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2年 37卷 4期
刊出日期:2002-08-15

目录
论文
经验交流
人物介绍
消息
综述
经验交流
   
目录
0
目录
2002 Vol. 37 (4): 0-0 [摘要] ( 74 ) [HTML 1KB] [PDF 0KB] ( 86 )
人物介绍
306
地球物理学家 曲寿利
2002 Vol. 37 (4): 306-306 [摘要] ( 104 ) [HTML 1KB] [PDF 155KB] ( 255 )
论文
307 匡斌, 徐兆涛, 张明振, 陈世军, 王常波, 王华忠
并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在桩西古潜山的应用
桩西古潜山带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形成了地下复杂构造和速度突变带,用常规时间偏移资料很难得到潜山的地质信息。文中利用国产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并行软件进行了并行处理,偏移结果归位准确,对地质体成像有明显的改进。可合理解释古潜山内部构造,获得的两个有利含油圈闭,经核对与钻井结果十分吻合。
2002 Vol. 37 (4): 307-310 [摘要] ( 353 ) [HTML 1KB] [PDF 599KB] ( 491 )
311 辛可锋, 王华忠, 王成礼, 马在田, 徐兆涛, 匡斌, 胡中标
叠前地震数据的规则化
本文通过对动校正前积分法DMO原理的探讨,在借鉴Canning(1996)提出的利用DMO实现三维数据规则化的方法和Biondi(1998)提出的三维叠前地震数据方位角校正方法的基础上,从方位角校正的角度入手,利用DMO和DMO-1相结合的处理流程对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以得到新的规则的观测系统下具有所需特定方位角的观测数据。此方法可用于解决叠前地震数据道插值、陆上地震勘探中不规则观测数据的规则化和海上地震勘探中的羽状现象校正等问题,可将已有地震观测数据转变为特定观测系统的叠前地震数据,以便于某些处理方法的应用。此方法原理简单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2002 Vol. 37 (4): 311-317 [摘要] ( 411 ) [HTML 1KB] [PDF 927KB] ( 501 )
318 宋维琪, 刘江华, 王小马
小波变换模特征点在地震资料边界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研究地震信号小波变换模特征点的变化规律和特征,揭示了地震奇异点和其小波变换模极值的关系。通过研究这些关系,对小波各级分解的模特征点进行变频域处理,这样使求解李氏指数的非线性最小二乘解较稳定可靠。无论从理论模型的论证还是实际资料的处理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2 Vol. 37 (4): 318-321 [摘要] ( 317 ) [HTML 1KB] [PDF 327KB] ( 500 )
322 肖建华, 彭苏萍
论地震勘探中的断层反射解释问题
基于陈至达的拖带坐标系的变形力学方程,研究了大变形破裂地层对应的经典无限小变形力学的等效介质弹性参数的含义、物性方程和相应的地震反射波的速度特性。对地震勘探中的断层解释而言,本文提供了基于各向异性进行断层(裂隙带)解释的力学理论基础。这对加快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有应用价值。
2002 Vol. 37 (4): 322-327 [摘要] ( 280 ) [HTML 1KB] [PDF 536KB] ( 492 )
328 王西文, 杨孔庆, 刘全新, 杨午阳, 刘洪, 李幼铭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相干体算法的应用
基于BahorichM和MarfurtKJ的相干算法,本文提出了利用小波域分频计算瞬时特征参数计算相干体的方法。根据研究的断层特征,用分频计算相干体进行重构。实际资料计算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2 Vol. 37 (4): 328-331 [摘要] ( 307 ) [HTML 1KB] [PDF 643KB] ( 528 )
333 张叔伦, 孙沛勇
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
本文提出了一种允许部分相位值依赖频率,部分相位值不依赖频率的混合相位编码技术。将这一新的相位编码技术应用到目标照明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上,既可使面炮记录偏移效率成倍提高,又可降低因相位编码产生的人为误差,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快速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基于递归波场延拓,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由于既使用了比单炮记录偏移高效的面炮技术,又使用了相位编码技术,用相当于一个平面波震源的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的计算量,近似地得到多个面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叠加结果,因此具有高效的特点。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际墨西哥湾海底电缆纵波数据试算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2002 Vol. 37 (4): 333-338 [摘要] ( 426 ) [HTML 1KB] [PDF 1056KB] ( 461 )
339 蒋先艺, 贺振华, 黄德济
