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年 53卷 3期
刊出日期:2018-06-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地震模拟
偏移成像
微地震
综合研究
岩石物理
测井技术应用
非地震
综述
   
目录
0
目录
2018 Vol. 53 (3): 0-0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498KB] ( 448 )
0
英文摘要
2018 Vol. 53 (3): 0-0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154KB] ( 410 )
采集技术
437 钟明寿, 谢全民, 常鉴, 刘少光, 龙源, 刘影
碳酸盐岩表层结构对地震波能量的影响
为研究在层状结构表层激发时地震波能量及频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激发物理模拟试验,认为:当岩石表层结构存在薄互层时,将对某些频率成分产生调谐放大作用,如果适合爆破地震勘探的频率成分在这些放大的频率范围内,则该表层结构的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可得到能量较强的地震信号。为了研究灰岩裸露区复杂的地表接收条件对地震波能量的影响,进行了灰岩表层结构接收试验,认为:①爆炸应力波的主要能量集中在几千至上万赫兹频率范围内,应力波的高频部分迅速衰减,而占其中份额很少的低频信号被接收;②地表地层在炸药爆炸的激励作用下产生相应的低频振幅响应,它和应力波混合在一起,成为地震激发的地震子波,灰岩地层由于岩层厚度和岩石密度大,导致地震子波能量弱,因此在碳酸盐岩中采集到的地震波能量较弱;③在灰岩裸露地区,岩石表层条件一致性很差,导致爆炸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产生很大差异,增加了在碳酸盐岩地区爆炸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碳酸盐岩介质中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震源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2018 Vol. 53 (3): 437-442 [摘要] ( 73 ) [HTML 1KB] [PDF 8011KB] ( 719 )
处理技术
443 吴娟, 白敏, 张华
基于高斯束偏移的鬼波压制
对于海洋地震数据,鬼波严重干扰了一次波,导致分辨率下降,甚至会产生虚假同相轴。本文首先给出共炮点道集高斯束偏移算法;然后在偏移公式中加入炮点和接收点的鬼波补偿算子,并研究稳定求解的方法,以达到消除鬼波影响的目的;最后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鬼波压制后的一次波偏移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增强,分辨率提高,有利于后续的解释和反演。
2018 Vol. 53 (3): 443-448 [摘要] ( 91 ) [HTML 1KB] [PDF 3540KB] ( 690 )
449 刘百红, 李建华, 郑四连, 宋志翔, 张敬东, 孙维昭
基于局部相似属性的初至自动拾取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相似属性的初至自动拾取方法。首先是由炮记录中的地震道计算其局部互相关相似属性,形成局部相似属性道;然后根据粗略估计的近地表速度和炮检距对炮集中的每一道计算一个初至搜索中心,并以此中心确定每一道的搜索范围;最后将这些局部属性道作为能量比法的输入,计算局部相似属性道的能量比曲线,取搜索范围内能量比曲线的最大值所在位置为初至时刻。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性能,且易于使用。
2018 Vol. 53 (3): 449-453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6523KB] ( 679 )
454 邓世广, 王淑艳, 赵文津, 刘志伟, 何润
基于OpenMP并行计算的匹配追踪时频分析方法
基于匹配追踪的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具有良好的时频分辨率,但由于计算量过大,影响其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在深入研究基于OpenMP的并行算法的基础上,本文将该并行计算方式应用于匹配追踪法对Morlet子波的寻优过程以及计算多个Morlet子波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并行算法加速性能良好,加速比随线程数增加呈近线性增长,即在确保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计算效率;而且计算量越大其加速性能体现越充分。
2018 Vol. 53 (3): 454-461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3994KB] ( 547 )
地震模拟
462 苗贺, 孙建国, 王蕤, 颜鸿群, 尹畅, 魏脯力
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三维射线追踪
