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年 37卷 2期
刊出日期:2002-04-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人物介绍
消息
综述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2 Vol. 37 (2): 0-0 [摘要] ( 68 ) [HTML 1KB] [PDF 0KB] ( 77 )
人物介绍
99
地球物理学家 撒利明
撤利明先生1964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徽县。1986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地球物理专业,1987~1988年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习计算机软件,1999年在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从事物探方法研究、软件开发等工作,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和中国计算机学会会
2002 Vol. 37 (2): 99-99 [摘要] ( 411 ) [HTML 1KB] [PDF 961KB] ( 386 )
论文
99 何惺华
井间地震中的管波分析
由于在井筒(裸眼井或套管井)内激发地震波,所激发的一部分能量将以管波的形式沿井筒内的流体传播,由此造成井间地震原始记录上复杂的管波图像。在中国北方某探区所进行的井间地震工作中,发现有三种不同传播机制的管波:①震源井中的管波(绕射型);②体波(检波井中的管波型);③震源井中的管波 导波(检波井中的管波型)。文中用井孔耦合理论分析了管波的传播机制,并用理论模型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验证,指出所有由震源激发的管波都与井筒内的二次震源有密切关系。管波有弊也有利,研究管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方式,解释井间地震记录上的管波,可以利用管波提取某些地层或岩性信息。
2002 Vol. 37 (2): 99-104 [摘要] ( 260 ) [HTML 1KB] [PDF 748KB] ( 375 )
105 王有新
复杂地表情况的动校正方案
本文分析了山地地震资料处理中地表高程变化和近地表速度变化的动校正叠加及其与静校正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平滑地表面的处理方式。通过把动校正公式分解为两个半支双曲线,在保证使用同一个T0速度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与炮点高程和接收点高程有关的正常时差校正,然后在叠加之前进行基本时差校正。本文方法在典型山地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有益经验和良好效果。
2002 Vol. 37 (2): 105-108 [摘要] ( 299 ) [HTML 1KB] [PDF 2555KB] ( 456 )
110 朱生旺, 魏修成, 李锋, 赵亮
用抛物线Radon变换稀疏解分离和压制多次波
抛物线Radon变换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一种压制多次波方法。但由于传统的阻尼最小二乘解受分辨率的限制,当动校时差差别较小时,在变换后的τ-q域不能完全分离一次波与多次波,从而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在最小平方意义下的τ-q域通解中,找出一种沿q值方向具有最大方差模的稀疏解,从而提高了用抛物线Radon变换进行反射波分解的分辨率,更精确、更有效地实现了多次波的分离与压制。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在一次波与多次波叠加速度差异较小、多次波能量很强的情况下,本方法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理论数据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均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2 Vol. 37 (2): 110-115 [摘要] ( 419 ) [HTML 1KB] [PDF 719KB] ( 480 )
117 陈广军, 宋国奇, 韩其玉
应用奇性分形反演技术进行储集层描述
针对埕岛油田东营组特定砂泥岩互层的组合特点,根据地层岩性的不连续性造成的波动奇性传播,本文利用波动方程对地震资料进行奇性分形反演以识别不同的地层,从而达到对储层进行描述的目的。本文首先从三维数据体中抽取所要处理的测线,由SEQ-Y格式转换成奇性分析的输入格式,然后进行神经网络反褶积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奇性分析处理和分形分维描述,最后从井资料出发,与测井、沉积相资料结合起来,对处理结果做出解释并建立储层描述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方法切实可行。
2002 Vol. 37 (2): 117-121,128 [摘要] ( 280 ) [HTML 1KB] [PDF 710KB] ( 474 )
122 李生杰, 施行觉, 郑鸿明, 王宝善
地表一致性分解及其分量分析
依据地表一致性模型及其假设条件,本文在进行地表一致性分解时,采用共轭梯度迭代方法在时间域求解。通过对求解的地表一致性分量进行分析,认为进行地表一致性谱分解时应采用四分量进行求解;而进行地表一致性校正处理时,采用炮点分量、接收点分量及共炮检距分量计算反褶积因子来消除地表条件对地震记录的影响较为合理。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因地表条件等因素引起的反射振幅畸变。本文方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抗噪能力强且处理效果显著的特点。
2002 Vol. 37 (2): 122-128 [摘要] ( 318 ) [HTML 1KB] [PDF 684KB] ( 476 )
129 高兴军, 付鑫生, 于兴河, 段鸿彦, 刘洪亮
六臂地层倾角处理中的球面映像技术分析