封闭结构模型建立方法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正演技术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各个环节,模型正演技术的基础是建立正演地质模型。本文提出封闭结构建模方法,以具有相同速度、密度属性的介质为单元,由包围它的界面组成封闭结构,彼此相连的封闭单元构建成具有封闭结构特性的地质模型。封闭结构模型同层状结构模型相比,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描述任意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层结构模型的特点,然后描述了二维和三维封闭结构模型的拓扑关系,并给出了相关的数学处理方法。
2002 Vol. 37 (4): 339-342 [摘要] ( 228 ) [HTML 1KB] [PDF 465KB] ( 530 )
343 唐建明
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油气预测方法
塔河油田石炭系储层总体上为一套浅海—滨海相碎屑岩沉积层系,储层段具有砂泥岩交互,上部含油、下部含水的纵向分布特征,即以致密层段为封隔,纵向上发育多个油、气、水小系统。依据这一重要地质特征,结合地震勘探的某些新技术和新手段,提出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储层油气预测方法。在储层精细标定基础上,进行多井约束地震反演和孔隙率约束反演,刻画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表征储层内部物性变化,预测有利储层分布范围;通过三维地震相分析、三维相干体、非线性油气预测和吸收系数油气预测等方法,在有利的储层分布区内,识别油气高产富集带。
2002 Vol. 37 (4): 343-348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1109KB] ( 406 )
349 刘天佑, 朱立新, 邓荣来, 李庆浩
复杂重磁异常多阶段决策的最优化反演
用常规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和广义逆矩阵法反演由多个地质体产生的复杂重磁异常,往往不收敛。采用非线性规划的多阶段决策方法对目标函数作小波多尺度分解,由大尺度到小尺度逐次反演,消除了目标函数的冗余度,并克服了目标函数的复杂性。实践表明,多阶段决策方法能解决由多个地质体产生的复杂的多峰值异常的最优化反演问题,并且通过多尺度分解目标函数来搜索极小的过程是合理和收敛的。运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处理和解释了某油田火成岩体分布问题。
2002 Vol. 37 (4): 349-353 [摘要] ( 319 ) [HTML 1KB] [PDF 488KB] ( 456 )
354 陈玲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西部地质构造特征
利用在曾母盆地西部所采集的大量地震、重磁及有关的钻井、地质资料,对该区的地震反射特征、沉积特征、区域地质和构造发展史进行了论述,对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文章认为,曾母盆地是发育在块体会聚带上的周缘前陆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前陆拗陷、走滑改造和区域沉降三个阶段;在地震剖面上存在T2,T3,T31,T4,T5(Tg)5个区域不整合界面;盆地内断裂和局部构造均十分发育,局部构造主要有泥底辟、断块、花状、反转和潜山构造五类。
2002 Vol. 37 (4): 354-362 [摘要] ( 283 ) [HTML 1KB] [PDF 1027KB] ( 546 )
消息
331
2002年SEG继续工程教育课程在河北省涿州市物探局培训中心成功举办
Distinguished Instructor Short Course(DISC)作为SEG继续工程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已经连续在世界各地举办多年,并使众多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受益匪浅。2002年DISC培训班主题为"认识勘探与开发中的地震各向异性",由Leon Thomsen博士在世界二十三座城市巡回授课,中国是他授课的第9站。2002年5月23-24日,由SEG北京联络部协助SEG总部在河北省琢州市物探局培训中心成功举办为期两天的DISC短期培训班。
2002 Vol. 37 (4): 331-332 [摘要] ( 393 ) [HTML 1KB] [PDF 274KB] ( 371 )
353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举办“沉积学”方面新技术培训班
近年来地质科学,特别是构造学和沉积、层序地层学等与石油勘探开发密切相关的学科发展很快,而且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采和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油气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为适应石油勘探新形势,提高地震资料解释水平,物探专业委员会在老专家的支持下,继2001年举办了"油区构造解析"培训班之后,于2002年5月15-21日在河北琢州石油物探局培训中心举办了"碎屑岩系储层沉积学的发展动态、研究方法及思路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新技术培训班,聘请了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石油教研室博士生导师于兴河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邓宏文教授授课。
2002 Vol. 37 (4): 353-353 [摘要] ( 240 ) [HTML 1KB] [PDF 123KB] ( 440 )
430