采用快速匹配追踪(FMM)算法计算旅行时场;根据函数逼近和正交多项式的定义,利用Chebyshev正交多项式逼近旅行时场,从而使误差在最小二乘意义下达到最小,起到一定的平滑作用;然后直接对Chebyshev插值函数施以微分运算计算旅行时场的梯度,并最终得到射线路径。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射线路径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2018 Vol. 53 (3): 462-468 [摘要] ( 93 ) [HTML 1KB] [PDF 5453KB] ( 550 )
偏移成像
469 刘梦丽, 黄建平, 李闯, 崔超, 任英俊
基于角度滤波成像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逆时偏移(RTM)中低频噪声的产生原因,通过波场数据得到的反射角信息构建逆散射成像条件,并与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结合,发展了一种基于角度滤波成像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ALSRTM),从波动方程能量守恒方面分析了ALSRTM的可行性和保幅性。在实现算法的基础上,对SEG/EAGE二维盐丘模型的稀疏采集地震数据的成像结果表明:ALSRTM可彻底压制浅层构造的低频噪声,有效消除震源效应,在浅、中、深层均具有更好的保幅性。另外,相比常规LSRTM,ALSRTM对含有随机噪声的观测数据和含误差速度模型的适应性更强。
2018 Vol. 53 (3): 469-477 [摘要] ( 146 ) [HTML 1KB] [PDF 10756KB] ( 673 )
478 王一达, 赵长海, 李超, 张建磊, 晏海华, 张威毅
异构计算环境下的三维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混合域并行算法
三维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KPSDM)面对数据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可编程图形处理器(GPU)的引入,传统的并行策略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超大规模异构集群的体系架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域KPSDM并行算法,从成像空间、输入数据两个维度对偏移任务进行拆分,消除了任务之间的依赖性。为了应对异构计算环境,将核心计算部分移植到GPU上,并实现了“动态异步”的任务调度策略,保证了负载均衡;对于KPSDM执行过程中重复访问地震数据与旅行时场带来的巨大I/O开销,利用作业节点的本地存储构建分布式缓存系统,解决KPSDM可扩展性受限于共享存储能力的问题。在256节点的集群上处理实际地震数据,获得了接近线性的加速比效果。
2018 Vol. 53 (3): 478-486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3184KB] ( 524 )
487 陈生昌
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地震反射数据波形成像
在有关波现象和地下介质物理性质空间变化的高频近似条件下,散射波退化为反射波,相应的散射波动方程退化为基于阻抗相对扰动的反射波动方程;再通过定义反射率为阻抗相对扰动沿入射波传播方向的方向导数,推导出基于反射率变化的反射波动方程。利用推导出的反射波动方程和线性反演理论,建立基于反射波动方程的地震一次反射数据波形成像方法。根据基于阻抗相对扰动的反射波动方程和基于反射率变化的反射波动方程,首先应用反射波传播算子的伴随算子,建立阻抗相对扰动近似反演方法和反射率波形偏移方法;再应用反射波传播算子的最小二乘逆算子,建立阻抗相对扰动最小二乘反演方法和反射率最小二乘波形偏移方法。针对波场传播算子的最小二乘逆算子的巨大计算量和不稳定性,在阻抗相对扰动的最小二乘反演和反射率的最小二乘波形偏移中均采用迭代方式求解。本文提出的波形成像方法,可在波动方程意义下真实地应用地震数据的波形信息,因此是真正的波动方程偏移成像方法。
2018 Vol. 53 (3): 487-501 [摘要] ( 94 ) [HTML 1KB] [PDF 2340KB] ( 649 )
微地震
502 唐杰, 王浩, 温雷, 张文征
剪张型微地震震源机制与振幅分布特征
水力压裂诱发的微地震事件中有很多为非双力偶源,表明岩石可能发生了剪张破裂。与纯剪切型震源相比,剪张型震源在震源特征以及记录振幅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本文研究了剪张源微地震震源机制,分析了剪张源微地震信号的辐射花样和能量传播特征,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地表接收的不同震相的振幅分布。主要内容包括: 1水力压裂微地震中剪张破裂被认为是较为合理的震源模型,可以采用走向角、倾角、滑动角和张裂角表示其源张量,结合介质参数可获得矩张量; 2剪张源包含双力偶(DC)成分和非双力偶(Non-DC)成分,非DC成分包括补偿线性偶极子(CLVD)和各向同性(ISO)成分,各成分的百分比可采用Hudson图和钻石图等进行研究; 3剪张型震源辐射能量会随张裂角而发生变化,地面接收的信号振幅分布与震源机制、模型参数和检波器位置等有关。研究剪张型微地震震源机制与振幅分布特征,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微地震震源特征及其信号分布规律。
