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23年 58卷 s1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目录
智能地球物理
处理技术
偏移成像
综合研究
岩石物理
地震地质
   
目录
0
目录
2023 Vol. 58 (s1): 0-0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900KB] ( 55 )
智能地球物理
1 孙瑶, 柴辉, 魏小东, 文光耀, 陈进娥, 刘文婧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属性联合缝洞雕刻技术及应用——以阿姆河右岸H气田为例
阿姆河右岸H气田缝洞型储层发育,储层发育程度和产量差异大,裂缝发育状况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气田勘探、开发的推进,对储层裂缝预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引入深度学习断层预测方法,并联合多属性分析刻画缝洞。由于缝洞分布受断层控制,因此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预测断层,通过自动解释三维地震资料识别断层;其次,综合钻井、地质、岩心及测井信息,建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模式,优选反映缝洞发育特征的地震属性;最后,根据深度学习断层预测结果和多属性分析结果刻画缝洞体。缝洞体储层预测结果表明,阿姆河地区缝洞型储层呈高频、强振幅地震响应特征,预测的缝洞体主要发育在断裂系统附近,与钻井和地质规律吻合,预测结果可靠。
2023 Vol. 58 (s1): 1-5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5014KB] ( 96 )
处理技术
6 丁成震, 张红军, 柳行军, 李东升, 张丹, 郝贺晨
低幅度薄储层区块的目标处理及应用效果
P区块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南图尔盖盆地,有利勘探目标侏罗纪地层属于陆相碎屑沉积。由于湖水进退频繁,造成砂体储层薄、横向变化快,且该区的构造圈闭幅度较小。针对该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特点,通过开展目标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利用微测井约束的层析静校正提高低幅度构造的成像精度;通过井控子波处理提高地震数据的纵向分辨率,利用OVT域规则化改善观测系统的空间采样属性,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横向分辨率;应用VSP速度、声波测井速度约束地震速度以改进地震速度分析的可靠性,满足低幅度薄储层成像对速度精度的要求。结果表明,目标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研究区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和纵横向分辨率,满足低幅度薄储层的勘探要求,为落实该区块低幅度构造高产油藏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2023 Vol. 58 (s1): 6-11 [摘要] ( 29 ) [HTML 1KB] [PDF 12131KB] ( 107 )
12 张一波, 刘浩, 董庆宇, 张红军, 于明, 杜厚余
OVT道集时间切片相干加强的采集脚印压制
采集脚印是地震勘探中的固有不利因素,给地震资料解释带来假象。采集脚印可以通过野外采集参数或者观测系统优化等方法进行压制,但往往成本较高。室内的叠后采集脚印压制方法因叠加模糊了观测系统的因素,信号的保真度低。为此,给出了一种OVT道集时间切片相干加强的采集脚印压制方案,即先做叠前5D数据规则化,后进行OVT叠前时间偏移,再校正OVT叠前时间偏移“蜗牛”道集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以消除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的影响;然后把“蜗牛”道集分选成单次覆盖的单个OVT道集,并按照采样时间切取OVT道集的时间切片,在时间切片上通过相干加强的方法压制采集脚印;最后把采集脚印压制后的数据反分选回“蜗牛”道集。实际数据应用表明:采集脚印在单次覆盖时间切片上的特征较时间偏移剖面上更为明显,规律性更强,与常规的叠后频率—波数域限波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更好地保持地震信号振幅的道间相对关系;在某浅海OBC采集数据的采集脚印压制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23 Vol. 58 (s1): 12-16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11460KB] ( 97 )
17 杜厚余, 董庆宇, 刘浩, 任勇, 杨苗, 张晨曦
海洋拖缆非常规交叉感应噪声压制方法及其应用
交叉感应噪声(Cross-Feed Noise,CFN)是海洋拖缆资料采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非常规噪声,目前针对这种噪声的研究非常少。它的压制极具挑战性,主要是由于其振幅、相位和频率通常与有效信号非常接近,而且这种噪声在时空域出现的随机性也增加了识别难度。为此,对CFN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阐述了CFN产生机理;其次,介绍了这种噪声在振幅、频率、空间与时间域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频率分析、频率扫描和共炮叠加等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再次,运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单炮转换到频率空间域以识别噪声,再将噪声反变换回时间空间域,对识别的噪声模型道与单炮进行互相关,从而得到炮域的噪声模型;最后,通过多道分频自适应相减有效地压制了交叉感应噪声。实例分析表明,该CFN的压制方法是海洋拖缆资料处理的一个重要补充。
