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   首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综合信息
 ·广告合作
  广告须知
 ·全文浏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最新录用
  优先出版
  高级检索
  论文点击排行
  论文下载排行
 ·编 辑 部
  关于我们
  编辑办公
  创刊50周年专题片
 ·编辑部公告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微信公众平台和QQ群已创建
· 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2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2021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征订单
· 李培明主编被聘为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 物探学字〔2017〕6号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 本刊将全文上网
        更多...
 访问量: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7年 52卷 1期
刊出日期:2017-02-15

目录
消息
采集技术
处理技术
地震模拟
偏移成像
综合研究
地震地质
非地震
综述
   
目录
0
目录
2017 Vol. 52 (1): 0-0 [摘要] ( 235 ) [HTML 1KB] [PDF 508KB] ( 546 )
0
英文摘要
2017 Vol. 52 (1): 0-0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164KB] ( 533 )
采集技术
1 薛东川, 朱振宇, 王小六, 何洋洋
海上拖缆采集地震数据接收点位移校正
海上拖缆地震数据采集时,接收点位移会使成像剖面产生与采集船航向相反的偏移,越晚到达的信号越偏离实际位置。针对常规P1/90导航文件提供的时间信息只精确到1s、精度较低的问题,采用具有更高精度的P2/94导航文件的时间信息计算船速,逐条电缆校正地震数据;通过建立弧长坐标的方法,将平面上的曲线映射为弧长坐标中的直线,降低数据插值的复杂性。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证明,经接收点位移校正减小了时移地震两次采集时船速不同带来的成像误差,使资料的一致性更好,有利于突出储层物性变化的地震响应,提高油气藏变化监测的精度。该方法不仅针对海上时移地震资料匹配处理有效,对常规深水地震勘探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2017 Vol. 52 (1): 1-7 [摘要] ( 459 ) [HTML 1KB] [PDF 9965KB] ( 1220 )
处理技术
8 蔡志东, 刘聪伟, 王勇, 鲜强, 王冲
井地联合地震数据反褶积
常规地面地震反褶积通过试验确定反褶积算子,由于受数据驱动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为此,基于井地联合地震数据,提出一种任意激发点和接收点平均计算独立算子的两步法反褶积方法,利用井中地震数据提取反褶积算子,对地面地震数据进行反褶积,有效地压制了多次波、改善了子波形态,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2017 Vol. 52 (1): 8-12,26 [摘要] ( 271 ) [HTML 1KB] [PDF 3750KB] ( 1177 )
13 陈小春, 陈辉, 喻勤, 龙林
反假频POCS数据规则化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受地形条件和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陆上地震数据采集容易出现地震道丢失现象,对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和解释造成不良影响。文中提出一种反假频凸集投影(POCS)插值方法,借助f-k域低频成分预测高频无假频成分,剔除混叠假频,达到恢复缺失地震道的目的。Marmousi模型数据试验说明凸集投影反假频插值能提高偏移成像品质。
2017 Vol. 52 (1): 13-19 [摘要] ( 365 ) [HTML 1KB] [PDF 6620KB] ( 1369 )
20 孙维蔷, 王华忠, 符琼琲
空间方向谱估计CLEAN算法及其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射线束形成方法存在泄漏噪声和分辨率低的问题。为此,引入CLEAN算法,以空间方向谱作为反演解的评价准则,实现高分辨率的射线束形成。利用聚类和定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常规CLEAN算法的空间分辨率,使该方法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去噪。理论数据和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压制泄漏噪声,同时提高射线束的分辨率。与传统的局部倾斜叠加和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射线束形成方法相比,文中方法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和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7 Vol. 52 (1): 20-26 [摘要] ( 265 ) [HTML 1KB] [PDF 3377KB] ( 950 )