2018 Vol. 53 (3): 502-510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6905KB] ( 673 )
岩石物理
511 任岩, 曹宏, 姚逢昌, 卢明辉, 杨志芳, 晏信飞
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脆性及可压裂性预测
致密油气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单井产量低、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为了准确识别高脆性层段,建立地层可压裂性模型,总结、比较了现有脆性指数在致密油气储层脆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提出了适用于吉木萨尔地区的改进矿物组分法脆性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层可压裂性与岩石脆性、断裂韧性、抗压强度的关系,提出了三者结合的可压裂性指数。研究表明: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认为白云石、长石和黄铁矿含量是影响吉木萨尔地区致密油储层岩石脆性的主要因素;致密油储层地层条件复杂,高脆性指数地层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仅利用岩石脆性描述可压裂性还不够完善;新的可压裂性指数表明,具有较高岩石脆性指数、较低断裂韧性和抗压强度的地层为有利压裂层段。将新方法用于吉木萨尔J174井可压裂性预测,优选可压裂层段,对指导水力压裂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53 (3): 511-519 [摘要] ( 102 ) [HTML 1KB] [PDF 4989KB] ( 674 )
综合研究
520 冉建斌, 张明玉, 李海银, 陈佳, 朱哲, 邢红阁
“两宽一高”三维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探讨及应用
为了探讨宽频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问题,依托2015年吐哈油田葡北“两宽一高”三维地震处理数据,通过分析合成地震记录、倍频程滤波和不同频带的地震反演结果,认为:不同频带的地震反射代表了对不同尺度地层界面的分辨能力,在低频段只能分辨大套地层的界面,在高频段既能分辨大套地层又能分辨较薄地层的界面,地震资料低频成分的缺失使地震反射的层次感降低;当地震资料缺失低频成分越多,用井插值模型补偿低频的波阻抗反演与实际宽频地震反演结果差别越大,即地震资料的低频决定反演精度,高频决定反演分辨率。通过吐哈油田葡北三维地震的宽频反演,储层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有效指导了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
2018 Vol. 53 (3): 520-527,537 [摘要] ( 104 ) [HTML 1KB] [PDF 11139KB] ( 929 )
528 吴晓川, 张功成, 蒲仁海
琼东南盆地碟形侵入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及油气意义
碟形侵入体的类型可分为砂岩侵入型和岩浆侵入型,二者在地震剖面上呈现相似的反射特征。琼东南盆地异常反射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明显的碟形强振幅反射,其下方源自盆地结晶基底的杂乱柱状反射被视为岩浆上侵的通道,同时碟形侵入体上部地层发生褶皱并形成超覆不整合。褶皱宽度略大于侵入体两翼间的宽度,超覆不整合指示的最早侵入时间为10.5Ma。通过附近钻井的VSP资料和侵入体的反射强度计算出的波阻抗值达1.1×107kg·m-2·s-1,远大于由钻井统计出的最大砂岩波阻抗值5.3×106kg·m-2·s-1,而且碟形侵入体邻近地层亦不存在砂岩液化所需的深水超压及物质条件,因此认为异常反射体为火成碟形岩床。依据岩床两侧低渗透冷凝边破损的程度,将与碟形岩床有关的圈闭类型划分为遮挡型、盖层型、透镜型以及围岩次生型圈闭,是油气勘探中的潜在领域。
2018 Vol. 53 (3): 528-537 [摘要] ( 74 ) [HTML 1KB] [PDF 12728KB] ( 571 )
538 朱博华, 杨江峰, 吕秋玲, 王震, 马永强, 张薇
基于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检测
针对塔里木盆地小尺度缝洞储层识别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叠前分频成像的小尺度溶洞识别技术。首先结合地震分辨率概念,通过不同主频地震子波正演模拟,说明高频地震资料对于提高小尺度缝洞体识别精度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然后通过分析实际资料小尺度“串珠状”反射特征,确定小尺度溶洞频带范围,得到分频参数;再对CMP道集进行分频叠前时间偏移,得到高频数据体;最终利用高频数据体检测小尺度溶洞。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叠前分频(高频)数据体能很好地识别常规全频带数据体上难以识别的小尺度溶洞,大大提高了小尺度溶洞的预测精度,更有利于溶洞边界、轮廓的描述,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数据相吻合,可进一步降低勘探、开发风险。
