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1年 36卷 2期
刊出日期:2001-04-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消息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1 Vol. 36 (2): 0-0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0KB] ( 107 )
论文
135 李家康, 余钦范
近地表速度的约束层析反演
本文采用程函方程有限差分法计算通过速度模型的初至旅行时射线路径,然后引入先验地质信息和正则约束条件,用约束最小二乘正交分解法(CLSQR)进行走时反演,获得近地表速度结构。这种层析反演方法以块体为基本单元,可以模拟和反演复杂速度结构。它不必识别波形,计算速度快。实际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在复杂地表条件区表层速度存在强烈的横向变化,经层析反演获得的叠加剖面成像更加清晰。
2001 Vol. 36 (2): 135-140 [摘要] ( 267 ) [HTML 1KB] [PDF 597KB] ( 490 )
141 张文生, 张关泉, 宋海斌
基于混合法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在偏移成像中,通常要求记录和震源都在同一水平面内,然而实际观测经常遇到地形起伏的情况。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地形起伏对数据的影响可通过常规的静校正加以消除,但当速度横向变化较大时,再用常规的静校正来消除地形的影响就会有较大的误差。本文基于波动方程,采用波场延拓的混合法来进行基准面校正。文中阐述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混合法波场延拓的一般公式,并就共炮点记录和零炮检距记录进行了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
2001 Vol. 36 (2): 141-145,186 [摘要] ( 295 ) [HTML 1KB] [PDF 504KB] ( 432 )
146 杨顶辉, 陈小宏
含流体多孔介质的BISQ模型
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是含流体多孔隙介质中固一流相互作用的两种重要力学机制,它们作为一个祸合过程同时对声波或弹性波的衰减和频散产生影响。传统方法将这两种力学机制分开、单独处理,并建立了基于宏观描述的BIOT理论和基于单个孔隙结构的喷射流动理论,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Dvorkin和Nur(1993)将BIOT流动机制和喷射流动机制综合起来,提出了统一的BISQ模型,这种BISQ模型将基于微观水平的喷射流动机制与固体和流体宏观性质联系起来,建立了弹性波相速度和衰减与固相弹性常数、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流体私滞度、压缩性、频率以及特征喷射流动参数等之间的关系。对BISQ模型的综合研究表明:BISQ模型中的喷射流动机制是造成弹性波强衰减、高频散的主要原因;BISQ模型能更真实地预测波的衰减和频散,在采油动态监控和拾取渗透率等各向异性参数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2001 Vol. 36 (2): 146-159 [摘要] ( 388 ) [HTML 1KB] [PDF 1001KB] ( 502 )
160 肖建华
论球面波波动方程
基于准确的有限变形力学理论,本文建立了无限弹性介质中点爆炸震源产生的球面波非线性波动方程,从而揭示了球面波的振幅和波形演化现象。研究揭示经典的球面波波动方程只对固定振幅相成立,即只描述了相的运动方程,其波速为相速度。本文以变参数外尔斯特拉斯双周期椭圆函数给出精确波动方程解析解,从理论上阐明了地震子波(雷克子波)演化的弹性动力学本质,对于用地震勘探方法解决生产勘探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001 Vol. 36 (2): 160-172 [摘要] ( 304 ) [HTML 1KB] [PDF 717KB] ( 426 )
173 凌云, 高军, 张汝杰, 王丹
随时间推移(TL)地震勘探处理方法研究
随时间推移(TL)地震勘探已经在油田开发领域见到了一些成功的实例,关于TL地震勘探的可行性论证也有不少文章讨论过。但是对于陆上薄互层(储层尽度小于0m)、大地吸收较强、信噪比较低和严重空变激发、接收因素影响条件下的TL地震可行性论证和数据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实际地震数据问题(如50H:工业干扰、地层吸收,激发能蚤和频率空变、近地表鸣震干扰和接收器影响等问题)分析入手,发现这些问题难以用常规处理和互均衡处理方法来解决。为此,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特殊的处理方法和流程,较好地消除了这些干扰影响,并在不采用互均衡处理条件下获得TL地震储层的差异信息。
2001 Vol. 36 (2): 173-179 [摘要] ( 325 ) [HTML 1KB] [PDF 687KB] ( 542 )
180 桂志先, 贺振华, 黄德济
含垂直裂隙地层中弹性波相速度
本文将含两组垂直定向排列裂隙介质的弹性常数矩阵中的各分量代入Christoffel方程,得到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三个速度分量:准P波、准SV波和准SH波;在此基础上,对裂隙中含气体和流体时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进行数值模拟。