27 赵彦青, 萧蕴诗
基于稀疏表示的非零井源距VSP波场分离方法
随着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保真的波场分离成为VSP资料处理与应用的关键之一。引入欠定盲源分离思想,利用VSP波场的极化特征及多分量资料在时频域的稀疏性,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的波场分离方法。该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将地震信号变换到时频域,并估计极化矩阵;第二步在时频域分离各单一波场,再反变换回时间域。在第二步波场分离过程中,针对时频域波场稀疏性不足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最短路径分解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频域局部信号混叠的问题。模型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离上、下行P-P波、P-SV波,分离后的波场保幅性较好,不存在混波、假频以及边界问题。
2017 Vol. 52 (1): 27-33,55 [摘要] ( 258 ) [HTML 1KB] [PDF 6147KB] ( 1092 )
34 赵玲芝, 谷跃民, 张建中
多信息融合的近地表速度建模技术及应用
为了提高复杂区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构建精度,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多信息融合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构建技术。采用协同克里金的插值方法,根据初至反演的近地表速度与近地表调查速度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确定对应的变差函数和用于插值的权系数,对速度变量进行协方差的空间估计,使横向的速度变化趋势既与大炮初至层析反演的结果较吻合,数值上又与近地表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可以提高复杂近地表速度模型的精度。在中国西部复杂区地震资料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7 Vol. 52 (1): 34-41 [摘要] ( 301 ) [HTML 1KB] [PDF 5997KB] ( 1121 )
42 王晓涛, 谭佳, 毛海波, 蒋立
强衰减条件下能量比法的修正及其应用
吸收衰减是引起地震波能量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近地表强衰减条件下。常规的能量比法是利用地震波能量的线性衰减速率定量估测品质因子Q,不适用于近地表的强衰减(Q小于30)情况;修正的能量比法利用地震波能量的指数衰减速率估算Q值,减小了常规方法的理论误差,适用于近地表条件。仿真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非固有衰减(主要为几何扩散)得到较好补偿的前提下,修正能量比法估算的近地表Q值合理、可靠,具有实用性。
2017 Vol. 52 (1): 42-47 [摘要] ( 253 ) [HTML 1KB] [PDF 3346KB] ( 859 )
地震模拟
48 李兴旺, 白超英, 李晓玲
四面体单元剖分下三维各向异性TI介质中多次波射线追踪
采用不规则四面体单元做模型剖分,实现了三维复杂层状各向异性TI介质中多次(透射、反射及转换)波的追踪计算,弥补了现行算法主要采用规则网格计算多次波的不足。根据介质的5个弹性参数及其对称轴倾角和走向,计算主节点上qP、qSV和qSH波群速度,由此线性插值得到次级节点的群速度值;然后采用不规则最短路径算法,并结合分区多步计算技术实现多次波追踪计算。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计算出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吻合,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复杂层状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不规则四面体单元可有效拟合起伏地表及地下不规则速度间断面,同时该算法适用于任意倾角的TI介质,且不受各向异性强度限制。
2017 Vol. 52 (1): 48-55 [摘要] ( 449 ) [HTML 1KB] [PDF 5328KB] ( 891 )
56 梁文全, 王彦飞, 杨长春
声波方程数值模拟矩形网格有限差分系数确定法
压制数值频散是有限差分方法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压制数值频散的方法大多假设不同方向空间偏导数的空间步长相同,导致算法精度低,计算效率低。为此,提出使用线性方法压制声波方程矩形网格有限差分算子的数值频散,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频散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频散分析和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压制矩形网格有限差分数值频散,相较于泰勒展开方法和最小二乘方法,线性方法计算有限差分系数的效率更高,可以替代传统的正方形有限差分网格和相应的系数用于声波方程数值延拓。