美国哈里伯顿公司的六臂地层倾角测井解释软件SHIVA,采用基于球面映像技术的地层产状计算方法。该方法从视倾斜向量在球面及投影平面上的投影出发,依据同一层面上两个互不相关的视倾斜向量可以唯一地确定一个层面的基本原理,将地层产状的计算转化为映像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确定。该方法适用于六臂地层倾角测井仪器的特点。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球面映像技术确定地层产状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六臂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2002 Vol. 37 (2): 129-133 [摘要] ( 297 ) [HTML 1KB] [PDF 405KB] ( 404 )
134 谭明友, 刘福贵, 董臣强, 冯德永, 张桂霞
埕北30潜山构造演化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并结合探井资料、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指出埕北30潜山经历过印支期—燕山期北西向—燕山期北东东向局部应力场的转换及喜山期的区域拗陷,形成了古生界的反转结构,并导致潜山内幕逆断层及裂缝异常发育,古生界缺失严重;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分析了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指出该潜山存在多套储盖组合,由于裂缝极为发育,从而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圈闭;根据构造幅度、地层岩性、断裂发育程度及盖层资料,指出本区中生界主要形成孔隙型风化壳油气藏,古生界主要形成以构造裂缝、溶蚀孔洞为主的块状油气藏;根据地化分析,认为埕北30潜山油气藏属于典型轻质凝析油气藏,桩东凹陷是其主要油气来源。
2002 Vol. 37 (2): 134-137,148 [摘要] ( 302 ) [HTML 1KB] [PDF 542KB] ( 398 )
138 苏朱刘, 罗延钟, 胡文宝
大地电磁测深“正演修正法”一维反演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地电磁测深一维层状介质反演方法--"正演修正法"。"正演修正法"通过比较实测的视电阻率曲线和一维正演计算的理论视电阻率曲线,依次修正每一个电性层的电阻率和厚度。因为该方法将地下介质划分成与观测周期点数一样多的电性层,在纵向上它能最大限度地反映观测资料所能反映电性层的分辨能力。在MT固有的等值性范围内,"正演修正法"能正确恢复各电性层的电阻率和厚度。模型试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稳定收敛和实用的方法。
2002 Vol. 37 (2): 138-144 [摘要] ( 318 ) [HTML 1KB] [PDF 588KB] ( 470 )
145 陈清礼, 胡文宝, 苏朱刘, 严良俊
长距离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试验研究
远参考大地电磁测深法(MT)能明显地改善常规MT观测资料的质量,已见报道的远参考MT的参考点设在距离常规MT观测点4.8km处。短距离的远参考不便于进行大面积的MT勘探。为了了解长距离远参考MT方法的可行性,文中利用V5-2000仪器系统进行了一次长距离远参考试验;同时还进行了距离仅2km的近参考和距离达1000km的长距离远参考观测,并分别利用近距离和远距离参考资料对常规MT测点资料进行了参考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长距离远参考能有效地压制常规MT观测点的局部噪声。利用近距离和长距离参考点的磁场对常规MT测点进行远参考处理获得的视电阻率资料一致性很好,说明了远参考点可以设置在相当大的区域范围内,而且与纬度差没有关系。因此在进行大面积勘探或在利用近距离参考无法压制区域性噪声时,可将参考点设在1000km之外。
2002 Vol. 37 (2): 145-148 [摘要] ( 321 ) [HTML 1KB] [PDF 363KB] ( 467 )
149 沈建国, 陈宇, 张海澜, 袁福文, 张济祥
SKC-B大数控声波全波测井仪的数值研究
SKC-B大数控声波全波测井仪是国内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产品,本文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计算了井中不同地层的全波波形,用波形的二维谱对全波波形中的纵波、横波及伪瑞利波和Stoneley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纵波的固有频率因仪器的存在而增大,纵波幅度还受地层的纵、横波速度比的影响。当地层的声速变低,横波速度与井内流体的声速接近时,伪瑞利波的频散特性减弱,速度逐渐接近于地层的横波速度;全波波形中,横波的幅度比较大,而Stoneley波的幅度、速度均比较小,与横波是分离的。
2002 Vol. 37 (2): 149-153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488KB] ( 449 )
154 杨锴, 王华忠, 程玖兵, 马在田
非水平观测面有限差分法叠前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当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一致性假设又不成立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被认为是对于常规高程基准面校正的必要替代、本文针对实际中经常出现的观测面剧烈起伏的情况,在波场外推计算中以"逐步 累加"的方式延拓波场,实现了基于非水平观测面的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由于应用了改进的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外推算子,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计算效率。在精确地消除了长波长静校正量的同时,短波长静校正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校正。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上,该方法均取得了理想效果,为使用差分算子实现基于非水平观测面的波动方程叠前基准面校正甚至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2002 Vol. 37 (2): 154-162 [摘要] ( 333 ) [HTML 1KB] [PDF 1521KB] ( 585 )