2023 Vol. 58 (s1): 17-22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10125KB] ( 78 )
偏移成像
23 王丙钢, 丁成震, 于明, 吴晓丰, 高江涛, 沈阳
最小二乘偏移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分析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最小二乘偏移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常规偏移成像技术,最小二乘偏移能够拓宽频带,提高分辨率,在照明补偿、提高成像振幅的均衡性方面存在优势,其偏移结果更接近地下介质的反射系数。在最小二乘偏移处理中,选择合适的偏移参数对偏移结果的成像质量至关重要。由于最小二乘偏移的算法十分耗时,研究偏移参数对偏移时间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中也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试验,论证了当子波的频带和数据的频带一致时,最小二乘偏移的成像频带最宽,分辨率最高,并证实了使用从数据提取的子波比使用理论Ricker子波得到的剖面频带更宽,分辨率更高。然后,对比了实际陆地资料和海上资料的最小二乘偏移结果,探讨了前者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是子波空间变化剧烈。最后,通过一块实际数据的试验性处理获得了最小二乘偏移的运算时间与处理频带和数据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可为估算实际项目处理时间提供参考。
2023 Vol. 58 (s1): 23-29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6467KB] ( 74 )
30 郝贺晨, 刘士靖, 高江涛, 张红军, 于明, 丁成震
全方位倾角道集反射波场分离及成像技术的应用
随着“两宽一高”采集、处理技术的普及,局部角度域叠前深度偏移产生的全方位倾角道集中保留了反射波、绕射波、回折波等波场的倾角和方位角信息,且在全方位倾角道集中不同地震波场更易于识别和区分,为叠前反射波场分离和成像提供了基础。根据理论模型正演的全方位倾角道集中反射波能量明显强于其他波场能量的特性,以及反射波与绕射波等其他波场走时上的特征差异,制定了从实际数据的叠前全方位倾角道集中分离反射波场的流程,将波场分离后的叠前全方位倾角道集叠加成像,提高了目标区的成像质量。将该技术应用于哈萨克斯坦M工区三维实际数据,结果表明,应用全方位倾角道集叠前反射波场分离和成像技术之后,探区西部破碎带的断层成像更清晰,明显提高了成像质量,为该区精细构造解释及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3 Vol. 58 (s1): 30-36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6956KB] ( 74 )
37 成琥, 张红军, 于明, 杨勇, 孙鹏, 赵治斌
全波形反演配套技术及应用
在研究区A区块的海洋浅水三维拖缆数据的全波形反演(FWI)应用中发现,输入数据低频端的信噪比低、初始速度模型的精度低等严重制约了全波形反演效果。为此,利用Fresnel层析速度模型在浅层精度高的特点,在浅层将其与均方根速度模型融合,从而解决在浅层由于近炮检距覆盖次数低造成的初始速度模型精度低的问题;利用Cadzow滤波、KL滤波等去噪手段精细处理低频噪声,通过对实际数据与模型数据的互相关质控优化FWI起始频段,有效提高了全波形反演精度。通过FWI建立了准确的速度模型,提高了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2023 Vol. 58 (s1): 37-43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11785KB] ( 106 )
综合研究
44 蒋丽维, 刘迪, 张洋, 张云颖, 陶治
基于超像素图像分割算法的碳酸盐岩鲕粒特征提取方法
碳酸盐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一直以来,碳酸盐岩薄片特征的鉴定多依赖于人工标注,耗时长且主观性强。随着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已有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后再进行分割、分类和特征提取,可以有效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此,针对碳酸盐岩鲕粒特征提取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一种是基于传统图像分割处理算法,一种是基于SLIC的超像素分割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超像素分割算法在准确度、提取速率等方面相较于传统分割算法更具优势。
2023 Vol. 58 (s1): 44-48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3137KB] ( 66 )
49 高晓理, 王永莉, 王爱玲, 聂其海, 陈双廷, 邓安雄
