段,大尺度裂缝研究不可或缺。预测大尺度裂缝的常用方法是地震属性分析,因此寻找并选用对(不同尺度)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成为关键。基于多裂缝参数地震物理模型,开展叠后属性分析,研究地震属性对裂缝参数的敏感性,然后优选敏感属性进行多属性融合。结果表明:在单一属性裂缝预测中,倾角约束分频相干属性具有明显优势,但难以识别三维空间某一方向尺度小于λ/4的裂缝带;频率衰减梯度属性对裂缝带尺度敏感,谱分解相位调谐体属性对裂缝密度敏感,振幅属性对裂缝方位和缝面倾角敏感;曲率等几何属性、相干属性和物理属性的融合不仅能突出大断裂,还能降低多解性。
  • 姚振岸, 孙成禹, 李红星, 杨安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37-14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噪声和衰减的影响,地震数据不平稳,即地震信号的频谱从浅到深是逐渐变化的。为了研究地震数据的非平稳性质,基于基追踪谱分解方法进行高分辨率时频分解,通过点谱模拟提取广义地震子波,继而构建时变子波核矩阵和时变子波字典,最终实现非平稳基追踪地震反演。实际资料测试表明,基追踪谱分解广义时变子波提取方法能实现高效井震标定,基于时变子波的非平稳基追踪地震反演结果分辨率更高、地质连续性更强、地质细节展示更详细。
  • 张瑞, 文晓涛, 杨吉鑫, 李雷豪, 刘松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45-153.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是表征岩石性质的重要弹性参数;地震叠前反演是获取地下弹性参数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核心是描述地震波反射特点的反射系数方程。针对缺失大入射角的地震数据,经典三项式反射系数方程的反演不稳定性较突出的情况下,拟从减少参数维数入手,提高反演结果的稳健性。首先从Aki-Richards近似方程出发,通过引入密度幂指数经验近似模型拟合密度反射系数,推导得到直接反演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两项式反射系数近似方程;然后,从正演与反演角度,利用多个参数化模型对新方程的稳定性与精度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程具有计算精度高、适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后,依据新方程总结了一套适用于含气储层、能够直接反演岩体脆性参数的叠前反演方法,该方法较好地刻画了含气目标,为油气储层含气特征的识别提供了新的手段。
  • 陈文浩, 王志章, 刘月田, 侯加根, 何建红, 张雨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54-163,17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鉴于常规储层建模中平面变差函数获取途径单一,难以求取切合实际的变差函数的问题,提出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求取策略。在多尺度变差函数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扶余油田平台12井区内测井资料(包括直井和水平井)、地震资料获取了6号小层的平面变差函数,通过分析、对比以上三种资料的平面变差函数,模拟不同尺度储层的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尺度的储层具有不同尺度的变差函数结构,而某种特定的资料只会获得某一尺度储层的变差函数,由多种资料得到的多尺度平面变差函数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储层描述。②研究区200m井距的常规直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144.54m和100.03m,在大、小尺度上都不能很好地表征空间变异性;地震波阻抗数据体的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533.82m和409.10m,反映了大尺度(小层复合砂体)的变异特征;不同方向水平井测井资料砂岩变差函数的主、次变程分别为39.71m和11.22m,反映了小尺度(小层内单砂体)的变异特征。该方法为建立分层次储层地质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平面变差函数,对具有类似资料特点地区的储层建模有借鉴作用。
  • 龚诚诚, 吴国忱, 单俊臻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64-17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常规AVO反演利用精确Zoeppritz方程的一阶近似式,更加适用于弱介质变化的反射界面、小角度或小炮检距反射问题,其假设条件导致计算误差,不利于准确提取密度参数,不能很好地预测复杂储层或中深部储层,且无法充分利用近临界角数据;基于反射/透射系数精确表达式进行高阶近似过于繁琐,利用上、下行波特征向量矩阵及矩阵对称性对反射/透射系数进行泰勒二阶展开,其过程物理意义不够明确,且得到的二阶近似式亦不够完善。为此,直接从P-SV平面波入射/散射矩阵出发,给出了一种求取散射矩阵高阶近似的方法,即利用扰动思想将散射矩阵分解为背景矩阵与一阶、二阶扰动矩阵,求取纵波反射系数背景项与一阶、二阶扰动项,推得纵波反射系数的二阶近似公式。模型对比分析表明,所推公式在中高角度乃至近临界角入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密度参数的敏感性更高,为充分利用大炮检距地震数据准确地反演物性参数提供了基础。