消息
10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入围“中国期刊方阵”的“双高期刊”
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中国期刊协会和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期刊展于2001年11月1~4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次期刊展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期刊博览会,中央各部委的30个展团有1000余种期刊参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组成庞大展团,展出期刊5000余种。本次展会隆重推出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科学技术部严格筛选,从我国(整顿后)现有的8700余种期刊中精选约1500种期刊构成的"中国期刊方阵"。该方阵分四个层面:基础层面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双效期刊"
2002 Vol. 37 (2): 104-104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126KB] ( 432 )
108
SPG/SEG北京2003国际地球物理会议与展览 地球物理走向西部国内征文通知
由中国石油学会与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共同主办的SPG/SEG北京2003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预定于2003年6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将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煤田、金属与非金属、工程等全方位的地面与井中地球物理问题。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及中国已加入WTO的形势下,西部大开发将为地球物理技术提供更多的机会。
2002 Vol. 37 (2): 108-109 [摘要] ( 264 ) [HTML 1KB] [PDF 193KB] ( 371 )
115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2002年度学术研讨会及培训班安排
根据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二次全委会决定,今后一段时间物探专业委员会工作继续做到:①面向中国的石油物探行业,为发展石油工业、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广大物探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服务,并充分发挥团体会员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②执行主题分工、轮流承办、会期固定、分区联合、其他地区也可选派代表参加的做法,分别举行南方、东部和西部的地区性会议;③发挥跨部门、跨学科、跨国界的优势,注意论文质量,提高会议效果;④提倡勤俭办会,努力降低开支。
2002 Vol. 37 (2): 115-116 [摘要] ( 246 ) [HTML 1KB] [PDF 227KB] ( 383 )
184 范文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总被引频次及其在全国科技期刊中的位置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1年1月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上公布的数据表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自1966年创刊以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被1999年全国2804种自然科学学术类和技术类刊物(约占当年这两类刊物的90%)共引用了210次,在当年这些科技期刊中名列第501位,而在其中的68种"能源"类专业期刊中名列第7位。
2002 Vol. 37 (2): 184-184 [摘要] ( 248 ) [HTML 1KB] [PDF 93KB] ( 451 )
195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竭诚为您服务
在我国已加入WTO的大好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宣传、积极发展、开拓市场、增创经济效益是当务之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传媒愿以优异质量、较低费用标准为您宣传服务。为您服务是本刊的宗旨,为您宣传、为您开拓市场是本刊的意愿,为您增创效益是本刊的荣誉。
2002 Vol. 37 (2): 195-195 [摘要] ( 208 ) [HTML 1KB] [PDF 111KB] ( 445 )
经验交流
163 唐向宏, 贺振华
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在薄地层识别中的应用
在地震记录中,由于不同的地质界面对地震波具有不同的反射能力,所以振幅的强弱不同,这与图像中像素灰度变化很类似。因此,对不同反射界面的识别也就与图像中边缘检测非常类似。由于多尺度小波变换具有较强的分辨力,所以本文基于多尺度小波边缘检测方法,对薄地层的识别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尺度小波边缘检测方法能较好地实现薄地层的识别。
2002 Vol. 37 (2): 163-165 [摘要] ( 349 ) [HTML 1KB] [PDF 367KB] ( 447 )
166 顾汉明, 唐进, 王家映, 朱光明, 李庆春
黏弹性介质多波振幅补偿情形下AVO反演的敏感性分析
黏弹性介质中多波AVO反演之前,必须作一系列的振幅补偿处理,其中波前扩散和介质吸收是振幅补偿的两个主要因素。为此,本文利用黏弹性层状介质中的多波波前扩散及介质吸收校正公式,确定出频率域一个黏弹性介质的半反射界面上的多波映射矩阵,进而定量地分析了映射矩阵特征值问题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振幅补偿情形下,利用AVO反演可以确定两个最佳线性组合,并且多波AVO中包含了衰减参数的信息,但多波AVO反演对衰减参数的敏感性较小。