2018 Vol. 53 (3): 538-544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4928KB] ( 638 )
545 谢祥, 吴奎, 张金辉, 高京华, 樊建华
稠油油藏AVO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特殊的温压环境和形成机制,稠油油藏的密度与水非常接近,导致含稠油地层与含水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十分相似,致使应用AVO技术识别稠油的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稠油油藏AVO敏感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AVO技术开展稠油油藏储层物性分析的新方法。首先通过基于Zoeppritz方程和Biot-Gassmann理论的岩石物理分析,以岩石弹性参数为桥梁建立反射系数与储层物性(孔隙度)、含油气性(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基于流体替换和孔隙度替换的AVO正演模拟,依次分析了含油饱和度、孔隙度对饱和稠油模型AVO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度是影响AVO响应特征的敏感因素,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在锦州A油田的应用,对目的层孔隙度横向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与钻井数据较为吻合,证实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2018 Vol. 53 (3): 545-551 [摘要] ( 83 ) [HTML 1KB] [PDF 4158KB] ( 661 )
552 李军, 张军华, 龚明平, 杨勇, 杜玉山, 武刚
基于魔方矩阵的断层检测方法
边缘检测技术是断层检测的一类重要地震方法,但大多数边缘检测技术在算法中并未考虑地震数据的倾角、方向信息,不能很好地检测一些复杂区块的断层、裂缝等地质现象。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魔方矩阵的断层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 1选定魔方矩阵,将矩阵所有元素减去矩阵元素集的中值,得到新矩阵,将新矩阵中非零元素中绝对值最大、最小以外的其他元素赋值为0,得到断层检测算子模板; 2按照顺时针方向将断层检测算子模板以间隔45°顺时针旋转,得到其他方向的检测算子; 3以地震数据的某点为中心选取一个数据子体,将选取的数据子体与各个方向的魔方矩阵检测算子分别进行褶积运算,得到不同方向的褶积运算数据体; 4将求取的各个方向褶积运算数据体中绝对值最大的值作为该方向边缘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方向断层检测结果中的最大值作为该计算点的边缘检测结果,其对应的方向为该点的倾向。模型试算及实际资料初步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断层分布及发育方向,并具有较好的抗噪特性。
2018 Vol. 53 (3): 552-557 [摘要] ( 81 ) [HTML 1KB] [PDF 3825KB] ( 612 )
558 雷宝华, 陈建文, 吴志强, 张银国, 梁杰, 李刚
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密度和速度分析及其地震反射模型构建
苏北—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地震成像难度大,给油气勘探及相关研究带来巨大困难。从地震反射波成因于岩石密度和速度的差异这一原理,构建适用的反射模型,识别地震标志层,推测地层归属。通过充分调研该区目的层密度和速度资料,分析和对比获取这些资料的四种方法和途径,总结速度和密度随岩性、地层年代、埋深和成岩作用的变化特征,然后构建了该区目的层的速度、密度和地震反射模型,并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目的层上部海相地层中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在速度、密度物性上差异大,下部地层这种差异较小;在构建的地震反射模型中,古生界内部存在3个强反射标志层,分别对应下二叠统栖霞组/孤峰组界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和州组界面和上奥陶统汤头组/五峰组界面。模型界面可与南黄海盆地古生界深部优质层段地震资料对比。
2018 Vol. 53 (3): 558-567 [摘要] ( 70 ) [HTML 1KB] [PDF 7518KB] ( 537 )
测井技术应用
