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英文版)》首发仪式在北京昌平中国石油科技交流中心举行。这意味着该刊成为我国地球物理领域首家中英双语期刊,标志着东方物探公司在推动中国物探学术成果“走出去”进程中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滕吉文,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任文军,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正元,集团公司物探首席专家张少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张广清,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刘向君,中国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副总经理胡来东,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宋永,以及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共同推杆启动,宣告新刊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俊军、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郭建、中国石油咨询中心专家赵邦六等嘉宾和编委,向18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单位代表赠送英文版首期期刊。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曹宏主持仪式,公司副总经理于宝利参加。
滕吉文、赵文智、陈晓非分别致辞,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创刊59年来在引领推动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创新与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三位院士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油气勘探向深海、深地和非常规等“两深一非”领域加速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物探方法深度融合,对地球物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英文版)》的创刊恰逢其时,将为促进中外地球物理学家深化交流、互学互鉴架起新桥梁,必能汇聚全球智慧、加速攻克油气勘探领域世界级难题。作为期刊学术顾问,将一如既往支持《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发展,与全球专家学者一道,将期刊办成国际石油地球物理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期刊跻身世界先进期刊行列。祝愿《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英文版)》赓续辉煌、享誉世界,为推动全球石油地球物理技术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正元代表主管单位致辞,表示此次英文版创刊标志着期刊正式迈入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开启了融通中外、共享成果的新篇章。希望期刊聚焦行业发展的重大理论、技术和现实问题,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推动前瞻性、针对性技术探索,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在打造一流平台、推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发展中展现新作用。要充分发挥期刊窗口和纽带作用,系统展示中国在复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深地装备研发、智能解释方法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广泛吸纳全球前沿研究,推动中外学者在理论技术层面的深度对话与合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评价与成果传播体系,切实提升中国油气行业的学术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要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打造协同高效良性发展的合作平台,服务全球能源行业,持续加强与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学术组织和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络协作,积极引入国际先进办刊理念和出版规范,严把学术质量关,提升出版效率与传播效率,保障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努力推动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坚实的理论技术支撑。
任文军代表东方物探公司,向各位院士专家及各合作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单位和友好期刊长期以来给予《地球物理勘探》期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说,近60年来,《地球物理勘探》中文版始终秉持科学精神,在传承中坚守初心,在发展中勇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东方物探公司作为主办单位,始终将期刊建设视为提升企业软实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战略举措,坚定支持办刊。此次《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英文版)》的启动,是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主动融入全球学术体系、促进全球技术交流合作的战略决策,旨在通过搭建一流平台,主动接轨世界,深化学术交流,共同应对挑战变局,共同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就期刊未来发展,任文军表示,东方物探公司将对标国际顶级刊物,组建国际化编委和审稿人队伍,严格稿件筛选和质量控制流程,确保每一篇文章代表行业前沿水准;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世界物探前沿热点,加强专题策划和前沿组稿,及时将国内最新技术突破展示给国际学术界,促进国际同行深度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升技术水平;打破传统纸媒的局限,构建社交媒体集群(领英、推特、微信等)、学术视频、数据共享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传播体系,加速优质科研成果的全球传播,全面提升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搭建开放平台,既要推动中国成果“走出去”,也要将世界智慧“引进来”,将期刊真正打造成中外物探科技思想碰撞、交流融合的核心枢纽,全面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
首发仪式后,任文军同陈晓非院士围绕推动产学融合、人才交流培养等内容进行座谈交流。当天下午,期刊编委会召开了2025年编辑委员会会议,就推进期刊国际化建设、编委作用发挥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期刊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等企事业单位及 30 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嘉宾和代表,期刊编委会、青编委编委和优秀审稿专家、优秀文章作者代表,共计 150 余人参加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