2017 Vol. 52 (1): 56-62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5500KB] ( 1132 )
63 姚振岸, 孙成禹, 唐杰, 喻志超
基于不同震源机制的黏弹各向异性微地震波场模拟
考虑到介质的复杂性和微地震震源的多样性,基于黏弹各向异性波动方程和地震矩张量,通过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微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并分析了微地震信号的传播特性和偏振特性。研究表明:1双力偶成分(DC)源产生的能量主要分布在Vy分量的qS波上,而各向同性(ISO)源和补偿线性矢量极偶成分(CLVD)源产生的能量主要分布在VxVz分量的qP和qS波上,且CLVD源相对于ISO源能激发出更强的qS波;2介质的黏弹性会导致振幅和波形改变,对qS波更是如此。对于各向异性介质,在三种基础源的模拟结果中都能观测到剪切波分裂现象,在黏弹性情况下剪切波分裂更为明显;3当存在CLVD源时,在不同的入射角范围内各类介质的偏振角出现突变现象,可以通过引起偏振角突变的入射角范围识别VTI介质。此外,黏弹性对微地震信号的偏振特征影响较小。
2017 Vol. 52 (1): 63-70 [摘要] ( 413 ) [HTML 1KB] [PDF 5378KB] ( 1122 )
71 唐怀谷, 何兵寿
一阶声波方程时间四阶精度差分格式的伪谱法求解
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伪谱法不产生由空间网格离散引起的数值频散,而常规伪谱法用于求解时间二阶精度差分格式时,则会受到时间差分精度较低的影响而产生数值频散。本文基于一阶声波方程,提出将差分格式的时间差分精度增至四阶,并利用伪谱法求解,从而在避免由空间网格离散引起的数值频散的同时,降低由时间网格离散引起的数值频散。此外,与时间二阶精度差分格式伪谱法相比,时间四阶精度差分格式伪谱法的稳定性条件更为宽松,进而可通过增大时间网格步长提高计算效率。
2017 Vol. 52 (1): 71-80 [摘要] ( 388 ) [HTML 1KB] [PDF 3452KB] ( 1432 )
偏移成像
81 秦宁, 王延光, 杨晓东, 王常波, 梁鸿贤
非水平地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及山前带应用实例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能够克服常规高程静校正对波场造成的畸变影响,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模型试算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17 Vol. 52 (1): 81-86 [摘要] ( 336 ) [HTML 1KB] [PDF 10724KB] ( 844 )
87 管文胜, 段文胜, 查明, 孙琦, 宋小平, 苏洲
利用基于模型的层析速度反演进行低幅度构造成像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在低信噪比地区无法进行层位解释,在划分速度界面时也无法保证模型精度,局限性较大;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且模型没有地质意义的约束,有时会产生不符合地质规律的反演结果。为此,基于模型的层析反演方法,借鉴了层位约束和全局反演优点,以地质层位为基础建立模型,在横向上沿地质层位网格进行参数更新,在纵向上层位间网格更新尺度随着模型的地质层位而变化,既解决了薄层速度建模问题,又能得到精准的高、低频速度分量和各向异性参数。其次,基于模型的层析反演将模型中地质层位的深度作为一个变量纳入层析反演数据空间,可以同时反演速度结构与反射点位置(或反射层深度),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将基于模型的层析反演方法应用于YM工区实际资料,并通过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高了速度模型精度,解决了该区低幅度构造成像问题。
2017 Vol. 52 (1): 87-93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7277KB] ( 979 )
综合研究
94 马德波, 贾进华, 申银民, 陈秀艳, 王月然, 陈延贵
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
针对塔里木盆地吉拉克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尖灭线预测不准的难题,建立了东河砂岩尖灭线地震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主要包括4个部分:1利用“残余厚度法”进行古地貌恢复,初步确定超覆尖灭线的宏观分布;2利用全波场地震正演技术明确东河砂岩的地震反射特征;3通过对地震正演记录进行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构建薄层检测因子、峰值振幅频率比,进行尖灭线分布的地震预测;4寻找研究区内东河砂岩与下伏地层夹角、地震预测尖灭线与实际地层尖灭线误差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式,进行尖灭线定量外推,最终得到实际的东河砂岩尖灭线。该技术在吉拉克地区东河砂岩超覆尖灭线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017 Vol. 52 (1): 94-104 [摘要] ( 256 ) [HTML 1KB] [PDF 11266KB] ( 845 )
