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86年 21卷 2期
刊出日期:1986-04-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外刊题录
新书介绍
简讯
摘要
消息
讨论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1986 Vol. 21 (2): 0-0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136 )
论文
111 陈伟钟, 董敏煜
格点滤波——子波处理的一种新技术
通常采用自相关法进行子波处理,由于求取的自相关信号存在时窗边界影响和缩短时窗间的矛盾,以及不能实现信号的连续自适应处理,因而限制了它的发展。本文从 Gram-Schmidt 正交分解原理出发,采用希尔伯特(Hilbert)空间的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建立了一般最小平方滤波的格点滤波理论,它将预测误差滤波这一整体最优化问题转化成了一连串相继的局部最优化问题,无需再去求信号的自相关,因而避免了自相关法存在的问题。格点滤波法优于自相关法的实质,在于格点滤波的偏相关系数{Km}、{Cm}都是以与输入信息有关的和式比的形式给出的。偏相关系数决定了整个滤波过程。从效果上看,格点法接近协方差法,但较自相关法有明显地改善。
1986 Vol. 21 (2): 111-124 [摘要] ( 175 ) [HTML 1KB] [PDF 887KB] ( 410 )
125 刘馥, 李灿平
动校正前剩余静校正模块及其应用
为较好地消除表层低速带速度及厚度变化所引起的剩余静校正量,我们研制了在动校正前对资料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的 PRSTC 模块。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可在速度不准及界面倾斜情况下,用无波形拉伸的原始波形求取剩余静校正值,为速度分析、动校叠加以及叠前处理直接提供较好的原始资料。因此,该模块和野外静校正一样,可做为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经过实际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模块的处理效果及效率均能满足地震资料处理的要求,从而丰富和补充了地震资料处理的模块系统。
1986 Vol. 21 (2): 125-143 [摘要] ( 159 ) [HTML 1KB] [PDF 2302KB] ( 333 )
144 傅同庆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地质效果
在东濮凹陷文南三维区块200km2范围内,经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取得了以下主要地质成果:1.在断层解释方面,纠正了以往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走向断层、横断层解释的不合理性,提高了断层的解释精度,使解释的断层与钻井钻遇断层符合率提高了22.3%。2.在地质构造解释方面,进一步落实了该区的构造形态,提高了解释的地质构造与钻探的符合率;而且还新发现断鼻构造和小潜山三个。3.在地层与岩性解释方面,纠正了文113井钻井分层资料的错误,S2地层新增含油砂岩面积26.9km2。这些地质成果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方法在解决细致地质问题方面确实比二维地震勘探效果要好。因此,在二维地震资料不好,但有可能拿到相当油、气地质储量的地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是十分有益的。
1986 Vol. 21 (2): 144-158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2177KB] ( 357 )
159 甘永忠
一种新的波动方程差分偏移方法
在目前的差分偏移方法中,存在着误差随反射界面倾角增大而迅速增大的缺点。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15°近似波动方程与原波动方程联合进行差分偏移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受反射界面倾角的限制,能适应反射界面任意倾角的情况。在精度和适应性方面均比目前现行的各种差分法优越。
1986 Vol. 21 (2): 159-161 [摘要] ( 136 ) [HTML 1KB] [PDF 198KB] ( 381 )
162 杨喜寿
一维有序样本的一种聚类方法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利用地震数据识别地层结构的问题可归结为一个分布参数的识别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又将这个问题进一步归结为一个聚类问题。对于一维有序样本,我们基于一个秩统计量给出一种新的聚类算法,与常用的“距离法”比较,本方法算法简单,占用内存少,能较好地估计聚类个数。
1986 Vol. 21 (2): 162-168 [摘要] ( 144 ) [HTML 1KB] [PDF 439KB] ( 377 )
169 贾保沧
垂直地震剖面处理方法
根据垂直地震剖面的基本原理,针对非零井源距(偏移距)观测资料,研究和制定出一套垂直地震剖面处理方法。主要处理过程包括:动校正和静校正;上行波、下行波球面扩散振幅补偿;中值滤波与二维滤波相结合分离上行、下行波场;垂直地震记录变换为共反射点叠加记录(VSP—CDP 变换)。该处理方法适合于比较复杂的非零井源距垂直地震测量资料处理,也适合处理直井或斜井观测资料。通过对赛伯720计算机现有一些地表地震处理软件作了改进,同时又新增加了一些软件,使上述处理方法已模块化。本文还介绍了实际处理的两口井的非零井源距观测资料,其结果表明所使用的处理手段是正确而实用的。利用处理结果,结合测井和地表地震资料,精细地分析了井周围地层与地震反射的对应关系。
1986 Vol. 21 (2): 169-180 [摘要] ( 159 ) [HTML 1KB] [PDF 1170KB] ( 434 )
181 刘雯林, 刘正昕
浊积砂岩透镜体的地震判据和定量解释