2002 Vol. 37 (2): 166-169 [摘要] ( 345 ) [HTML 1KB] [PDF 367KB] ( 473 )
170 许建华, 张学工, 李衍达
应用核Fisher判别技术预测油气储集层
核机器学习算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的非线性技术,核Fisher判别分析是其中之一。核Fisher判别分析是经典Fisher线性判别基于核函数的非线性推广,并在实际资料的分类中取得明显效果。本文简化了核Fisher判别分析的计算过程,并将其用于油气储集层横向预测。两个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油气储集层横向预测中,核Fisher判别技术的性能优于Fisher线性判别、模糊模式识别和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2002 Vol. 37 (2): 170-174 [摘要] ( 422 ) [HTML 1KB] [PDF 474KB] ( 458 )
175 李彦民, 李艳丽, 赵徵林, 曹国银
深层火山岩储集层定量预测方法的探讨
在探井资料有限的研究区,如何充分利用邻区的钻井、地震资料,对深层火山岩储集层作定量预测,本文结合实际对比做了有益的探讨,并形成了一套定量预测方法。在经过地质、地震可行性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先将有效趋势分析与机理分析相结合,选取特征地震参数,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校正等手段,将相邻测区地震资料相关信息作动态合并处理,再应用BP神经网络进行储层厚度预测。该方法在FS-9井区侏罗纪末期火山岩储集层厚度定量预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经后验探井检验,符合很好。
2002 Vol. 37 (2): 175-179 [摘要] ( 330 ) [HTML 1KB] [PDF 557KB] ( 526 )
180 董臣强, 谭明友, 张明振, 赵利平, 宋志强
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孤岛地区的应用
潜山油气藏是胜利探区一种重要的油气藏类型,具有储集层发育、层系多、产能高等特点。但由于潜山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往往多期断层交会切割,因而内幕结构非常复杂;同时埋深又比较大,这就使得常规地震剖面不能对潜山地层准确成像。以往的潜山油气藏勘探工作中的难点就在于构造的落实,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项成像技术,它遵循波传播的Snell定律,借助于直接解程函方程的迎风有限差分三维旅行时计算方法,可以解决潜山复杂地层的成像问题。通过在孤岛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2 Vol. 37 (2): 180-184 [摘要] ( 302 ) [HTML 1KB] [PDF 531KB] ( 459 )
185 王新征, 王萍
王斜119地区沙四段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
王斜119地区沙四段为近几年来成功地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的典型区块。该区油气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岩性以灰质、泥质粉细砂岩为主,沙四段储层横向变化大,而且围岩中碳酸盐岩含量较高,砂泥岩速度差异小。因此,为了精确落实该区有利储层展布范围,利用相干技术进行精细、准确的断层落实,利用频率域储层特征曲线匹配技术进行特征曲线重构,从而进行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经钻探证实该预测方法准确可行,钻探成功率高。
2002 Vol. 37 (2): 185-190 [摘要] ( 310 ) [HTML 1KB] [PDF 730KB] ( 521 )
191 刘洋
我国陆上转换波质量评价
目前影响我国陆上三分量地震勘探广泛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采集得到的转换波的能量和信噪比较低。但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工区所采集的三分量地震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共检波点道集上转换波同相轴清楚,连续性较好,这表明采集得到的转换波的能量和信噪比均比较高。因此,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转换波静校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横波静校正量的计算。基于对部分现有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不能仅用共炮点道集来评价转换波资料的品质,还应采用共检波点道集来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井中激发的地震资料而言,共检波点道集上纵波同相轴的连续性优于共炮点道集上纵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2002 Vol. 37 (2): 191-195 [摘要] ( 341 ) [HTML 1KB] [PDF 594KB] ( 448 )
综述
196 杨文采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科学深钻工程
研究地球内部的望远镜 地球是一个极不均匀、极复杂且极难穿透的自然系统。矿物是组成地球的"细胞",而岩石则是矿物的集合体。许多矿物与岩石的硬度都大于钢铁,极难穿透,而且地质作用又极其复杂,这就造成地球科学家提出的假说常常门类繁多,意见相佐。有时地球科学家只好相信推测和假说,因为真正经过验证的理实在太少了。
2002 Vol. 37 (2): 196-199 [摘要] ( 208 ) [HTML 1KB] [PDF 495KB] ( 435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