105 张建利, 王赟, 刘志斌, 李绪宣
三种双扫描横波分裂算法在裂缝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准确利用横波分裂方法探测裂缝,将天然地震资料处理常用的双扫描算法应用到转换波勘探,有必要对其适用条件和反演精度进行研究。从横波分裂基本性质出发,首先归纳了双扫描算法的流程;然后以含裂缝地层模型为例,测试了切向能量法、旋转相关法和协方差矩阵法三种双扫描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反演精度和鲁棒性;最后将其应用到西部M工区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裂缝探测,并与传统能量比值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当炮检方位与裂缝发育方位间隔一定角度时,三种双扫描算法都能得到准确结果;2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切向能量法更加稳定,可以应用到炮检方位接近裂缝发育方位的特殊情况;3炮检距对双扫描算法存在一定影响,炮检距增大时误差也随之增大。
2017 Vol. 52 (1): 105-113 [摘要] ( 340 ) [HTML 1KB] [PDF 6298KB] ( 872 )
114 熊晓军, 简世凯, 李翔, 刘阳
基于标准差统计的窄方位角叠前裂缝预测方法
适用于宽方位角地震数据的常规叠前裂缝检测方法,对大多数窄方位角地震数据难以奏效。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标准差统计的叠前裂缝预测新方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与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会出现一定的AVO差异效应,该差异可细分为两部分:1相同方位角条件下,随入射角变化的AVO曲线间差异;2相同入射角条件下,随方位角变化的AVO曲线间差异。首先利用测井资料和岩石物理模型分析构建研究区背景模型;再对区内窄方位角地震数据进行叠加,得到叠加后的方位角道集数据;然后统计目的层段内各个时间采样点的AVO曲线与背景模型的AVO曲线的差值,并以此差值的标准差表征该时间采样点的裂缝发育强度。渤海M区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取得的裂缝检测结果与研究区内测井资料解释结果的符合率超过80%。
2017 Vol. 52 (1): 114-120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10619KB] ( 745 )
121 李伟, 岳大力, 胡光义, 范廷恩, 方晓刚
分频段地震属性优选及砂体预测方法——秦皇岛32-6油田北区实例
以秦皇岛32-6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与地震资料,针对薄层砂体与厚层砂体不同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采用了“先优选地震资料频段,再提取并优选地震属性”的方法进行砂体预测。针对NmⅠ-1小层薄层砂体,提取了高频信号的地震属性,针对NmⅠ-3小层厚层砂体,提取了低频信号的地震属性;进而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并结合测井解释,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预测了砂体及沉积相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调谐厚度以及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号对砂体预测的限制,明显提高了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砂体及沉积相的预测精度,对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7 Vol. 52 (1): 121-130 [摘要] ( 308 ) [HTML 1KB] [PDF 9954KB] ( 1081 )
131 牛聪, 刘志斌, 王彦春, 张益明, 解吉高, 黄饶
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定量评价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
针对辽东湾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球物理技术的定量评价方法。首先在岩心地化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解释方法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预测;接着利用岩石物理分析得到与TOC具有强相关性的地球物理敏感参数,进而拟合两者的关系方程;然后通过地震反演预测地球物理敏感参数数据体,并由拟合关系将其转换为TOC数据体;最后按照烃源岩的质量评价指标,预测不同等级烃源岩的空间分布,并与盆地模型参数相结合计算目标凹陷的生烃量。实际应用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存在一套TOC大多为2%以上、平均厚度可达200m的优质烃源岩,估算其油气资源量约为26亿吨,该方法预测的烃源岩厚度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烃源岩的丰度分级和定量评价,对类似生烃凹陷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2017 Vol. 52 (1): 131-137 [摘要] ( 256 ) [HTML 1KB] [PDF 4868KB] ( 1032 )