568 潘豪杰, 张研, 李红兵, 刘堂晏, 邓健, 赵懿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弹性—电性数据联合反演
单一的声波或电阻率数据,一般通过简单线性或对数线性岩石物理模型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参数。但声波数据或电阻率数据与储层参数之间存在敏感性差异,使用数据源不同,储层参数预测结果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基于非线性的简化三相方程和改进Archie公式的声波—电性数据联合反演方法,同时预测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孔隙度和泥质含量,并可评估预测参数的不确定性。应用合成弹性—声波—电性数据分别进行单一弹性、电性数据试验,以及联合声波—电性数据反演模型试验,并将这些反演算法应用于实际测井数据。反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联合反演方法能预测出可靠的储层参数,且能有效降低因敏感性、噪声等问题产生的不确定性。
2018 Vol. 53 (3): 568-577,586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6904KB] ( 495 )
578 张妙瑜, 郭宝龙, 仵杰, 吴银川
一种新共面线圈系对薄层的响应特征分析
针对常规三分量感应共面线圈系在薄层中的响应变化大、难以有效分辨薄层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两发射一接收”的子阵列结构,以解析法实现正演模拟,应用层边界的切向连续,引入Bessel函数求解磁赫兹位矢量,得到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计算两种共面线圈系8个子阵列在层状地层中的响应特性,分析线圈间距、层厚度和薄层电导率对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层厚度大于主发射与接收线圈间距时,新共面线圈系能清晰地显示层边界位置,与常规三分量感应共面线圈系相比,测量准确度提高了53.1%;薄层厚度小于主发射与接收线圈间距时,受共面线圈系本身结构以及围岩的影响,在层边界出现波动,波动幅度小于常规共面线圈系。通过分析发射线圈在空间形成的涡流分布,揭示了新共面线圈系减小趋肤效应和降低负响应的机理。研究成果对三分量阵列感应仪器设计和测井响应解释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018 Vol. 53 (3): 578-586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4820KB] ( 467 )
非地震
587 周建美, 李貅, 戚志鹏
耦合势有限体积法模拟海洋移动导线源三维频率域电磁响应
本文采用耦合势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一套快速计算海洋移动导线源电磁响应的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基于电场矢势标势分解将Maxwell方程转换为关于矢势和标势的亥姆霍兹方程;采用洛伦兹规范整理得到对称形式的离散系数矩阵。对导线源采用直接离散方法,基于ILUT (Incomplete LU Preconditioner with Threshold)预处理的BICGSTAB (Biconjugate Gradient Stabilized)迭代算法实现离散线性方程的求解。为了减少移动源总的计算时间,提出采用解的初值重置技术加快正演模拟的速度,即利用发射源移动前的电磁场响应作为发射源移动后的离散方程的初始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导线源采用直接离散方法,当导线源的长度大于源周围网格长度的4倍以上时,源附近离散误差显著减小;相比常规的直接迭代算法,采用解的初值重置技术能够减少迭代次数、提高正演计算速度。
2018 Vol. 53 (3): 587-596 [摘要] ( 76 ) [HTML 1KB] [PDF 6844KB] ( 559 )
597 李盼, 李予国
合成源MCSEM高阻薄层识别
对于浅水区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来说,由于来自海—空界面的空气波与来自海底地层的有效信号耦合,增大了提取有效信号的难度,降低了该方法对高阻油气藏的识别能力,阻碍了其在浅水区的应用。利用雷达领域合成孔径思想的合成源处理方法能够突出储层的电阻率异常响应,从而更好地识别高阻油气藏。本文讨论了MCSEM电磁场合成源干涉法,计算并对比了一维层状模型合成源的归一化振幅、有效异常和可探测度对高阻油气藏的识别能力。然后计算对比了浅水区二维和三维海洋地电模型合成源的可探测度;最后对某区域的实际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利用可探测度可以提高海洋可控源电磁合成源干涉法对储层的识别能力。
2018 Vol. 53 (3): 597-605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4905KB] ( 520 )
606 张琪, 张英堂, 李志宁, 范红波
改进的低纬度化极稳定算法