拟声波技术在受煤层影响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南图尔盖盆地萨雷兰凹陷侏罗纪发育了一套河流相灰色砂岩储层,岩性以砂、泥互层夹薄煤层为主,横向连续性差。GR曲线难以从砂、泥岩中识别煤层,而砂、泥岩阻抗叠置导致储层敏感性降低,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满足砂体展布特征的精细描述需求。基于拟声波技术,利用对砂、泥岩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与声波曲线进行分频融合,同时保留对煤层敏感的原始声波曲线信息,生成具有声波量纲、能够去除煤层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储层特征的拟声波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波阻抗反演。结果显示:反演结果与实钻井高度吻合,基于拟声波技术的地震反演能很好地消除煤层影响并有效刻画该段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2023 Vol. 58 (s1): 49-54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6876KB] ( 73 )
55 刘渊, 刘红, 郭静茹, 张修强, 尹亮, 齐心悦
多元协同储层预测方法在L区块砂岩储层中的应用
L区块油气田中生界含油气砂岩储层具有纵向厚度差异大的特点,精确预测含油气储层面临极大挑战,评价井位部署存在较大的风险。通过对该区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多元协同储层预测技术方案流程,即在叠后伪声波阻抗反演、AVO分析和叠前同时反演基础上,开展多地震属性、多层逐级控制反演,以提高油气储层预测精度。首先,进行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AVO分析,同时在精细标定和模型建立基础上开展叠前同时反演得到多弹性数据体;其次,利用地震多属性体、AVO分析、叠前同时反演结果、井资料多重控制进行多元协同反演,通过神经网络建立测井数据与地震属性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拟合得到一个有效孔隙度体,该数据体既有较高纵向分辨率,又具有较高的流体识别能力; 最后通过对有效孔隙度体的分析实现对储层的高精度预测。在实际生产中,通过井动态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大幅度提高了砂坝相油气储层预测的精度,为生产评价井的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
2023 Vol. 58 (s1): 55-59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6728KB] ( 62 )
60 邓安雄, 聂其海, 张修强, 董建雄, 于文文, 周杨
苏丹Fula坳陷白垩系AG组沉积特征
苏丹Fula坳陷白垩系AG组为典型的湖相裂谷盆地沉积。白垩系AG组油气资源丰富,随着勘探和开发的深入,需要分析沉积特征及有利砂体展布规律。为此,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在层序地层划分基础上,开展岩心分析、测井相及单井相分析,根据地震相确定沉积相,建立沉积模式,进而寻找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发现,AG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相砂岩、泥岩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和浊积扇等相带的砂体可作为有利储层,是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勘探区域。该成果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2023 Vol. 58 (s1): 60-69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10732KB] ( 68 )
70 柴辉, 汪文, 文光耀, 龚幸林, 董建雄, 牛志文
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技术在礁、滩复合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缓坡礁、滩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井间储层厚度变化大、井间连通差、相邻井产能差异大、储采矛盾突出等影响气藏高效、稳定开发。为此,通过正演模拟识别礁、滩体外形,利用相位变换处理刻画礁滩体内幕、研究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构型模式,形成了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获得以下认识:①模型二(生物礁、滩上覆厚石膏层夹薄层盐岩,生物礁、滩厚度较小)地震响应的界面间能量相对关系与过井资料吻合,礁、滩体呈“底平顶凸”、内部反射杂乱、振幅相对减弱、厚度较大的地震反射特征,可以利用模型二精细刻画无井区生物礁、滩体。②经相位变换处理的地震资料较原始地震资料更利于分析礁、滩体内幕结构,同相轴振幅的变化反映了礁、滩体内幕结构的岩性变化。③结合现代礁、滩体沉积,在正演模拟、相位变换、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礁、滩体储层内部构型; 受古地形及水动力能量的控制,优质的高能礁、滩体储层主要分布于礁、滩体边部。④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精细刻画了礁、滩体储层内幕结构,并与生产特征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储量动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 Vol. 58 (s1): 70-76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6036KB] ( 91 )