138 杨占龙, 刘化清, 沙雪梅, 苏明军
融合地震结构信息与属性信息表征陆相湖盆沉积体系
以测井标定为基础的地震相划分方法采用小时窗的地震单一属性、多属性、属性融合及波形分类等划分沉积微相,缺乏对沉积微相宏观约束的背景分析,容易引起微相划分的“窜相”,最终得到的属性平面分布往往突显了某类沉积体而弱化了其他沉积体,从而影响沉积体系研究结果的整体性。为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地震结构信息与属性信息表征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的方法,其中层位—储层两步标定、时窗尺寸选择、两段色标显示及依据隶属关系进行旋回匹配融合等4个方面是该方法的关键点,满足了面状沉积体对地震结构信息完整性描述和线性沉积体对属性横向变化细节刻画的不同要求。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结构信息与属性信息融合技术得到的融合属性平面图既描述了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浅湖相等面状沉积体的结构特征,又突显了对常规地震属性敏感的河道、河口坝等线性沉积体,相序更加完整,不同级别相序发育层次合理,有效避免了“窜相”,完整刻画了目的层系沉积体系的发育特征。
2017 Vol. 52 (1): 138-145 [摘要] ( 241 ) [HTML 1KB] [PDF 8931KB] ( 1065 )
146 问雪, 陈雪芳, 陈胜红, 孟大江, 唐明铭, 吴成
利用结构导向平滑方法解释断层
在深层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受资料品质的限制,断层解释难度较大。为此,研究了对叠后地震资料进行处理的基于梯度结构张量的结构导向平滑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而辅助断层解释。具体流程为:1利用原始地震数据求取每个采样点在空间(或时间)方向的导数,并求取梯度结构张量矩阵;2通过特征分解求取梯度结构张量矩阵的特征向量,并构建扩散张量矩阵;3将扩散张量矩阵代入改进的偏微分扩散方程,采用共轭梯度迭代法求解该方程,求得的解即为平滑后的图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经结构导向平滑方法处理后的地震资料信噪比有较大提高,剖面上的断点更清晰,断层的空间组合关系更明确,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更高。
2017 Vol. 52 (1): 146-151 [摘要] ( 320 ) [HTML 1KB] [PDF 3774KB] ( 1037 )
152 赵子豪, 李凌, 马跃华, 吴丽颖, 张谦
辫状河沉积储层预测技术——以大港探区孔店油田为例
大港探区孔店油田馆陶组为辫状河沉积。辫状河沉积,近物源,储层较厚,以“砂包泥”为特征,储层复杂多变,一般高孔高渗。由于这些特点,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以构造控藏思路为主。然而随着开发的推进及钻井的增多,多区存在“高水低油”的油藏关系矛盾。成藏规律复杂,储层的展布及变化不清。所以非常有必要展开储层的精细预测,从而明确井间储层分布规律,为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宏观分析研究区的沉积背景;然后在模型正演的指导下,应用90°相位化技术、分频技术划分沉积相带;最后应用流体活动性属性预测研究区储层含油气性。
2017 Vol. 52 (1): 152-159 [摘要] ( 331 ) [HTML 1KB] [PDF 14823KB] ( 1089 )
160 杨宁, 杨威, 张岱宇
视觉结构相似度地震图像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地震图像质量的评价通常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标准来衡量。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数据处理量化评价模型——基于全参考型视觉结构相似度(Seismic Data Structural Similarity,SDSS)的地震图像质量模型,通过计算资料处理前、后图像之间的能量强度测度、对比度测度与反射结构相似度测度,对图像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用量化指标体现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趋势。算法的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易于理解且计算简单,能凸显地震资料变化的差异,极大地提高了地震图像客观评价结果与人为主观感知的一致性。
2017 Vol. 52 (1): 160-166 [摘要] ( 261 ) [HTML 1KB] [PDF 16515KB] ( 585 )
非地震
167 杨振威, 冯磊, 赵宁, 赵秋芳, 杨双安
多重网格法二维Helmholtz方程解算及其在电磁法正演模拟中的应用