针对频率域常规化极因子在低纬度地区不稳定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低纬度化极稳定算法。为了对常规化极因子进行改造,提出了局部压制类和全局压制类化极方法,实现对放大区的高频压制;然后通过计算化极结果与归一化磁源强度的相关系数对引入的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参数下的化极结果,提高了化极结果的精度;最后针对参数最优的化极因子仍存在高频放大效应这一问题,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稳定化极因子。理论模型的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有效压制原始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并提高化极结果的信噪比,低纬度化极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2018 Vol. 53 (3): 606-616 [摘要] ( 86 ) [HTML 1KB] [PDF 10212KB] ( 490 )
617 汤文武, 柳建新, 叶益信, 张华
基于节点有限元与矢量有限元的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对比
基于电场的可控源电磁三维有限元正演模拟早期主要采用节点有限元法,但因存在伪解问题而影响求解效率和精度;避免出现伪解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采用基于棱边元的矢量有限元法,该方法近年在电磁三维模拟中逐步得到应用推广。为了更具体地了解两种方法在三维电磁正演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两种方法的对比试验。首先从边值问题的建立进行讨论,之后分别通过一个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和单一低阻体模型对两种方法的正演结果及效率进行比较。实际模拟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矢量有限元法计算精度更高,但其计算速度较节点有限元法约慢一半。
2018 Vol. 53 (3): 617-624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2637KB] ( 608 )
综述
625 董少群, 曾联波, Xu Chaoshui, 曹菡, 王圣娇, 吕文雅
储层裂缝随机建模方法研究进展
作为研究裂缝空间展布的有效手段,储层裂缝建模可分为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两大类,且随机建模方式应用广泛。储层裂缝随机建模包括基于空间剖分的裂缝建模、离散裂缝网络建模、基于变差函数的裂缝建模、基于多点地质统计学的裂缝建模和基于分形特征迭代的裂缝建模等五类。本文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五类随机建模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性。第一类方法适用于简单裂缝系统建模,第二、三、四类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裂缝系统建模,第五类方法适用于分形特征明显的裂缝系统(如压裂诱导缝)建模。同时本文系统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储层裂缝随机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
2018 Vol. 53 (3): 625-641 [摘要] ( 134 ) [HTML 1KB] [PDF 9373KB] ( 834 )
642 龚明平, 张军华, 王延光, 刘立彬, 李红梅, 吴系源
分方位地震勘探研究现状及进展
从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方面总结了分方位角勘探的研究现状:1综合使用螺旋和蜗牛道集与震源同时激励,能够降低勘探成本并高效完成分方位地震野外采集;2炮检距向量片(OVT,Offset Vector Tile)技术是针对分方位观测带来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提出的,在处理过程中可以保留炮检距和方位角信息,提高地震成像精度;3充分利用地震波在裂缝型地层中传播时的能量衰减、相位和频率的方位各向异性信息是提高裂缝预测精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在地震资料的处理中应用的实例很少。为了提高裂缝预测的准确性,今后应重点研究地震波的方位各向异性问题;4将多种随方位变化属性(如AVAZ等)与相干一致性融合,可有效检测地下裂缝和地层岩性,提高预测精度。
2018 Vol. 53 (3): 642-658 [摘要] ( 151 ) [HTML 1KB] [PDF 15394KB] ( 917 )
消息
658
本期广告索引
2018 Vol. 53 (3): 658-658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491KB] ( 381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