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3年 28卷 3期
刊出日期:1993-06-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外刊题录
人物介绍
典型剖面解释
述评
消息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1993 Vol. 28 (3): 0-0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0KB] ( 84 )
论文
249 董立军, 李衍达, 吴永刚
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偏移速度谱
偏移速度是影响偏移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四种新的基于广义Radon变换的偏移速度谱计算方法,即具有时间域和深度域表现形式的叠加偏移速度谱和相似度偏移速度谱。文中首先对广义Radon变换在实际数据上的偏移效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对这四种偏移速度谱进行了实际计算。其结果表明,偏移速度谱一般要比叠加速度谱易于解释;深度域偏移速度谱要比时间域偏移速度谱的分辨率高、连续性强,易于解释;而相似度速度谱的效果要好于叠加速度谱。
1993 Vol. 28 (3): 249-258 [摘要] ( 278 ) [HTML 1KB] [PDF 1161KB] ( 557 )
259 赵振峰, 刘迎曦, 张霖斌
层状介质的快速物性反演
波动方程反演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是计算量过大。本文针对层状介质的特殊性,试图就物性反演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快速迭代算法。该方法在震源函数变换法(文献1)的基础上.忽略多次波的影响.以一次或二次反射波作为合成地震记录的近似值来求梯度阵。尽管该方法的迭代次数有所增加,但总的用机时间比原方法用差分求导数计算梯度阵的过程大大减少。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提高层状介质反演的计算效率十分有效。
1993 Vol. 28 (3): 259-266 [摘要] ( 302 ) [HTML 1KB] [PDF 531KB] ( 606 )
267 王振华
局部剩余偏移与常速叠前偏移成像
如果需要将一个特定局部时空域中的地震反射波归位到它们的实际位置,则我们不必在整个时空域而只需在这个局部时空域对其进行偏移,同样能达到波场归位的目的。其差別仅是采用的速度不同而已.这样能大大地减小偏移的作用区域。采用这种局部偏移的方法进行常速叠前偏移结果的剩余速度偏移,可以完全消除叠前偏移剖面上由于速度变化引起的倾斜反射界面的错断现象。这样在进行叠前偏移时可采用较少的速度个数,减少叠前偏移的计算量。采用该方法作剩余速度偏移可以减少波场成像时的计算量,从而使得常速叠前偏移成为一种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实用处理技术。
1993 Vol. 28 (3): 267-275 [摘要] ( 304 ) [HTML 1KB] [PDF 801KB] ( 700 )
276 刘迎曦, 张霖斌, 赵振峰, 唐立民
利用哈特莱变换进行井间声波波场正演模拟
在二维跨井声波波动方程正演模拟中,采用哈特莱变換(Hartley Transform)求取空间导数,具有占用内存比FFT少.求奇次导数时不产生尼奎斯特误差等优点,且计算速度较FFT快约一倍。文中对跨井声波波场理论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震源激发的位置对波场能量的分布影响很大;震源位于低速层中激发时,低速层内有较强的能量.且波场较为复杂;震源位于高速层激发时,能量很快地向周围介质扩散。
1993 Vol. 28 (3): 276-281 [摘要] ( 321 ) [HTML 1KB] [PDF 381KB] ( 734 )
282 钱荣钧
地震时间剖面上的伴随相位和次生相位
本文利用模型计算结果和一些试验资料,对地震时间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与地下反射界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受地震子波有限的频带宽度和目前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限制,在地震时间剖面上会形成一些“伴随相位”和“次生相位”,有时这些相位被误认为反射层位而给出错误的解释结果。为此,本文通过对试验资料的分析,阐明了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削弱和识别这些假象的方法。