2001 Vol. 36 (2): 180-186 [摘要] ( 279 ) [HTML 1KB] [PDF 410KB] ( 439 )
187 席道瑛, 张程远, 刘小燕
储层砂岩的各向异性
对泵油饱和南京砂岩施以正弦波载荷来模拟地震波在储层砂岩中的传播,进而研究地震波的频率和振幅对储层砂岩的衰减、杨氏模量、油松比、纵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的影响。获得了以下结论:①随正弦波频率的增高,杨氏模量、泊松比、纵横波速度都增大;频率越高,增长速率越快、频散效应越显著。②当固定频率,不断增大应变振幅时,其衰减增大,而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及纵横波速度却反而降低。③无论是随频率的增高,或应变振幅的增大,上述物理力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都存在极为明显的各向异性;这种各向异性既与南京砂岩固有的各向异性有关,也与饱和流体沿施加压力方向的流动和扩散有关;这种压力引起的非破坏性小变形,将导致储层的各向异性。
2001 Vol. 36 (2): 187-192 [摘要] ( 252 ) [HTML 1KB] [PDF 520KB] ( 415 )
193 彭真明, 安鸿伟, 张淑芹, 龙雨风, 张兴焰
演化神经网络学习方法及其应用
在基于梯度下降原理的BP网络学习过程中,权值的获取方法是采用某个确定的权值变化规则,然后在训练中逐步调整,最终得到一个较好的权值分布。但它往往会因非线性多极值目标函数而陷于局部最优解。本文采用全局寻优的遗传算法(GA)和基于梯度下降的局部寻优反传算法(BP)相结合来训练网络,使网络的连接权在不断迭代过程中自适应演化。通过在NH地区利用井旁道地震特征参数外推重建井底以下声波曲线的实践,表明这种演化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而且还能避免训练中的"伪学习"现象,提高网络的推广预测能力。
2001 Vol. 36 (2): 193-197,219 [摘要] ( 274 ) [HTML 1KB] [PDF 458KB] ( 488 )
198 王德利, 何樵登, 韩立国
相位相关统计高分辨率速度分析
相位相关统计高分辨率速度分析是利用地震信号瞬时相位的相关特性,计算叠加速度谱。地震信号的瞬时相位,可以看作是二维复平面上的方向数据。根据概率统计假设检验原理,建立两个统计假设检验,分别称为R检验和V检验,再利用这两个假设检验所得的两个统计量的概率,构造速度谱的度量函数。同时,由于速度谱的计算可以逐个样点进行,因此,度量函数中可同时包含常规叠加能量的瞬时信息。文中对该方法的原理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利用理论记录和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并与常规速度谱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稳健的、实用的,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时间分辨率。
2001 Vol. 36 (2): 198-204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593KB] ( 424 )
205 李晓清, 程有义, 熊保贤, 李永林, 孙自明
正断层断面样式与上盘伴生褶皱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正断层断面样式可分为平面式、犁式和坡坪式,与不同断面样式相伴生的褶皱有牵引褶皱、逆牵引褶皱、滚动褶皱和复合褶皱。过去人们把逆牵引褶皱和滚动褶皱混为一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本文从成因上分析了这两种褶皱样式,指出了它们的区别标志。最后讨论了正断层上盘伴生褶皱的油气勘探意义。
2001 Vol. 36 (2): 205-212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1145KB] ( 413 )
213 徐果明, 卫山, 高尔根, 林庆忠, 蒋先艺, 罗开云
二维复杂介质的块状建模及射线追踪
射线追踪方法不但是研究地震波传播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在地震层析成像和叠前深度偏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射线追踪的计算精度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层析成像和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本文改变了传统的层状地层的建模方式,提出了一种射线追踪中块状结构的建模方法。新的建模方式使射线追踪方法能应用于十分复杂的地质对象。在用块状结构建模方法的编程中,C++语言起了重要的作用。文中给出了在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中应用块状结构方法建模并用迭代追踪法进行射线追踪的计算实例。
2001 Vol. 36 (2): 213-219 [摘要] ( 333 ) [HTML 1KB] [PDF 619KB] ( 502 )
经验交流
220 曾湘轶, 杨文艳
浅析海底电缆地震采集作业二次定位系统
