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3年 8卷 6期
刊出日期:1973-12-15

目录
论文
   
目录
0
目录
1973 Vol. 8 (6): 0-0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0KB] ( 115 )
论文
1 西安石油仪器一厂
基地回放仪调校经验
单元部件维修宽频带放大器宽频带放大器分放大器、滤波器和自动振幅控制器(简称“自控”)三部分进行调校。先调好放大器,然后再调滤波特性和“自控”。一、放大器(不加滤波档,不加“自控”)1、主要技术要求(1)底数≤30毫伏(输入短路,钮子开关放“断”位置测量输出)。(2)放大倍数(放大10档)。钮子开关扳到“断”时为10800-11500倍;钮子开关扳到“自控”时为96000-110000倍;自控前级(R79前)为760-800倍左右;自控后级(第五、六级)为126-135倍左右。(3)大讯号输出54伏以下波形不畸变。
1973 Vol. 8 (6): 1-35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2491KB] ( 339 )
36 燃化部物探局研究所综合物探组
石油电法勘探展望
电法运用到石油勘探方面,国外在三十年代已经开始。我国仅在解放后才开始运用垂向电测深和大地电流法,并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一些大盆地或平原地带进行了大量的垂向电测深工作。以上盆地都有较厚的沉积地层,同时地形比较开阔,地层电性分异明显,因此垂向电测深法的勘探效果是好的,为石油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电法在石油勘探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是由于垂向电测深从方法的理论基础到资料的分析解释是比较完善的。
1973 Vol. 8 (6): 36-40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397KB] ( 421 )
41 К·鸟佐夫, 物探局研究所综合物探组
用于沉积盆地勘探的大地电磁测深法
本文描述大地电磁法(MT)的理论及其在过去五年中应用于石油勘探的试验、分析、解释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放在解释方面,因为解释工作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需进一步改进。野外成果获自墨西哥海湾边缘的得克萨斯南部和俄克拉何马西南部的阿纳达科盆地。为了评价盆地,使用了较大的点距。得克萨斯南部的成果与平滑过的感应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在俄克拉何马没找到测井资料。在这些盆地的已知部分以及地震法未能到达的部分,与已知的及推断的地质情况相比较,说明本测量成功地绘制了电阻率图件。MT法的效能和经济性说明它对评价大片未探地区和地震“无记录”地区有重要作用。
1973 Vol. 8 (6): 41-82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2857KB] ( 370 )
83 F·S·格兰特
重力磁力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的回顾
本文回顾了1964-1971年期间重磁力数据处理及解释方面的文献,内容包括野外观测,数据计算,自动绘等值线,平面图分析,解释技术及应用。两种方法都大量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和半自动解释。今后发展的关键将在于如何巧用显示设备。
1973 Vol. 8 (6): 83-93 [摘要] ( 121 ) [HTML 1KB] [PDF 1135KB] ( 324 )
94 燃化部物探局研究所
在模拟叠加中切除初至波的装置
仪器性能在地震多次复盖中,影响浅层资料效果有许多因素,其中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在叠加过程中,由于初至破坏带与浅层反射相干涉,破坏浅层反射同相轴。第二、由于浅层动校正量变化梯度大,校正后浅层反射波形随炮检距增大而发生严重畸变(图1),影响浅层叠加效果。第三、随着多次复盖排列的加长,目前模拟磁带回放仪的动校正量远远满足不了浅层的要求。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上述影响叠加效果的部位统称为“初至畸变”带。考虑到上述的原因,我们认为如果将“畸变带”切除,这样即能保证浅层参加叠加的地震波不受到严重的畸变(尽管减少了浅层的叠加次数),又能降低对仪器最大动校正量的要求。
1973 Vol. 8 (6): 94-103 [摘要] ( 119 ) [HTML 1KB] [PDF 595KB] ( 358 )
104 南阳石油勘探指挥部物探大队回放站
664型回放基地多次复盖的程序自动控制系统
我们南阳探区搞多次复盖时间很短,根据兄弟单位介绍的经验,我们把仪器的控制系统改为:地震道讯号和动、静电流部由程序步进控制,校正后的地震讯号由校正步进控制。作了这样的改动之后,操作起来,仍然很麻烦,而且容易出差错。为此,我们在上述改进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程序自动控制系统。这样一来,仪器作校正转录拚带的整个过程象回放一张普通记录一样的简单、省事,而且不易出差错。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以六次叠加为例,来看一看校正转录拚带的规律。六次叠加如表1。
1973 Vol. 8 (6): 104-107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234KB] ( 321 )
108 安微省燃化局石油处2251队仪器组
使用“小大线”的方法
我队原来使用的是六四六厂出产的100米道距,5个检波器组合的大线。根据新设计采用50米道距,作每次叠加的施工要求,这种大线不能充分地利用起来。只能将原来100米的大线,圈缩成50米长的大线,用这种形式铺开24道,备用6道线段。但是,施工剖面(0-250-1400)长,放三炮后,就要等着大线“搬家”放炮了。这样,在人力和物力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给生产进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大胆革新,群策群力,设计了一种“小大线”(图1)。
1973 Vol. 8 (6): 108-109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84KB] ( 469 )
110 陈祖传
两种多次复盖分析方法的比照——与向方同志商榷
编辑同志:我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第四期中,见到了向方同志对《用多次复盖压制干扰的一些看法》一文提出了意见,实际上反映了多次复盖传统的分析方法对其他分析方法的责难。现对两种分析方法作一简单的讨论,提出来与向方同志商榷。
1973 Vol. 8 (6): 110-113 [摘要] ( 129 ) [HTML 1KB] [PDF 354KB] ( 417 )
113 牛毓荃
译名辨义
operator一词,在数字技术中是经常出现的。近来对这一词的译名甚不统一:有译为算子、算符的;也有在一定场合下译为算子或算符,而在另外的场合则译为因子的。究竟如何译法,作者提出下述意见,供大家讨论。
1973 Vol. 8 (6): 113-113 [摘要] ( 145 ) [HTML 1KB] [PDF 82KB] ( 307 )
114 郑源遥
平均速度与均方速度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地震资料解释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准确地求得速度参数,对提高资料解释质量和勘探地质效果有重要意义。地层的速度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速度参数。
1973 Vol. 8 (6): 114-117 [摘要] ( 132 ) [HTML 1KB] [PDF 178KB] ( 443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