  • 周连敏, 何书梅, 赵郁文, 宋舜尧, 刘天鹤, 王晶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75-181.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油气田开发程度的深入,复合河道砂体尺度的研究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需要开展单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埕海一区明化镇组曲流河河道频繁地决口、改道和侧向迁移,复合河道砂体较为发育。依据单河道砂体接触部位地震波形及振幅发生变化的特点,首先利用边缘检测属性突出岩性变化引起的振幅响应,识别出单河道的边界;再利用倾角方位属性能够反映地震波形的细微变化,预测单河道的侧向迁移方向;借助上述方法识别研究区单河道的边界,并且精确预测了单河道点坝砂体的具体位置。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程度较高,有效地指导了井网关系调整及剩余油挖潜,也为类似地区的单河道识别与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李楠, 王龙颖, 黄胜兵, 朱石磊, 沈朴, 郝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82-190.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渤海海域中浅层断裂系统较为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解释方法效率较低,断层组合不精细。随着深度增加,常用于辅助断层解释及组合的方差或相干属性清晰度明显降低,已不满足断层组合的需要。为此,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特点,结合现有资料条件,提出一套高清蚂蚁体生成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以往对蚂蚁追踪参数进行简单优选和对比的技术,而是以增强断层连续性和降噪为目的,通过优选两类参数组合,对数据体进行多重蚂蚁追踪计算,并穿插多步噪声削减,最终得到与研究区断裂高度匹配的高清蚂蚁数据体。使用该数据在短期内快速完成浅层470条断层组合,有效提高了断裂解释精度,为圈闭搜索及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 彭达, 肖富森, 冉崎, 王跃祥, 陈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91-19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断层解释是三维地震数据精细构造解释的关键。三维不连续性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技术的发展,为断层等不连续性地质边界的检测和识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针对传统地震几何属性对随机噪声较为敏感,用于检测和识别微小断层效果不好这一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倾角导向梯度能量熵的相干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梯度结构张量获取倾角信息,然后通过构建梯度相关矩阵计算局部地震数据的梯度能量熵值。高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差,低能量熵值代表数据的连续性很好,因此可以利用能量熵值刻画三维地震数据的不连续性空间结构信息。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新方法不仅抗噪能力较强,而且对断层等不连续性边界的检测效果比超级地震道第一代相干体(ST-C1)、超级地震道第三代相干体(ST-C3)和局部结构熵相干体(LSE)都好,可以有效地用于三维断层及其他地质边界的地震解释。
  • 地震地质
  • 马德波, 李洪辉, 崔文娟, 李婷婷, 朱文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98-207.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碳酸盐岩台缘带类型对储层形成与油气产能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塔北地区大量最新的地震资料与钻井资料,通过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地层厚度变化刻画台缘带平面展布,基于台缘带地层坡度的计算揭示其不同段台缘类型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台缘带分段性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良里塔格组台缘带具有明显地层加厚的特点,平面上环塔北古隆起呈条带状展布,长约240km、宽约10~20km,面积达2600km2。②基于台缘带地层坡度的变化,明确了良里塔格组台缘带沿东西方向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具有一定的分段性。西段为弱镶边型台地边缘,分布在英买力—哈拉哈塘—托普台地区,地震响应为向盆地方向减薄的楔形反射,地层坡度较大,介于1°~3°;东段为宽缓的缓坡型台地边缘,分布在塔河东部—轮古东—于奇地区,在地震剖面上由台地向盆地方向表现为一个波谷同相轴逐渐变细直至消失,地层坡度较小,介于0.2°~1°。③台缘带的分段性造成东、西段储层发育的差异性。