1993 Vol. 28 (3): 282-291 [摘要] ( 319 ) [HTML 1KB] [PDF 1045KB] ( 546 )
292 杨先杰, 许学良, 潘祖福, 杨智仁, 路中侃, 王宏
碳酸盐岩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
在对四川盆地川东大天池构造带的石炭系地层进行薄储层横向预测时.提出了一套模式化分析方法。此法以建工的储层序列地质模式为基础.利用测井曲线垂向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下同频率子波的合成地震记录,把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解释,对石炭系储层的顶、底界面及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标定;同时研究了储层的物性变化。在该区,用上述方法对碳酸盐岩薄储层进行早期横向预测,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
1993 Vol. 28 (3): 292-300 [摘要] ( 265 ) [HTML 1KB] [PDF 682KB] ( 612 )
301 张立昌, 王英桂, 卢春喜
道积分剖面薄互层特征解释及三维地质物性参数体模拟
道积分值代表相对波阻抗值,它反映了地震剖面上相对层速度的变化。目前,在绝对层速度剖面很难取准的情况下.用相对层速度剖面结合钻井、测井、油田地质等资料,同样可以对薄互层储层进行定量描述和物性参数(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三维空间的模拟。文中对多种复杂薄互层地质模型产生的道积分剖面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描述了薄储集层道积分剖面的特征,并首次提出不依赖于子波类型(要求零相位)的道积分特征公式,为进行定量解释和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本文还提出了道积分剖面薄互层厚度的定量解释方法,以及从井资料出发建立孔隙率、渗透率、饱和度等物性参数三维数据体的方法。
1993 Vol. 28 (3): 301-313 [摘要] ( 360 ) [HTML 1KB] [PDF 965KB] ( 611 )
314 张天伦
井中有套管情况下用直流电阻率法确定油气藏边界的实验与研究
在井中有套管的情况下.将整个套管作为供电电极,采用井中—地面工作方式的直流电阻率法梯度装置进行测量。该方法至少在构造型油气藏埋藏不太深、围岩电阻率变化不大、地表较平坦的条件下,可以较好地解决诸如确定油气藏边界、对油气藏进行垂向及横向预测、确定油气藏高点位置、了解油气藏产状、对油气藏进行开发监测等地质问题。
1993 Vol. 28 (3): 314-324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810KB] ( 483 )
325 万明浩, 王一新, 王家林, 秦顺亭, 郑源来, 陈高, 金祖发, 张伟, 王永涛, 蒋彬, 姚子龙, 吴之训
综合电法技术在江苏J油田勘探中的应用
1991年,在江苏J油田开展综合电法试验,旨在探索电法新技术在寻找含油气构造中的应用效果和前景,确定J油田主要油气藏类型的综合地电模型及其在地面电法勘探中的异常效应。本次试验,用大地电磁法(MT)、声频大地电磁法(AMT)和可控声频大地电磁法(CSAMT)研究地层和构造.用激发极化法(IP)和频谱激电法(SIP)直接寻找油气藏:试验资料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结果对比表明.综合电法试验反映的地质构造、油气储集层与实际情况吻合。本文简要介绍CSAMT、IP、SIP三种电法技术的方法原理、关键技术以及试验效果。
1993 Vol. 28 (3): 325-332 [摘要] ( 305 ) [HTML 1KB] [PDF 653KB] ( 578 )
333 王斌, 宋子堂
华北盆地南缘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地质解释及大别山推覆体成因探讨
根据新近在大别山北麓获得的四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可以看出,该区地下介质的电性恃征具了明显的纵向上分层、横向上分块的特点。纵向上目上而下分为9个电性层.均有确定的地质属性。其中:第二和第九电性层为本区低阻标志层;第三和第六电性层为相对高阻层;第八电性层为高阻率电阻率高达1000Ω·m以上);第四、第五、第七电性层既有高阻、又有低阻分布.情况比较复杂。纵向上的电性分块结构与本区的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相对应。这四条大地测深剖面,均反映本区在5~15km深处有一个面积达15000km~2的连续低阻层(第九电性层).电阻率仅有1~3Ω·m。经分析,认为此低阻层可能是一个区域性的主滑脫面,是形成大別山推覆体由北向南的运动面.