77 魏小东, 窦立荣, 夏亚良, 王景春, 曾庆芹, 赵治斌
构造倾角、振幅、频率属性融合技术在风化壳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Bongor盆地RP油田为例
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具有高孔、高渗和厚度大的特点,但受潜山岩性、顶面形态、暴露周期和构造运动改造的影响,储层物性横向变化较快,风化壳储层与下伏基岩体、上覆沉积地层的界面阻抗差异变化大,连续性不高,常用的地震属性及其分析方法、地震反演预测风化壳储层的精度不高,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求。为此,综合花岗岩风化壳储层地质成因、叠置模式、保存条件、钻井资料和地震响应信息,分析了潜山顶面倾角、振幅和频率等属性间的关系和变化特征并融合,形成了一种无因次复合属性,该属性能够揭示基岩潜山风化壳储层厚度与物性变化。应用复合属性预测Bongor盆地RP油田风化壳储层分布,结果表明,钻井结果与风化壳储层厚度预测结果的吻合率较高,风化壳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表层0~50 m的深度范围内,且随着埋深增大,风化壳储层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这一特征也得到后续钻井的证实。
2023 Vol. 58 (s1): 77-82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8357KB] ( 109 )
83 贾民强, 罗贝维, 陈刚, 黄燕洁, 孙政, 薛洪刚
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综合预测技术在阿联酋Nahaidiin区块的应用
Nahaidiin区块位于阿联酋Mishrif西部台缘带,岩性-地层圈闭发育,钻井揭示油气主要聚集于高能台缘颗粒滩相及台内滩相灰岩。由于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精准储层预测极为困难,制约了Nahaidiin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有效指导了Nahaidiin区块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对其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3 Vol. 58 (s1): 83-89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9300KB] ( 81 )
90 杨大有, 陈怀龙, 魏小东, 文光耀, 牛志文, 陈进娥
基于地震的碳酸盐岩双重介质建模技术及应用
碳酸盐岩气藏裂缝孔隙型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复杂,仅依靠井资料和随机模拟的三维地质建模无法准确描述储层以及裂缝特征,数值模拟历史拟合误差大,无法进行有效的流体动态分布预测。以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S气田群为例,提出基于地震的复杂碳酸盐岩双重介质建模技术,利用多级相控反演礁滩体内幕储层技术对基质模型进行约束,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技术对裂缝模型进行约束,精细表征了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裂缝分布特征,提高了复杂碳酸盐岩建模精度,提升了数值模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双重介质模型和数值模拟对储层连通性开展了有效评价,准确判断了水源方向,为后期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信息。
2023 Vol. 58 (s1): 90-96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5017KB] ( 72 )
97 肖灯意, 谢瑾, 李建林, 陈鑫, 戚群丽, 陈双廷
碳酸盐岩非常规天然气综合评价技术——以阿联酋西部Diyab组为例
侏罗系Diyab组作为阿联酋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是近年来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系。首先介绍一种基于地质—地震—测井—岩心资料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碳酸盐岩非常规地层评价方法,主要技术体系包括: 通过盆地综合模拟确定有利靶区范围; 基于地震原始道集优化处理改善资料品质; 利用精细岩石物理建模构建地质地震桥梁; 以叠前反演定量表征地质甜点特性(有机碳含量、脆性、孔隙度); 通过裂缝预测研究提供工程甜点评价。这些方法适用于碳酸盐岩非常规地层的早期评价和靶区优选。此技术成功应用于阿联酋西部Diyab组甜点综合研究,指导了井位优选,获得商业发现,证实了该套源岩层的非常规天然气潜力。钻探结果揭示Diyab组总有机碳含量较高(1.5%~3.0%)、孔隙度中等偏低(3%~4%)、脆性强(>70%),甜点段各向异性特征明显,非常规天然气潜力巨大。研究结果证实了该套技术体系的有效性,能够为中东类似盆地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提供技术指导。
2023 Vol. 58 (s1): 97-104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9180KB] ( 54 )
105 李艳静, 魏小东, 李建林, 陈建功, 王茜, 李佳佳
流体活动性属性分析剩余气预测技术在孟加拉T气田的应用