中国石油学会南方地区第12次物探技术研讨会在江苏无锡召开
由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承办的中国石油学会南方地区第12次物探技术研讨会,于2002年6月16~20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江苏油田无锡紫京饭店举行。中油集团公司、中石化集团公司、中海公司、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所属34个单位10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江苏油田地调处处长孙文超主持大会,江苏石油勘探局副总工程师李代芳代表局领导致欢迎词,学会常务副主任程金篇致开幕词,石油物探局副局长阎万朝也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最后颁发2001 年南方地区第11次物探技术研讨会获奖论文荣誉证书。陆邦十、欧庆贤、孙建国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2002 Vol. 37 (4): 430-431 [摘要] ( 233 ) [HTML 1KB] [PDF 157KB] ( 411 )
经验交流
363 羊屋三维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法研究组
VTI介质的AVO理论与应用研究
AVO(AmplitudeVersusOffset)技术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有起有落。近两年在国际上该技术的应用又日趋广泛,发展较快。在寻找隐蔽性和裂缝性油气藏方面,AVO具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羊屋三维数据的处理、解释一体化的研究,发现VTI各向异性介质对动校正存在较大的时差影响。本次研究成功地应用VTI介质成像理论对该地区地震数据进行了时差校正,同时采用时频域球面发散和吸收补偿加地表一致性(炮点、接收点和炮检距项)反褶积获得了较好的振幅和频率补偿结果,并实现了相对保持振幅的要求。通过此次处理、解释一体化研究,发现了一块具有第二类AVO特性的、在常规成像条件下无法识别的地质异常体。
2002 Vol. 37 (4): 363-371 [摘要] ( 241 ) [HTML 1KB] [PDF 2088KB] ( 366 )
372 沈财余, 江洁, 赵华, 李九生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能力的探讨
本文首先从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的本质;然后从基础资料的品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及反演参数的选择、地层格架模型建立和外推控制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最后认为,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并提出了提高测井约束地震反演解决地质问题能力应重视的几个因素。
2002 Vol. 37 (4): 372-376 [摘要] ( 361 ) [HTML 1KB] [PDF 735KB] ( 571 )
377 宋建国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本文研究井间地震技术,讨论了旅行时层析成像技术和井间反射波处理技术,提供了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和实际井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通过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提供井间层析成像剖面和高分辨率井间反射波剖面,结合井孔资料,可以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指导油气开采。井间地震技术还可用于油田注采和强化采油的动态监控,在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
2002 Vol. 37 (4): 377-381 [摘要] ( 304 ) [HTML 1KB] [PDF 626KB] ( 440 )
382 张树林, 李绪宣, 易平
近海天然气藏地震预测技术及应用
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已有近30年的历史,先后发现了几个构造油气藏。随着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发现岩性油气藏和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藏成为我们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运用地震信息识别(或称预测)油气藏技术则是我们的首选课题。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研究表明:亮点技术、AVO技术、道积分技术和四分量地震技术是莺歌海盆地天然气识别的有效技术。综合运用上述技术,我们先后预测了储量可观的YC13-1、DF1-1、LD22-1、LD15-1等大型或中型气田(均已被钻井证实),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2 Vol. 37 (4): 382-390 [摘要] ( 368 ) [HTML 1KB] [PDF 1787KB] ( 534 )
391 王兴岭, 冯斌, 李心宁
井约束地震压力预测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井约束反演数据体提取层速度,建立精确速度场;从井出发,应用傅里叶趋势分析求取正常压实趋势层速度;经过衍生Fillippone法计算压力系数;在压力系数数据体中分析目的层压力分布规律,研究压力异常与油气藏关系,结合构造、储层等资料预测油气有利分布区。实钻验证,本文压力预测结果与钻井数据吻合。
