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79年 14卷 S3期
刊出日期:1979-12-31

目录
   
目录
0
目录
1979 Vol. 14 (S3): 0-0 [摘要] ( 62 ) [HTML 1KB] [PDF 0KB] ( 98 )
1 S.E.约翰森, 尼尔斯·尼尔森, 吕学谦
长震源或检波器组合——在动校正前或后加权
过去,在海上处理中,惯于在动校正后,用加权叠加增强一次波与多次波之比(P/M)。最近,为了同样的目的,即增大P/M比而在动校正以前进行叠加。这一目的部分是在野外用扩大震源组合的办法,部分是在处理中通过相邻道加权求和的办法达到的。本文试图估计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点和提供某些最佳化参数。把多次波相对一次波延迟一个随偏移距而增大的时间(△MNO)。这些ΔMNO确定一个与地震脉冲褶积的尖脉冲序列,然后把各尖脉冲加权。处理的目的则是通过改变权系数值使其产生的输出为最小。使P/M最佳化是对一个频率进行的,并忽略了拉伸效应。然而,对一给定的脉冲波形,最佳权系数值可以同包括拉伸效应的脉冲褶积,并观察总的效果。动校正前形成组合也已用来压制多次波。该方法的基础是长组合具有一定方向性,并压制从其它方向到达的信号。因为多次波以不同于一次波的入射角到达组合(或从震源组合射出),所以鉴别一次波和多次波是可能的。最佳角以外的全部其它噪声同样受到压制。对用这种方法进行鉴别作了研究,并与加权共深度点叠加所得到的分辩力作了比较。也分析了它们的联合效果。变化的倾角使形成组合的作用复杂化,并且可以破坏所期望的效果,致使多次波以相对组合基线为最佳的方向到达,而一次波反而不在这个方向,于是减小了P/M比。对一给定的几何形态模拟了这种效果。在动校正前以及在共深度点叠加前形成组合都可以用来压制多次波。为了从动校正前组合获得效益。加权叠加是必不可少的。权系数值的选择应仔细考虑。在某些倾斜层的情况下,叠加前组合对P/M比将起负作用,但这种负作用也许并不严重,而且可以用适当的记录方法加以避免。动校正前适当的组合和加权共深度点叠加的配合使用将产生比单独用其中任一种方法都好的P/M比,并改善资料的总信噪比。
1979 Vol. 14 (S3): 1-12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732KB] ( 499 )
13 S.杰恩, A.E.雷恩, 王友仁
迭前偏移的方法和效果
共深度点迭加建立在假设反射面是水平的基础上,因此,反射点位于相对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假如反射面结构上有变化,或浅层反射面变形,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了。例如地层倾角接近于20°,反射点远离中点,常规的迭加处理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反射面的复杂几何形状,用正常时差校正进行预迭加偏移是必要的。有一篇文章接近于解决这个问题(萨特莱格和斯蒂莱,1973),包括先进行相邻道的分组迭加,然后进行单个的分组迭加的偏移和求和。这种方法能降低成本,但不能很好地消除几何形状对正常时差的影响。本文讨论一种不依靠分组迭加的预选加偏移技术。这种方法与迭加后的偏移相比,它既经济,又能提高资料的连续性、可靠性。同时,对绕射能量的消除也更为有效。这项研究的效果已有实例为证。
1979 Vol. 14 (S3): 13-22 [摘要] ( 172 ) [HTML 1KB] [PDF 652KB] ( 530 )
23 S.舒尔茨, C.舍伍德, 刘颂威
迭前深度偏移
表层速度横向急剧变化时,迭前静校正对于地下反射层的相干成像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这些横向变速出现在深层时,波的传播效应将会使常规静校正处理得不到什么好处。如果记录从炮点和检波点向下延拓到特别深的横向变速区,就应当用一个类似于静校正的时移运算,通常忽略掉的“时移项”在有限差分偏移运算中已被采用,从而提供了一个炮点和检波点向下延拓的工具。但是,这就要求资料具有真实的波场特征,例如应是共炮点和共检波点记录道集,而不是共偏移距剖面。在每一步骤中,既用绕射又用时移项,炮点和检波点交替向下延拓至变速区的深度位置及其下边。在此处理阶段,在该深度以上的资料已成为零炮检距道,而在该深度以下的资料可以以一个新的基准面来进行常规处理,该基准面的深度就等于上面已经提及的深度。一个重要的附带条件是要有一个地下横向变速区精确的速度模型。
1979 Vol. 14 (S3): 23-35 [摘要] ( 178 ) [HTML 1KB] [PDF 777KB] ( 489 )
36 D.R.贾德森, J.林, P.S.舒尔茨, J.W.C.舍伍德, 范维尚
迭后深度偏移
常规的地震剖面偏移法,例如有限差分法和克希霍夫求和法,现在都不足以对付速度出现较大的横向变化的情形。关于这个问题,休伯拉尔、拉纳尔、哈顿和法肖等人已作过广泛的论述。对于这种特殊的速度分布,其基本偏移输出本来就应该是真实深度输出。为了实际显示的需要,可以用横向上没有变化的“置换”速度函数把偏移过的最终深度剖面变成相应的时间,也可以用专门用于偏移的速度分布把偏移过的最终深度剖面变成垂直的双程传播时间。为了得到经过偏移的深度剖面,补充使用了一种有限差分法。仅仅使用通常对一条倾斜测线的全部假设和原始反射,地震剖面就具有了波场的各种特征并且以小的深度增量,而不是以常见的传播时间增量,向下延拓。一个薄层上的特殊速度变化引起了传输时间的变化,而这种时间变化必须得到校正,校正的方法是在每个地震道上使用一个小的静态时移。在偏移的算法中,这种额外的运算是很难实现的,运算起来代价昴贵。这就是设法预先将其省略掉的主要原因。我们将通过合成地震资料和原始的地震资料证明这种深度偏移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1979 Vol. 14 (S3): 36-49 [摘要] ( 191 ) [HTML 1KB] [PDF 3217KB] ( 398 )