处于开发中、后期的孟加拉国T气田地质储量采出率仅为56%,最新钻井显示主要储层段为水层,揭示边水向气藏内部侵入且气、水界面非均匀抬升,因而急需准确预测剩余气的分布,指导下一步井位部署。为此,提出基于叠后三维地震数据,尝试应用流体活动性地震属性技术直接预测剩余气。该方法在分析已钻井气层和水层频谱特征的基础上沿层提取流体活动性属性,进而开展流体预测,落实剩余气的分布特征,预测结果与已钻井的吻合率达到85%。为了更好地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应用开发地质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剩余气,对比发现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表明基于流体活动性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T气田剩余气预测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预测结果能够直接用于指导井位部署和优化。
2023 Vol. 58 (s1): 105-111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6802KB] ( 87 )
地震地质
112 孙维昭, 王中凡, 贺金胜, 刘强
尼日尔Trakes斜坡走滑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因断裂发育模式及展布规律不清楚,尼日尔Trakes斜坡圈闭识别困难,油气勘探一直未取得突破。为此,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导向滤波及本征值相干等断裂精细刻画技术,明确了断裂展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NNW-SSE和NW-SE向两组共轭的走滑断裂,在地震剖面上呈花状或半花状。其中,NW-SE向的走滑断裂为R右行同向剪切破裂形成的断裂,控制了Trakes斜坡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NNW-SSE向的走滑断裂为R′左行反向剪切破裂,与NW-SE向断裂配合,控制了Trakes斜坡构造圈闭的分布。另外,走滑断裂也是油气自下向上运移的重要通道,对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
2023 Vol. 58 (s1): 112-117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8939KB] ( 57 )
118 杨建房, 董贵斌, 张修强, 王碧洲, 彭勃, 王迎晓
苏丹Rawat盆地构造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苏丹Rawat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斜向张裂作用诱导下发育起来的中生代—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目前仅在盆地中部获得油气发现,成藏主控因素尚不明确。为此,梳理了Rawat盆地构造特征,完成了构造单元划分,明确了构造演化阶段,探讨了各次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在持续强烈的拉张应力作用下,Rawat盆地形成5个次盆,即中央次盆、北次盆、东次盆、西次盆和东南次盆;自白垩纪以来,主要经历了晚白垩世到始新世的第一期断陷期,渐新世的第二期断陷期以及中新世以来的拗陷期共三个构造演化阶段;受控于构造演化过程,各次盆具不同结构和沉积特征,导致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烃源岩质量;中央次盆具备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西次盆次之,其他次盆勘探潜力有限。
2023 Vol. 58 (s1): 118-124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8652KB] ( 70 )
岩石物理
125 刘亚淼, 邹雯, 陈鑫, 吕露, 王秀彦, 王爱玲
人工智能岩相预测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建模中的应用
碳酸盐岩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岩石孔隙结构与岩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复杂,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同一矿物、相同岩性但岩相不同的碳酸盐岩之间岩石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酸盐岩的基质模量及干骨架模量多解性强,受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较大,因此很难准确求取岩石物理模型。为此,提出人工智能岩相预测方法,以岩心分析数据和测井数据为输入,应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全井段岩相预测,预测结果分辨率高、连续性好,可靠性强、人工干预少,与定量的孔隙结构分析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岩石物理建模的准确性。所提方法在M区块白垩系M组碳酸盐岩地层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2023 Vol. 58 (s1): 125-131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7203KB] ( 84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