2002 Vol. 37 (4): 391-394 [摘要] ( 360 ) [HTML 1KB] [PDF 520KB] ( 556 )
395 刘晓冬, 徐景祯
区带油气资源量计算的解析概率法及其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应用
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为例,从各种控制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存在概率和资源量计算参数的概率分布出发,用解析概率法代替蒙特卡洛方法,依据条件概率理论和随机变量间期望与方差的各种关系,计算了区带内油(气)藏数目和油(气)资源量的概率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概率法计算的油气资源量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文章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解析概率法计算速度快、精度较高;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于鄂博梁号—葫芦山、鄂博梁号—鸭湖、冷湖和南八仙—马海等构造带上。
2002 Vol. 37 (4): 395-400,422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681KB] ( 433 )
401 刘成斋, 冉建斌, 杨永生, 赵伟森, 王新红, 贺振华, 杨绍国
稀疏脉冲和基于模型反演在王家岗沙四段砂岩油藏精细勘探中的应用
1998年11月,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的第一口发现井(WX119井)在埋深2500~3000m的沙河街组沙四段砂岩中发现了高产工业油气流,随后如何进一步确定含油砂体展布范围和空间厚度变化成为对油藏作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关键。在研究区仅有4口井的情况下,利用基于道的稀疏脉冲三维地震反演方法确定了含油砂体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据此部署的3口评价井和1口探井都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根据与已知含油砂体的波阻抗特征的类比,对没有钻探的高阻抗区进行钻探以使含油气范围不断扩大。钻井数达30口,其中仅2口井失利。为了进一步搞清含油砂体分布范围,我们采用了基于地质模型的三维地震反演,对所钻遇的油层分布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失利井的原因,提供了新的钻探目标,并为开发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利的地质依据。
2002 Vol. 37 (4): 401-406 [摘要] ( 333 ) [HTML 1KB] [PDF 917KB] ( 496 )
407 史文东, 张立昌, 尹克敏, 孙海宁
地质统计地震反演方法及其在民丰断裂带封堵中的应用研究
断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对油气形成封堵。在砂岩含量丰富、靠近油源的复杂断块区,断层封堵区域的分析与界定使我们能直接划分由封堵形成的油气藏范围。这类区域以断层两侧岩性配置封堵模式为主。分析岩性对接配置的理想方法是根据断层两侧钻井资料确定断层面的岩性对接,实际上常因钻井资料少而使此法难以施行。在分析、比较多种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后,我们找到一种反演结果可靠的地质统计反演方法,依此研究断层面岩性对接关系。将其应用到民丰断裂带封堵分析研究中,反演出了较理想的岩性剖面。
2002 Vol. 37 (4): 407-411 [摘要] ( 298 ) [HTML 1KB] [PDF 474KB] ( 465 )
综述
412 俞国柱, 姚姚, 周玉冰, 董桥梁
共聚焦点(CFP)成像技术述评
CFP成像有共聚焦和双聚焦两种形式。前者用于寻找构造信息,后者则主要用于分析与储层描述有关的信息。借助于两个连续且相互独立的聚焦步骤,CFP成像技术将叠前偏移与速度分析分离开来,用算子更新代替传统的对速度场直接更新,最后由经正确更新的聚焦算子反演出地下速度场。该技术在精确成像的同时,很好地避免了速度难题。这一优良特性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反演和处理的各个方面(处理复杂近地表难题、多次波消除、多分量偏移、地下盐丘成像及时延地震监测等)。因此,CFP成像技术是一种理论上先进、应用前景广阔的新的成像技术,对复杂地质问题的解决更是有着独到的功效,在我国可望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2 Vol. 37 (4): 412-422 [摘要] ( 313 ) [HTML 1KB] [PDF 1446KB] ( 397 )
423 印兴耀, 刘永社
储层建模中地质统计学整合地震数据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在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时,用地震数据约束井间区域数据估计,使之能体现储层的大尺度变化。结合地震数据在储层属性建模中的应用方法及现状,先讨论了整合数据的基础——变差函数;然后按照方法发展的顺序介绍了线性回归法、克里金法(包括外部漂移克里金、协克里金、配置克里金)、随机模拟法以及比较新的Block克里金序贯高斯模拟法和频率域整合法;最后指出了储层建模中整合地震数据方法的发展趋势。
2002 Vol. 37 (4): 423-430 [摘要] ( 392 ) [HTML 1KB] [PDF 932KB] ( 553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