1993 Vol. 28 (3): 333-338 [摘要] ( 285 ) [HTML 1KB] [PDF 526KB] ( 597 )
339 王宝仁, 李虎占, 冉学峰
井中重力测量及其在我国石油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井中重力测量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特点是在井中一系列测点上测量不同深度的重力值。影响仪器测量的因素有,①自由空气效应.它使重力值随测井深度增大而增大;②中间层(布格层)效应,即横向密度均匀分布的水平层状介质引起的引力影响;③异常密度分布的重力效应,它表明地壳中未构成水平均匀密度层的其它质量(异常质量)所引起的重力影响,即井中布格重力异常;④地表或海底地形的重力效应;⑤与井眼有关的例如井径、套管、泥浆等引起的重力效应。经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校正.便可得到反映井下异常体分布的垂向重力异常曲线。井中重力测量具有受干扰因素少,精度高的优点,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3 Vol. 28 (3): 339-347 [摘要] ( 325 ) [HTML 1KB] [PDF 676KB] ( 576 )
消息
275 朱衍镛
物探局研究院研制出PS转换波处理软件包
为适应多波勘探日益增长的需要.石油物探局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最近研制出PS转换波处理软件包。利用这个软件包.对实际资料进行了抽道、两分量合成、频谱分析、动校正、静校正、叠前及叠后提高信噪比的处理实验工作.证实了以往对PS波特征分析的理论.初步形成了PS转换波处理软件系列
1993 Vol. 28 (3): 275-275 [摘要] ( 248 ) [HTML 1KB] [PDF 67KB] ( 510 )
300 郭钟灿
物探局库尔勒研究中心召开首届科技大会
物探局库尔勒研究中心于1993年4月17日至19日召开了首届科技大会。物探局副局长赵瑞平,副总工程师钱荣钧,塔指总地质师王秋明、梁狄刚到会祝贺。出席会议的还有物探局所属各二级单位的领导及专家等30多位代表。此次科技大会,旨在检阅库尔勒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和科技成果。会议共收到论文5l篇,
1993 Vol. 28 (3): 300-300 [摘要] ( 261 ) [HTML 1KB] [PDF 69KB] ( 519 )
313 梅占馨
石油物探局物探地质研究院解释系统应用软件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石油物探局物探地质研究院目前拥有七套联网的LandMark解释系统、一套GeoQuest解释系统和一套VAX-11/750测井资料处理系统。1989年以来,解释系统在廊固地区,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塔中、东河塘、吉拉克、桑塔木等地区.大庆榆树林地区,安徽天长地区,以及冀东唐海地区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取得了丰富的地质成果,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3 Vol. 28 (3): 313-313 [摘要] ( 234 ) [HTML 1KB] [PDF 104KB] ( 492 )
338 柴玉璞
中国石油地球物理考察团访俄归来
以物探局副总工程师王小牧为团长、地调五处处长殷会祥为副团长的中国石油地球物理考察团一行8人,结束了在俄罗斯为期两周的考察访问活动,于1993年4月6日回到涿州。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俄罗斯的非地震物化探技术及其在找油气方面的应用效果。考察团在两周内,先后访问了地矿部科研生产联合体、地矿部特种地球物理勘探局,新西伯利亚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局和那拉法明斯克非地震地球物理勘探中心等四个有代表性的地球物理
1993 Vol. 28 (3): 338-338 [摘要] ( 298 ) [HTML 1KB] [PDF 92KB] ( 519 )
347 文碧生, 张照钰
第四次南方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胜利闭幕
我国南方地区第四次石油物探技术研讨会于1993年4月29日在湖北省襄樊市降下帷幕。这次会议历经六天,有26个单位的95名代表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主要涉及数据采集、处理、储层预测、物性研究和油藏描述等内容。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我国南方中、新生界小盆地和碳酸盐岩地区的勘探经验和成果,研讨进一步提高南方地区勘探效果的技术与方法。物探委员会副主任孟尔盛在会上作了引导性
1993 Vol. 28 (3): 347-347 [摘要] ( 229 ) [HTML 1KB] [PDF 87KB] ( 498 )
353
沉痛悼念王绮萍同志
我国四川省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王绮萍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4月2日在成都逝世,终年57岁。王绮萍同志1936年生于山西省清源县,1957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一直在四川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历任解释组长、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早年长期在野外作业,后来从事室内研究工作,她先后参加完成了“趋势分析在泸州地区的应用研究”、“利用反
1993 Vol. 28 (3): 353-353 [摘要] ( 278 ) [HTML 1KB] [PDF 79KB] ( 503 )
376
沉痛悼念楼正高同志
我国著名的电法勘探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楼正高同志因病抢救无效,于1993年4月17日在河北省徐水县物探局职工医院不幸逝世,终年65岁。楼正高同志于1928年生于浙江省东阳县三联乡玉宅基村,1956年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一直在石油系统从事技术工作。他先后在新疆、苏北、东北、陕甘宁、华北地区从事电法勘探工作,曾任解释组长、队长、副大队长、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3 Vol. 28 (3): 376-376 [摘要] ( 198 ) [HTML 1KB] [PDF 85KB] ( 451 )