当前,海底电缆地震技术在浅海和极浅海海域地震采集中显示出极大优越性。由于海底电缆地震采集的特殊性,因此在采集作业中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特别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地震资料的质量。为得到精确的检波点位置,需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当前二次定位系统有声波定位系统和初至波定位系统。本文对这两种系统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实例给监理和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在海底电缆地震采集过程中使用这两种二次定位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1 Vol. 36 (2): 220-226 [摘要] ( 313 ) [HTML 1KB] [PDF 620KB] ( 516 )
227 范国增
双奇偶小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在国内是一种新的三维勘探方法。双奇偶三维观测系统是在单奇偶观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炮线间炮点的相互错动而形成的。该方法与常规线束状三维观测系统相比,有炮检距和方位角更加均匀及施工投入少的优点,并可通过变面元处理为资料解释提供多种剖面。该方法适于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应用。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可明显改善叠加剖面质量。
2001 Vol. 36 (2): 227-230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407KB] ( 456 )
231 王永刚, 李振春, 高洪海, 吕德剑
增加深层下传能量的野外试验及理论分析
在辽河盆地长滩、曙北、大平房等地区进行野外试验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大量实际试验资料的定蚤分析和采用射线追踪法理论模拟,开展了有效反射波传播与衰减规律、不同激发方式和三维观测系统对深层反射能蚤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获得了深层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参数的优选及增加深层下传能蚤的有关认识。这对野外深层资料采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2001 Vol. 36 (2): 231-237,244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615KB] ( 561 )
238 刘传虎
地震相干分析技术在裂缝油气藏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相干分析技术侧重于地震反射波形,目的是确定地下储层的横向岩性变化,其假设条件是地层连续、横向上地质与地球物理参数变化不大、道与道之间的波形应相似。当存在断层或裂缝发育时,地震剖面上波形特征会发生变化;用多道相似性准则去衡量它,找出波形特征的变化与相似系数的关系,根据已知区相似系数的变化规律,可预测新探区是否有断层或裂缝分布。模型结果表明,相干分析技术对断层(或岩性变化带)、裂缝等因素所引起的地震道间的变化反应敏感,可用于断裂系统及储层裂缝发育带的预测。该技术在LX,CD等地区应用效果较好。
2001 Vol. 36 (2): 238-244 [摘要] ( 310 ) [HTML 1KB] [PDF 632KB] ( 469 )
245 胡学平, 白雪莲, 宋淑荣
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的潜力—东蹼凹陷文215南块重新认识
在对东璞凹陷北部一块重新处理的连片三维资料进行精细目标解释时,在原来认为存在一个厚的盐拱的地方,解释出一个具有沙三三储层的新块。这个新块是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与相邻已知油气区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仔细对比,并根据波阻抗反演结果而综合确定的。对比发现,盐岩与储层的波组特征是不同的,能够明显地区分开。本文强调了利用解释工作站进行三维综合解释的重要性。
2001 Vol. 36 (2): 245-251 [摘要] ( 298 ) [HTML 1KB] [PDF 950KB] ( 553 )
252 张德林
百口泉油藏的地展信息特征
准噶尔盆地腹部玛北地区构造运动强度相对较弱,构造形态相对简单,地震资料品质较好。与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冲积扇沉积体的地震反射信息真实地反映了沉积相的变化,也真实反映了储集层内油气聚集程度的变化。
2001 Vol. 36 (2): 252-260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795KB] ( 501 )
消息
260
沉痛悼念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陈祖传先生
陈祖传先生生于1931年1月,浙江宁菠人,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地球物理勘探班。2001年3月12日,陈祖传先生在完成了为利比亚作的技术讲座后,继续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等19家公司的代表进行交谈,此时他心脏病突发,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1岁。
2001 Vol. 36 (2): 260-261 [摘要] ( 164 ) [HTML 1KB] [PDF 139KB] ( 377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