为了提高Helmholtz方程数值计算效率和精度,研究了多重网格算法,并对比研究了该算法与共轭梯度法、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和超松弛法求解二维Helmholtz方程的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网格剖分采用可实现网格自动细化的Delaunay三角网格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多重网格法在计算时间和迭代收敛效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迭代计算误差大于其他算法,这或许与不规则网格剖分导致网格层间插值、限制算子扩大了计算误差有关。最后,初步研究了基于多重网格算法的大地电磁二维正演模拟响应。
2017 Vol. 52 (1): 167-172 [摘要] ( 291 ) [HTML 1KB] [PDF 2927KB] ( 675 )
地震地质
173 金凤鸣, 刘力辉, 胡诚, 肖阳, 王连军, 罗路尧
地震岩性地貌体在薄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
针对薄储层区难以利用地震相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的难题,提出了地震岩性地貌体概念及其应用方法。地震岩性地貌体是反映沉积体岩性特征及其平面形态特征的一种地震属性体,不同于常规地震相分析侧重于剖面地震反射特征,它强调的是平面地震反射特征的指相意义,具有可量化表征性。指相属性的提取和井震标定是地震岩性地貌体沉积相分析的关键;叠前弹性模量属性分析、平面地震相模式标定和多信息融合解释是该项技术应用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这套方法在饶阳凹陷M构造带沉积微相研究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2017 Vol. 52 (1): 173-180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9334KB] ( 1014 )
181 肖凡, 朱红涛, 徐长贵, 杜晓峰, 官大勇, 李森
利用前积角“玫瑰花”图判断前积体主物源方向
在根据前积反射结构进行物源方向判别时,更多的是依靠观察大量地震剖面进行的定性判别,没有一套直观、可操作的方法和流程。为此,借鉴构造解释中“玫瑰花”图的制作原理,提出了判别前积体主物源方向的前积角“玫瑰花”图,并归纳、总结了前积角“玫瑰花”图的作图思路和方法流程,包括前积体中心点的确定、正北基准剖面前积角测量、与基准剖面平行方位前积角测量、基准方位前积角计算、旋转基准剖面求取其他方位前积角、成图等6个步骤。利用前积角“玫瑰花”图对渤海湾盆地BZ12构造区前积体的主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积体Ⅰ、Ⅱ的主物源方向分别为10°~20°、340°~350°,表明两者源自不同的物源体系。
2017 Vol. 52 (1): 181-188 [摘要] ( 336 ) [HTML 1KB] [PDF 5001KB] ( 1044 )
综述
189 云美厚, 党鹏飞, 李伟娜, 赵秋芳, 聂岩
地层品质因子Q值地震反演问题剖析
针对目前地层品质因子地震反演及估算研究中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模型结构、厚度以及模型参数选择的合理性是吸收衰减正演模拟分析的关键。探讨了Q值反演与阻抗反演的异同,明确了连续Q值反演的理论局限性。分析了叠前Q反演与AVO反演的差异,揭示了地层吸收衰减导致地震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增加而减小的内在本质为射线品质因子随炮检距增大而增大,可称之为“QVO效应”。阐明了单一薄层衰减地震响应的可检测性问题,指出了利用薄层衰减地震响应变化来准确反演或估算地层品质因子Q值的困难性和反演估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揭示了尽管品质因子比速度对储层含气饱和度更敏感,但并不反映含油气检测更有效,只有二者引起的地震响应强弱变化才是真正意义上含油气检测的敏感性度量指标。与速度相比,单一含气薄层因品质因子Q值降低引起的衰减地震响应变化并不占优势。基于品质因子Q值地震反演结果检测薄储层含油气性具有极大的风险。
2017 Vol. 52 (1): 189-198 [摘要] ( 509 ) [HTML 1KB] [PDF 2609KB] ( 1385 )
消息
199
欢迎订阅
2017 Vol. 52 (1): 199-199 [摘要] ( 167 ) [HTML 1KB] [PDF 530KB] ( 464 )
200
本期广告索引
2017 Vol. 52 (1): 200-200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495KB] ( 409 )
201
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通知
2017 Vol. 52 (1): 201-201 [摘要] ( 163 ) [HTML 1KB] [PDF 582KB] ( 736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写作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申请成为审稿人
 读者中心
 期刊订阅
 免费电子目录
 下载中心
 稿件加工模版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地球物理学报
           更多...
冀ICP备14016681号
版权所有 © 200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13042042号