经验交流
348 郭建
裂隙介质中的各向异性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地震波在定向分布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各向导性特征。以往,人们是借助于Hudson求解裂隙介质中等效弹性参数的方法,利用各向导性波动方程来模拟地震波在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这种方法需要巨大数量的计算机内存和极高的运算速度.实现难度较大.文中我们给出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无需求解各向异性波动方程,而是利用有限元网格划分的灵活性,采用分裂节点的方法在均匀介质中设置裂隙,然后.通过求解各向同性波动方程的方法来模拟地震波在裂隙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从而使我们利用常规的各向同性有限元模拟方法便可研究裂隙介质中的各向导性问题。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1993 Vol. 28 (3): 348-353 [摘要] ( 244 ) [HTML 1KB] [PDF 604KB] ( 528 )
354 季平
微地震相自动化解释及其应用
微地震相分析着眼于地震反射波形,目的是确定地下储层的横向岩性变化。该方法基于这样的假设,当沉积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必定有所变化,即不同成因的地质体,必定有相应的地震反射波形特征。据此.本文应用模糊动态聚类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方法,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上自动实现微地震相分析。
1993 Vol. 28 (3): 354-361,324 [摘要] ( 311 ) [HTML 1KB] [PDF 536KB] ( 603 )
述评
362 甘利灯
地震层析成像的现状与展望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由于它独特的观測方式和所能提供的比地面地震高一个数量级的分辨率而成为当今地震勘探领域的一个新熱点。本文在消化、吸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地震层析成像进行下列论述:①明确地震层析成像的定义,指出它的特点和研究内容;②回顾地球物理层析成像的发展历史.阐明井间层析成像的优越性及其产生的必然性;③总结井间地震对井下设备的要求以及井下震源和检波器系统的现状与各自的优缺点.并为野外施工参数的选择提供一些依据;①对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分类.指出地震层析成像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1993 Vol. 28 (3): 362-373 [摘要] ( 280 ) [HTML 1KB] [PDF 1086KB] ( 681 )
374 梁光河, 顾贤明
岩性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条件
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岩性的识别。但由于现有技术及处理方法的限制,它的进展是缓慢的。从亮点技术到复数道分析技术、HCl技术等等,它们的应用都推动了岩性勘探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岩性地震处理技术,如AVO、SLIM、G-LOG等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无论哪种方法,理论上虽都较为成熟,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即它们并不是对每个地区都能见到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
1993 Vol. 28 (3): 374-376 [摘要] ( 272 ) [HTML 1KB] [PDF 254KB] ( 472 )
外刊题录
377
外刊题录
1993 Vol. 28 (3): 377-377 [摘要] ( 157 ) [HTML 1KB] [PDF 93KB] ( 486 )
典型剖面解释
378 沙言
火山岩堆积误释为生物礁
勘探初期,D盆地内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地震反射异常现象都已做了各种推测,例如下图所示的剖面上出现的地震反射异常,最初解释为生物礁。并引经据典论证了这种解释的可靠性。其理由是,该反射结构外形呈丘状,内部反射杂乱,它座落在一组平反射层之上,上覆地层的反射又层层超伏在该异常的丘状体上,似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物礁反射特征。另外还认为该反射反映石炭系地层.由于D盆地石炭纪时期为正常浅海稳定的碳酸盐岩沉积.气候温暖潮湿,生物发育,不乏有生物礁的形成,并在盆地边缘晚石炭世地层中已发现了生物礁和生物滩.其地质模型如下图的右下角
1993 Vol. 28 (3): 378-378 [摘要] ( 238 ) [HTML 1KB] [PDF 111KB] ( 245 )
人物介绍
379
地球物理学家 何樵登
何樵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1934年生于广东番禺县,1957年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1989年先后任石油物探教研室、地震勘探教研室主任,1990年授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地球物理系主任、教授,吉林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石油物探》杂志编委,《地球物理学报》编委。
1993 Vol. 28 (3): 379-379 [摘要] ( 212 ) [HTML 1KB] [PDF 168KB] ( 282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