在地震资料宽高频保持振幅处理的基础上,对穿过王50浊积砂岩透镜体地震剖面所进行的地震地层解释表明,与三角洲沉积伴生的浊积砂岩透镜体,位于三角洲前积斜反射的倾没部位,在该部位变得平缓的局部短反射段,是浊积砂岩透镜体的直接反映。结合钻井资料,对浊积砂岩透镜体再进行地震模型研究,根据地震模型给出的波形特征可定性圈定出砂岩体的边界。利用地震模型制作的定量解释图板,对地震剖面上的振幅进行定量解释,最后可编制出砂岩透镜体等厚图。但是,在对振幅定量解释之前,应从过井剖面出发,对所有地震剖面做空间振幅归一化处理。另外,由于王50浊积砂岩透镜体与嵌入泥岩中的典型楔形砂岩体不同,所以在定量解释图板中四分之一波长厚度上没有出现调谐引起的振幅极大化现象。
1986 Vol. 21 (2): 181-188,196 [摘要] ( 164 ) [HTML 1KB] [PDF 977KB] ( 464 )
189 卢贵和
大港地区应用地震速度估算地层压力的效果
异常流体的压力往往会引起特殊的低速异常。根据地震勘探中的 CDP 资料,可以提取每个反射层的平均速度、层速度以及均方根速度,利用这些速度参数可以预测地层压力和计算钻井用的泥浆比重。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画出正常压力情况下,速度或层间时间与深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若时间以对数表示,则此曲线是一条直线;然后根据实际层速度资料所画的速度曲线与上述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进行比较,若出现明显的偏离,偏离的部分所反映的就是超压带的位置。当然上述做法要确实否定岩性变化引起速度异常的可能。文中提供的实例表明,应用地震速度估算压力的方法是可行的。
1986 Vol. 21 (2): 189-196 [摘要] ( 137 ) [HTML 1KB] [PDF 503KB] ( 437 )
197 李心刚
垂直线源电阻率法研究
垂直线源电阻率法是近年来法、苏等国进行试验研究的新方法。这个方法是利用井孔钢套管作垂直线电极向地下供直流电流,在地面上测量电位差,进而计算实测电阻率的电法勘探。若介质是均匀的,在直线电极达到的深度范围内,电流密度上下是一致的。从而克服了惯用的点源电法的电流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的缺点。本文在介绍了该法的概貌之后,又研究了单线源和双线源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的分布理论,进而推出了实际测量中所必须使用的几何因子 K 的表达式。接着还分析研究了非均匀介质的电场和电阻率。这里,选择了水平多层和均匀介质中埋藏一圆柱异常体的情况,推出了电阻率表达式。还用例子说明了实测电阻率ρA、理论电阻率ρN 和剩余电阻率△ρ的概念和意义。最后,还就该法在直接找油和油田开发中的应用作了简要论述。
1986 Vol. 21 (2): 197-207 [摘要] ( 215 ) [HTML 1KB] [PDF 688KB] ( 393 )
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1986 Vol. 21 (2): 221-221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78KB] ( 176 )
新书介绍
143
地震解释概论
1986 Vol. 21 (2): 143-143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72KB] ( 349 )
消息
158
会议通告
1986 Vol. 21 (2): 158-158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95KB] ( 425 )
简讯
168
简讯
1986 Vol. 21 (2): 168-168 [摘要] ( 109 ) [HTML 1KB] [PDF 77KB] ( 346 )
经验交流
208 吴国明, 杨海生, 龚小金
在吸收边界条件下的双变差分法偏移
目前波动方程差分法偏移中存在着三个问题:①为了消除边界引起的假反射干扰,使用了边界镶边法,这样增加了许多计算机运算时间;②偏移延拓时,采用固定的小延拓步长,这不仅加大了计算机工作量,也使累积误差增大;③横向变速偏移时,用直接求ρ因子公式,计算量非常大,而且,如果速度函数有突变点时,会使偏移计算无法进行下去。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在吸收边界条件下双变差分法偏移技术。采用吸收边界条件来消除边界假反射;用自适应延拓步长△τ代替固定延拓步长,从而大大节省了机器运算时间,提高效率可达50%以上;对于横向变速偏移,用递推求ρ因子的方法可以节省机器时间1/3左右;对速度采用纵横向三点光滑处理,使程序适应了具有突变点速度函数的偏移计算。采用本文的方法在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中见到了明显效果。
1986 Vol. 21 (2): 208-214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520KB] ( 417 )
讨论
215 傅连义
谈谈 V0与β
在速度随深度分段呈线性变化的情况下,用分段拟合法所求得的 v0值是错误的。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射线轨迹和波前面发生变化,而且还会产生“t—z 曲线脱节现象”。本文用具体数据测算的结果证明了这种“脱节现象”的存在,并同时提出一种消除“脱节现象”的平移坐标法。文中还指出,负β值是客观存在的。忽略负β,会给工作带来失误。
1986 Vol. 21 (2): 215-217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190KB] ( 379 )
摘要
218
石油工业部地震资料处理经验交流会(1985.11)部分论文摘要(续)
1986 Vol. 21 (2): 218-219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203KB] ( 429 )
外刊题录
220
外刊题录
1986 Vol. 21 (2): 220-220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85KB] ( 145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