50 W.胡巴, D.瑞斯吐, H.瑞斯特, 牛毓荃
三维资料处理—编排和偏移
三维反射地震测量已经越来越多的用于解决复杂地质区的问题。大量的资料需要有关于保持振幅和高频成分的精益求精的处理方法。我们提出一个在应用上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三维资料处理体系。在每一处理阶段中,任何野外方法所获资料都可得到同样良好的处理。叠加以前,用自动迭代式的修正法估算出地震道分布范围内的地面一致的剩余静校正量。无论预先选定的资料编排方式如何,都可以制作任何方向的叠加剖面。方法是把参与叠加的各道分成沿处理线等间隔分布的特定道集,并可以照顾到诸如走向和倾向等地质资料而赋予附带的加权系数。三维资料处理的最后一步是用基尔霍夫法或有限差分法实现三维波动方程偏移。针对准确度和计算时间,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克希霍夫偏移法中的有限时窗问题,等价于光学中的变迹法问题。实现三维有限差分偏移的方法是,把有三个空间变量的一个偏微分方程,分成有两个空间变量的两个方程。
1979 Vol. 14 (S3): 50-73 [摘要] ( 172 ) [HTML 1KB] [PDF 1515KB] ( 533 )
74 E.梅克奈尔, 刘平生
三维方法确定层速度
在进行油气勘探时,为了能够正确地显示出地质界面,必须知道地下各层的速度。在没有深井测井速度的地方,我们至今仍然使用笛克斯公式来计算层速度。这里介绍一种新的确定层速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并且普遍都可应用。这种新方法称为“确定层速度的迭代法”。
1979 Vol. 14 (S3): 74-83 [摘要] ( 172 ) [HTML 1KB] [PDF 441KB] ( 433 )
84 哈瓦·吉斯特达尔, 肖玲
三维反射时间的转换
从地震测线网获得的反射资料有可能根据零炮检距反射时作等值线图,然后用三维射线追踪技术追踪垂直入射至各反射层的射线路径。众所周知,“时间等值线图偏移法”的缺点是必须预先知道层速度,这往往不得不用某些近似法预先加以估算。本文介绍了一种技术,它将以上方法与一种反演法相结合。这种技术可根据一次反射和/或多次反射的非零炮检距旅行时间直接计算层速度。因此,采用由地面观测结果推导出的波前参数作估值,我们就能完整地描绘速度和反射界面,后者用双三次仿样函数来表示。这种方法具有一般线性转换法的优点,为三维地震模拟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手段。
1979 Vol. 14 (S3): 84-98 [摘要] ( 211 ) [HTML 1KB] [PDF 729KB] ( 619 )
99 M.拉沃金, C.维尔姆, J.拉卡兹, 陈俊生
砂泥岩层中岩性的确定
详细研究砂—页岩层中地震波速度和波阻抗可以准确地给出包括砂—页岩比在内的岩相显示。由于砂岩和页岩的压实律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往往相差很大。速度是深度的函数,且随着岩石的压实律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诸如 V=V0ekz或V=KZn(对砂岩) V′=V′0ek′z或V′=K′Zn′(对页岩)其中k,k′,n,n′是在一定范围内必须确定的参数。假设在正常压力的水饱和沉积岩中,砂页岩层中的速度Vc与砂页岩的百分比P和P′以及相应的速度V和V1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由下面的方程给出 1/Vc=P/V+P′/V′和P+P′=1因此,根据所提供的足够精确的速度Vc、V和V′可计算出任意深度的砂页岩比。经验表明,只要在井中作适当的校准便可通过伪速度测井曲线测定出具有很高的精度的V值。在砂岩层中,已经研究了相当多的岩性测定例子,这些研究证明了伪速度测井曲线的精度足以计算出油田附近5至10公里范围内处于正常压力饱和条件下的砂页岩百分比。对于异常压力条件(过压页岩)或被烃类渗透的沉积岩,所观测到的异常的“未压实的速度”可对钻井和开采提供重要的指示。这种方法的可靠性取决于测定两种压实律不同——砂岩和页岩——的可能性以及由伪速度测井曲线得到的地震速度的精度。P/P′的误差数量级也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1979 Vol. 14 (S3): 99-113 [摘要] ( 167 ) [HTML 1KB] [PDF 3214KB] ( 544 )
114 范伟粹
利用地震资料外推测井曲线
地层资料的处理和开发资料的处理已日益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震资料是解释过程中的主要基础资料,其他地下测井资料,如测井、井中速度测量以及垂直地震剖面等也都是某一特定解释中的极为重要的辅助资料。这些测量资料的综合应用较之单独使用一种资料要更有效。每种测量方法对解决地层问题的能力来说在技术上都是值得注意的,不过有些方法的垂向分辨力很高,但横向分辨力却不高,而另一些方法则横向分辨率高,而垂向分辨率不高。
1979 Vol. 14 (S3): 114-130 [摘要] ( 218 ) [HTML 1KB] [PDF 1121KB] ( 611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