西段储层品质好,厚度大,横向变化大;东段储层品质稍差,厚度小,平面分布广。塔北地区良里塔格组台缘带分段性对于优选有利勘探区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劲松, 于豪, 李文科, 马晓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208-216.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寒武系发育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为了确定优质储层分布范围,通过地震地层学解释,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将龙王庙组—洗象池群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标定了4个海平面升降变化旋回;结合最大波峰振幅属性和地层厚度,认为颗粒滩白云岩储层受海平面变化和古地貌的双重控制。其中,颗粒滩白云岩储集层发育受四级海平面下降期的控制,呈带状展布,优质储集层发育在层序上超位置附近,近岸古地貌微幅度变化进一步影响储集层物性,局部古地貌高部位储层物性更为优越。地震地层学解释可以确定颗粒滩白云岩优质储集层发育区,并将对下一步该区具备相似成藏条件的奥陶系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 孟祥超, 王小军, 陈扬, 齐洪岩, 窦洋, 王爱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217-228.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玛湖凹陷斜坡区主扇之间低勘探程度区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成藏模式,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在黄羊泉扇和克拉玛依扇之间新发现了KE89—MAh9二叠系古鼻凸;参考露头剖面,利用断层生长指数、地震时间切片、AE法声发射最大古应力值测定、FMI测井最大古应力方向测定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综合分析古鼻凸的成因及演化过程;明确古鼻凸对三叠系百口泉组一段(T1b1)沉积及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古鼻凸顶面为T/P区域不整合面,由F1、F2两条同沉积逆冲断层夹持控制,由晚海西期近东西向逆冲推覆作用形成,最终受早印支期近南北向右行走滑作用改造而定型;古鼻凸南翼下倾部位T1b1段新发现“超覆线—迎烃面—通油源断层”配置条件良好的潜在油气富集区63.4km2/12块,揭示了玛湖凹陷斜坡区存在地层超覆圈闭勘探新领域。
  • 非地震
  • 马国庆, 孟庆发, 李丽丽, 明彦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229-234.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定义了一种函数,即重力场或磁力场的一阶水平导数与原始异常的比值,利用该函数值可直接推导地质体的位置。对于不同类型地质体,其梯度比值函数均表现出极值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地质体深度2倍的特征,从而无须任何先验信息即可计算异常体深度。为了降低倾斜磁化对磁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磁异常解释采用解析信号水平导数与解析信号的比值。梯度比值函数仅计算异常的一阶水平导数,因此不会明显地增大噪声。此外,对梯度比值函数计算多个上延高度、求取其平均值,并对上半空间极值成像,可获得更加准确的地质体深度。理论模型试验和实测剖面磁数据的解释结果都证明梯度比值函数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地质体深度,且具有较强的抗噪性。
  • 消息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234-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126-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 非地震
  • 蔡宁骁, 王真理, 周大胜, 王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9, 54(1): 235-242. https://doi.org/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9.01.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引用本文   可视化   收藏
    在注蒸汽稠油热采开发区,油层盖层被破坏或注汽井套管破损等原因会造成浅层汽窜现象,严重时会发生地表漏气。为此,提出了一种微重力勘探方法,采用多尺度曲面拟合法分离重力异常,通过对比分析各个尺度的剩余重力异常,研究浅层汽窜的位置和规模。首先用油藏浅层汽窜正演模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然后将多尺度曲面拟合异常提取方法运用于辽河油田杜84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开发区的微重力勘探,观察到GG-8井在约40m和80m两个深度存在浅层蒸汽聚集区。伽马测井结果显示,在47m和77m两个深度上探测到浅层蒸汽,与上述计算结果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